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行业遇监管收紧 1.14万亿催收额能收回多少?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发现的催收平台380家,涉及催收金额1.14万亿。另一面,《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下文简称:《公约》)目前正在审议阶段,或将近期发布,该消息一出,不少借款人也动起了“不还钱”的念头。

催收行业遇监管收紧 1.14万亿催收额能收回多少?

催收乱象丛生 还需警惕诈骗催收

《公约》中提到,相关从业机构要树立正确的风控意识和理念,不能将债务催收作为主要的风控措施。同时要求从业机构认真审视自身债务催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当债务催收行为。

催收行业遇监管收紧 1.14万亿催收额能收回多少?

事实上,提到催收很多人都会将暴力、恐吓、高利贷、泼油漆等负面词汇关联起来。主要源于近年来,“辱母案”“裸条借贷”等事件的影响,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手段让人对这个行业心生厌恶。

如果电话催收没有效果,一些平台会将不良贷款项目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催收,很多信贷机构都在用,此外,一些平台也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催收,诉讼催收针对主要是有能力还款却不还的借款人。

据从业人员表示,比较严重的暴力催收还有:非法强行进入住宅的、私自散发债权人的信息的、非法拘禁人的等等。不过,倘若借款人的相关信息被泄露后,也会出现一些骗子冒充催收人员向你催款,一旦上当受骗,结果就是不仅没有把钱还上,反而被骗子所利用。

催收自律公约能否拯救1.14万亿催收额

网贷平台前端的放贷赢来了普惠金融的美誉,后端的催收则主要负责收获骂名,但前端与后端又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催收,还有人敢放贷么?因此,作为不良资产外置的重要手段,催收行业如何继续发展,成为摆在行业与监管层面前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相关从业机构要树立正确的风控意识和理念,不能将债务催收作为主要的风控措施;另一方面,希望催收行业能出台统一的规范,以便从业人员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规避相应的风险。

催收行业遇监管收紧 1.14万亿催收额能收回多少?

前不久,95后大学生疑因网络贷款自杀,家人称其生前曾欠下五万多元网络贷款,在家人帮助下已还清四万多,然而,该大学生去世后,其家人还不断收到各种催债电话。

目前,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春节前,协会已召开两次相关研讨会及座谈会,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形成了《公约》。此前,有消息称公约将在春节前后出台,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在审议阶段。

笔者希望,该公约能够尽快发布实施,毕竟还有1.14万亿的催收金额,不要让一些悲剧再度重演;此外,在当前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各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在金融领域开始了一系列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如果可以借助AI的力量采用科学催收、绿色催收的手段,也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避免乱象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