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文丨君君

“在去卡拉哈里沙漠的途中,有一個日落之旅的路線,只有一堆遊客扔的垃圾。其他人都是一起來的,只有我是一個人,真的讓人待不下去,總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會想我幹嘛啊,自己跑來這裡。但是太陽下山了,在一望無際的地平線附近,漫天都是晚霞,一開始是橙色的,然後變成了血紅色,再到紫色,藍色,最後天色漸漸變暗,晚霞也消失了,眼淚就突然掉了下來。啊,看來我到了世界的鏡頭,出現了這種想法,我也想像那片晚霞一樣消失不見。很害怕死亡,如果能像本就不存在一樣消失就好了。”

《燃燒》裡惠美從非洲之行回來後,和鍾秀、還有她在非洲偶遇的Ben一起去了肥腸火鍋店。幾個人佔了店角落裡的一張桌子,鍋子裡剩些殘羹,旁邊是些空酒瓶子。惠美蜷著雙腿坐在一把椅子上——她真的很細瘦——臉上帶著微醺的紅暈,流著淚,講得動情。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除了人人讚不絕口的,惠美在夕陽下半裸著跳起的謝幕舞,這段情節也是讓人印象極深刻的,這個情節裡的惠美,周身散發的那股氣息,孤獨、抑鬱,幾乎可以挑起所有觀眾的傷感情緒——誰都有過這般崩壞的心態——獨身一個無依靠,沒有方向,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揹著一堆自己似乎永遠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生活沒有一點點開心的味道,可是死又不敢死,如果能無知無覺,不用承擔任何更多的痛苦,直接消失就好了。

細細密密處都遍佈著孤獨蒼涼的味道,李滄東這部《燃燒》,是他時隔八年的新作,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燒倉房》,在戛納以3.8分創造了場刊歷史最高分,Indiewire,《衛報》,《綜藝》紛紛獻上四星以上的高分。

都說村上春樹的小說極難改編,至今為止只有六部,而且在《燃燒》之前,都算不上成功。因為村上這個人,一直有他非常獨特的語感以及自己的想象世界,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摸準那個他世界裡的氣息,再加上影像化,還會使之失去文字的韻味。

但到底還是有能摸進村上之心的人,比如李滄東,他把韓國當下社會的狀況同《燒倉房》做了結合,明確地知道如何在故事裡做留白和填充的取捨。

故事裡的男主某次在送貨的時候遇上了幼時的鄰居女孩惠美,兩人喝酒敘舊,惠美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請求鍾秀照顧她的貓咪。旅行回來後,惠美帶回了她在非洲結識的富帥男友,他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愛好,每隔兩月就要去燒一次廢棄的塑料大棚。三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惠美失蹤了,鍾秀想盡了辦法卻追尋不到答案。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電影的故事其實也和書一樣,輕薄簡短,故事裡藏著的許多謎,才是讓電影厚重的地方。

Ben說自己自己每隔兩個月要去燒一次廢棄的塑料棚,理由是:“在韓國,塑料大棚真的很多,既沒有用,看著又令人心煩的亂七八糟的塑料大棚。他們好像在等著我去燒掉。”他說這或許是犯罪吧,但就像雨水引發山洪淹死人一樣,雨水不接受審判,而他就和雨水一樣,是在替大自然行道。

鍾秀一開始信以為真,每天去尋找、確認自己家附近的大棚有沒有被燒掉,可是後來才發現塑料大棚沒有少,惠美卻不見了。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所以Ben在說燒塑料棚時,是不是實際是指殺人,惠美這樣孤身一個,無人在乎,混混沌沌過生活的人是不是就是塑料大棚的指代?

而Ben如果真的是個殺人犯,卻一直在明裡暗裡地向鍾秀表露心扉,是因為他知道鍾秀在寫小說,所以想讓鍾秀把他的故事寫下來?畢竟Ben也是個瘋子,而“小說的主角一般都是瘋子”。

還是Ben其實也在自我毀滅。結尾被刺殺的他給了鍾秀一個擁抱,那是不是一種“感激”。他或許也和惠美一樣,想消失,卻又不敢死,所以他感激終於有人以這樣的方式幫助他做了瞭解。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而鍾秀,他是真的殺了Ben嗎,還是最後那一個情急只是發生在Ben的小說中?

只要把所有的線索連接起來,就能看到、想到很多種不同的解釋。電影的一開始惠美對著鍾秀演了一場吃橘子的啞劇:“不要想這裡有橘子,而只需要忘掉這裡沒有橘子,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渴望吃橘子”,所以之後鍾秀猜測的種種、經歷的種種,哪些是真,哪些又是惠美手裡的“橘子”呢?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刀是不是預示著謀殺?火是不是隱喻著憤怒?塑料大棚與整容臉又有什麼關係?食物獻祭到底有沒有代表著女性獻祭?還有那口枯井,到底是不是代表著男主的固執?

李滄東說《燃燒》是關於當下年輕人的故事。他認為韓國的年輕人對現實已經失望,對未來喪失了信心,這種無力感累積成一腔怒火而無處發洩。影片的名字“燃燒”指的是三位主角的三種生活狀態,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對現實產生了無力感。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這個三人,即便階級不同,家境不同,卻都是非常孤獨的人,並且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惠美沒有朋友,和家人也斷了聯繫,揹著一堆卡債,一貧如洗;

鍾秀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獨自住在鄉下的老房子,半夜接著沒人答應的電話,父親固執暴躁,因為打人而且拒絕道歉要被關進監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離開,唯一的陪伴只有後院那隻瘦骨嶙峋的奶牛;

甚至那個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的Ben,其實也始終難以真正融入他的世界,不論聚會、女人、還是大麻,都無法激起他的情緒,“我從來不會流淚,也似乎沒有傷感的情緒。”

在韓國,2016年開始,基本工資雖然高達8000元人民幣,因為物價高,樓價貴,90%的人都無法存錢,同時,有30%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

換言之,與我們在韓國一般影視作品看到的光鮮亮麗不同,當下的韓國,也在經歷著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撕裂。

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這種上流階層還是世襲制。

就好比一位首爾大學高材生自殺留下的遺言:“今天影響你生命的,不是你的聰明智慧,而是你父母擁有多少財富。”(出自作家鐘樂偉的書評)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惠美從一開始就在不停的重複little hunger 和 great hunger,小飢和大餓,窮人和富人,物質匱乏和精神貧瘠,窮人肚子貧瘠,富人精神貧瘠。

而最後鍾秀殺掉Ben,也不單是因為愛情。從一開始,鍾秀對本的敵意就在一點一點構建,每一次ben在鍾秀面前直接無演示的言言行行——停在破舊貨車前的豪車;對鍾秀說“現在我的工作狀態和玩差不多”; 坐在鍾秀的對面和惠美調情,鍾秀從沒說出口,但他從來難以苟同。他把這種人說成是“蓋茨比”,不太能理解只比他大六七歲的ben如何擁有了如今優越的生活。

不論內心感受如何,鍾秀臉上的表情大多淡然帶點木納,基本從未表露過情緒,只有唯一的一次,是鍾秀對著惠美說:“裸著身子跳舞是婊子才幹的事情。”或許看起來隱忍,但並不代表鍾秀的內心沒有被憤怒和慾望填充。

即使豆瓣評分跳水,李滄東的《燃燒》還是摸進了村上春樹的心

一開始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8.9,最近評分跳水已經降到了8.1,關於原因有各種說法,但在我看來,類似這樣的文藝片,本身就很挑觀眾。電影裡的謎太多,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看懂了,每個人都以為自己領悟到了某種精神,但刷了一堆影評下來又會重新被刷新認知,有人難免氣憤——這電影到底是真的想說點什麼還是故弄玄虛?但不論怎樣,我喜歡一個說法:電影裡的各種迷,怎麼解答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確讓你認真去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