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农村金融拓荒者:尽显神通仍百死一生?

2017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关于农村金融的“千字文”,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金融。时隔一年,2018年2月,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纸文件落,激起浪千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显然迎来了持续的政策红利期。不少互联网金融玩家早已卷起裤管“下乡圈地”,利用各自优势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尽显神通,渴望借中央一号文件迎来发展春风。然后,农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信用数据缺失、基础设施比较差,金融和信用意识淡薄等问题始终无法回避,让众多企业经历百死一生的困居。

致农村金融拓荒者:尽显神通仍百死一生?

蓝海拓荒者

目前,市场上活跃的农村金融主体有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翼龙贷、宜信、开鑫贷等P2P平台;农业农村领域的一些新兴互金平台,如农分期、沐金农、什马金融;新希望集团、大北农等大型传统三农产业服务商等。其中的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电商模式、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等。

电商模式笼罩科技光环

阿里京东等巨头利用电商平台结合农村金融,正在点滴收集农村的数据,试图再次用互联网和科技重塑农村,最可能成为这片蓝海中的独角兽。

蚂蚁金服服务农村金融有三种模式: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具体来看,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主要面向农村消费者、农村小型经营者,客群数量大、信贷资金体量较小;第二种“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以产业链下游经销商、农村种养户和小型生产经营户为主;第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服务规模新型农业主体的生产需求,客户数量较小,但信贷资金需求最大。蚂蚁金服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联合村淘、中和农信等合作伙伴,探索出一套激活农村、农民信用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包括信贷、保险、支付等在内的金融服务。

京东金融凭借“电商下乡+农产品进城”两条腿走路,为配合“农产品进城”的上行通路,京东农村金融开发出京农贷和农村众筹产品线,成立了重庆小贷公司,专注于农村信贷;同时,为打通“电商下乡”的下行通道,京东农村金融推出乡村白条和农村理财。京东金融还推出“数字农贷”以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模型,以及农民的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农民未来生产结果和收入做出预测,再以预测的结果为农民授信。这种“数据闭环”模式可以说是数字化能力落地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

目前,农村的数据正如细流汇聚,技术也开始渐渐发挥作用。农村金融的坚冰,已出现裂隙。

加盟模式分封藩王难管理

在传统行业由于产品可实现标准化,加盟模式比较普遍,但金融行业却具有明显的风险滞后性。因此不难理解,农村金融加盟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攻城略地快速做大,但这种将“风控外包转嫁风险”的模式却蕴藏更大的潜在风险,加上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金融加盟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拷问。

加盟商模式的典型代表平台是翼农贷,翼农贷这几年发展迅速,得益于加盟商的机制。翼龙贷以加盟的方法实现了快速扩张,在6年中加盟商收集触及1万多个州里,成为农村金融中排名第一的P2P平台。然而加盟商并非翼农贷子公司,风险难以控制,有可能存在欺诈风险。近两年,翼农贷被曝出的加盟商跑路等不良事件,一些出格依靠加盟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遭遇危急,数百家门店集团崩盘,加盟商的质量把控问题还有待考量。

自营模式扩展规模受限

自营模式平台招收本地员工,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负责对借款人的线下信用评估,自营放贷员模式的代表平台是沐金农。事实上,初期沐金农走的是加盟模式,但在迅速扩张中,风险逐渐显现,其便开始转型,但转型后的直营模式却加重了该平台的资产本钱。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金融中的自营模式能够实现更高的标准化,从而让风险变得相对可控,但每个硬币都有两面,直营模式需在早期投入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在培训运营成本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平台的资金储备和扩张速度都提出了大的挑战。在直营模式下,平台或许能以多元化建设渠道来达到资产开发的目的,但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渗透的更广更深入,如今三四线县域以下地区的资产争夺也逐渐白热化,建立直营中心但放贷规模却做不上去,这也成为此模式一大的掣肘。

加盟与自营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从目前来看,加盟商模式频繁爆出问题或许已经成为这一模式在中国特色农村中的一块试错石。平台如果想要处于长期利益考虑,沐金农前期采用部分加盟制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之后采取自营模式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合理战术。

致农村金融拓荒者:尽显神通仍百死一生?

难啃的硬骨头

下乡的号角虽激昂鼓舞,但实际,农村的土地却没有那么容易开垦,无论是巨头还是互金企业都频频受挫。

农民大多以耕种为生,生活用品大多自给自足,彼此之间的交易多以现金为主。他们几乎都是征信白户,大部分人连银行卡都没有,更别说信用卡或信贷记录。巨轮驶进农村海洋,泛起了一些涟漪,却没能掀起滔天巨浪。巨头艰难前行,互联网金融的大军也前来试水。但因为农村数据太少,早期这批玩家都几乎折戟,原因在于农户的进化速度很快,同时信用意识薄弱,很难划定底线。底层的信贷员和农民内外勾结,正在成为农村金融的最大隐患。

开拓农村金融的难点之一是农村征信体系的缺失,农村人口有央行征信的只有25%左右,而进行信用评定的只有18%,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第一根硬骨头。再加上农业这种靠天吃饭的特性,各产业特点又不尽相同,全国各地农村还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农村地域的分散性和数据的缺乏,农村居民的征信系统很难建立,随之产生的就是企业和平台风控难度增大。

另一难点在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面对广袤天地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却陷入“上门服务成本高,融资成本高,利润却低”的尴尬境地。农村金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贷款需求上,例如种植、养殖等,这些业务生产周期长、收益较低,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农民现金流不稳定,而且农村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

致农村金融拓荒者:尽显神通仍百死一生?

农村金融之困怎么破?

农村金融的破与立可以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入手探讨,首先自然是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如何建设?实际上这一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甚至还涉及到法制层面以及教育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推进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征信体系建设行的路径和方法,还需要总结以往国内各省市、地区开展的农村征信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法律层面予以保证。

除法律层面外,另一个发力点便是技术。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建立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从技术层面已经成为了可能。建立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各类标准的制定,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云数据作用,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当然除此之外,及时制定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以及加强对农村人口的金融教育也刻不容缓,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营造和净化诚实守信的环境。

其次,来谈谈如果降低成本的问题。从资产开发和资金来源来看,涉农金融平台更加注重资产开发、资金来源寻求机构化。在农村金融业务开展中,农村金融平台一方面需要专注线下资产的开发,并与金融机构等合作获得资金。金融机构本身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动力,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业务,分工协作将是不二之选。另一方面,互联网运营+渠道下沉成必由之路。农村金融的开展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势必需要采用O2O的模式解决信任、征信和贷后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此外是老生常谈的提升互联网科技水平。互联网时代,科技同样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支撑。农村金融平台必须充分重视科技研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提升科技水平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