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俗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相传端午前后是毒虫苏醒之时,需要驱避“五毒”。

民间的五毒,指的是5种常见的有毒动物,分别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和蜘蛛,在不同版本中,有时壁虎会代替蜘蛛的位置。

估计看过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或者是看过根据其改编的各种影视作品的人都还记得饲养五毒的五毒教。比如在1990年和1992年的的《笑傲江湖》中就有蓝凤凰控制毒蜂和毒蛇的镜头(90后们可能没看过,有兴趣的自己回头补一下):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图片来自:1990年《笑傲江湖》

那么,这几种常见的“毒物”究竟是真毒,还是被影视作品夸大了呢?下面就挨个说一说。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说,大部分蛇是无毒的!尽管如此,蛇还是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梦魇。毕竟除了食物中毒,人类所受到的“毒害”,来自蛇的最多。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汉代的《说文解字》记载:上古人民结草而居,蛇患严重,见面打招呼都不是问“吃了吗”,而是问“没遇见蛇吧?”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图片来自:1992年《笑傲江湖》

毒蛇虽恐怖,但蛇毒只在接触血液时才生效,并不是碰上就会中毒。所以皮肤沾上毒液,甚至把毒液喝下去,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除非你的口腔或消化道有伤口)。有的蛇(如眼镜蛇)为了自卫,会喷出毒液,这种毒液落到皮肤上没事,但进入眼睛会造成短暂的失明。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靠头部是不是三角形来判断是否毒蛇,这种方法是不准确的。很多毒蛇的头部都不是三角形,比如眼镜蛇(上图)和银环蛇等。

以单位剂量来算,世界上最毒的蛇是海洋中的“贝尔彻海蛇”,然而它性情温和,除非粗暴对待它,否则不会咬人,而且每次排毒量也很小,所以对人威胁不大。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

陆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一次攻击释放的毒液可以毒死20万只老鼠。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中国毒蛇的头把交椅要数银环蛇:被它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接着慢慢视力模糊,肌肉麻痹,无法呼吸,最后被“憋死”。还好银环蛇也很温和,一般遇到人自己就先逃了。

其实,所有的蛇通常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古人怕蛇,是因为活动范围与蛇的生境有很多重合,而且古建筑适合蛇躲藏,卫生不好有老鼠的话还会招蛇来捕食,所以经常无意中招惹到蛇而被咬伤。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所有蝎子都有毒,名列五毒当之无愧。

蝎子属于蛛形纲,蝎目。是蜘蛛的亲戚。蛛形纲的特点是8条腿,不过你可能听说过,有的地方出产“十足全蝎”作为药材,听起来好像长了10条腿,骨骼清奇的样子。其实“十足”只是把最前面的两个大螯也算在内了,但大螯不是腿,只是口部两侧的附肢,不能用来走路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图为生活在我国海南岛的海南双针蝎,体型相当于一个手指。它的螯相对细小,但尾部粗大,说明其毒性比较强。

大螯没有毒,蝎子的毒在于腹部末端的毒针。简单判断蝎子毒性大小,可以看它的大螯和尾部

如果螯又大又粗,尾部却很细,说明这种蝎子主要用螯来捕食,而不是毒针,毒性就小些;

如果螯又小又细,尾部却很粗,说明它主要靠毒针制服猎物,毒性就较强。不过也有例外情况。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以色列金蝎

世界上最毒的蝎子是“以色列金蝎”,虽然也就一个手指长,但被它蜇到,很可能致命。所以它又叫“以色列杀人蝎”。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雌蝎会把小蝎子背在背上,小蝎子们此时也很乖,不吃不喝地趴在妈妈身上,等蜕了一次皮后,就离开妈妈自己觅食了。

中国的蝎子大多毒性不强,被蜇只是很疼而已。蝎子喜欢躲在石缝里,跟人接触的机会不多。不过如果住平房,晚上蝎子可能会爬出来,在墙上觅食。如果你出来赏月,用手扶墙时正好摸到它,被蜇是难免的了。

蜈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在认识蜈蚣之前,你可能就认识了《葫芦兄弟》里的蜈蚣精。

蜈蚣属于唇足纲蜈蚣目,所有蜈蚣也都是有毒的。蜈蚣的“毒牙”其实是特化的第一对足,与其称之为毒牙,不如称之为“毒爪”。在野外,蜈蚣是矫捷的猎手,能捕捉任何遇到的小动物,体型大些的,碰见老鼠、雏鸟都照吃不误。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这种无脊椎动物,因为没有像样的脑和智力,所以咬伤人也不需要理由。潮湿的夜晚,会有出来觅食的蜈蚣蜇咬婴幼儿,而对皮糙肉厚的成年人,蜈蚣却不太感兴趣。人们的对策是:沿床边贴一圈光滑的胶带,蜈蚣就爬不上来了。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尾端的“须子”

一般人被蜈蚣咬后,除了剧痛并无大碍,但体弱或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呕吐、抽搐甚至晕厥。有人认为蜈蚣尾端的那两个“须子”也能蜇人,其实那也是一对足,并没有毒性,只是蜈蚣在被人按住脑袋的时候,会本能地用这对“须子”推挤人的手,让人产生“蜇人”的误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图片来自:gettyimages.com

全世界最大的蜈蚣是南美洲的“秘鲁巨人蜈蚣”,可长到30厘米,能捕捉蝙蝠。中国南方也常能见到十几厘米的蜈蚣,一般是红头、黑身、黄足,大多属于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

它们的毒性没有秘鲁巨人蜈蚣强,不过被咬一口也够疼上半天的。如果在伤口处涂上肥皂,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蜈蚣的毒液是酸性的,碱性的肥皂可以中和一下。

提到蜈蚣,就不得不说下另外二位,因为总有人分不清它们。蜈蚣、马陆、蚰蜒,这三种“多足”虫经常被人搞混。分辨方法是:蜈蚣每个体节只有一对足;马陆每个体节有两对足,所以“脚”看着比蜈蚣要多得多;蚰蜒每节虽然也只有一对足,但“脚”比蜈蚣的要长很多。蜈蚣、蚰蜒有“毒爪”会“咬”人,但马陆没有。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马陆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蚰蜒

蟾蜍

常说的蟾蜍,通常仅指无尾目蟾蜍属动物,其他无尾目动物有的也被称为“某某蟾”,但并不算正宗的蟾蜍。

正宗的蟾蜍都有毒,它们眼后有毒腺,能分泌出白色的蟾蜍毒,同时也是中药——蟾酥的原料。蟾蜍的毒并非用来捕食,只是用来自卫的。除非你使劲蹂躏它,否则蟾蜍并不会使用这种武器。在忍无可忍时,蟾蜍会从眼后喷射出毒液,溅到眼睛里可是很痛苦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蟾蜍眼后的那个椭圆形的鼓包,就是它的毒腺了。上面有细小的孔,能射出毒液。

蟾蜍有毒,但对于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它能吞食大量昆虫,大个子的甚至还能捕食蛇;同时,它的蝌蚪和幼体,却是水鸟和蛇类重要的食物。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蟾蜍在交配。上面的是雄性,下面的是雌性。蟾蜍一次可产出大量的卵,孵出的蝌蚪既可吃掉冬季湖水里肆虐的藻类,又可作为其他动物早春的食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

另外很多人也分不清蟾蜍卵和青蛙卵、蟾蜍蝌蚪和青蛙蝌蚪。这里说一个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蟾蜍卵是细长的带状,青蛙卵是一大团。蟾蜍蝌蚪偏黑,个体较小;青蛙蝌蚪颜色浅,个体较大。

蜘蛛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蜘蛛和蝎子一样,属于蛛形纲动物,总共有4万种,大部分是有毒的,不过能对人类构成中毒问题的,只有200种左右。蜘蛛对人很少主动出击,而且大部分蜘蛛的毒牙太过细小,甚至无法刺破我们的皮肤。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譬如这位蜘蛛侠就是无毒的

毒蜘蛛里最著名的,要数分布于温带与热带地区的“黑寡妇”了,更正式的名称叫“红斑寇蛛”。雌蛛常在交配后吃掉雄蛛,更增添了其“狠毒”的形象。尽管它体长不超过两三厘米,毒性却很强,被咬后肌肉会强烈痉挛。幸亏“黑寡妇”每次排毒量很少,所以很少致人死命。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黑寡妇蜘蛛的标志特征:腹部有一个红色沙漏型图案。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请认准红色小沙漏

毒蜘蛛里最“要命”的,澳洲的“悉尼漏斗网蜘蛛”有点厉害,它的毒牙就超过1厘米长,能够咬穿人的指甲,而且受惊时会连续多次叮咬。人被咬后,一小时内会出现严重的肌肉痉挛,不及时救治有可能死亡。幸运的是,1981年这种蜘蛛的抗毒素被制造出来。此后至今,再没人因这种蜘蛛而丧生。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悉尼漏斗网蜘蛛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感受一下这牙口

而在中国境内,能严重咬伤人的毒蜘蛛很少,如间斑寇蛛。它们数量极少,还很害羞,只有人品爆发才能见到,所以请大家不要太紧张。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间斑寇蛛

“五毒”介绍完了,但肯定有人非要说还有壁虎。虽然壁虎也常被列入五毒,但它从头到脚都跟毒沾不上边。

民间传说壁虎尿有毒:其实壁虎并不会撒尿,只会排出固体的白色尿酸。如果被人抓住,它可能会被吓得“拉稀”,但这排泄物也是无毒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不仅壁虎,甚至整个蜥蜴家族也只有三种蜥蜴有毒:墨西哥毒蜥、美国毒蜥,以及印尼海岛上的科莫多巨蜥

。以前人们认为科莫多巨蜥是用充满细菌的唾液,让猎物伤口感染而死,但最新研究证明它也是有毒腺的。这三种蜥蜴在中国都没有分布,大家可以安心了。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看完五毒,顺便了解下端午食品的包装?

撰文 | 吴超

摄影 | 唐志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