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集体转身:从“门口的野蛮人”到技术范“天使”

5月29日,继光大、华夏银行之后,蚂蚁金服与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数据风控等展开合作。此前,蚂蚁已将余额宝、花呗等核心金融场景向金融机构开放。

在当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放”是最前沿的声音,尽管各大平台连“金融科技”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在“去金融”的动作上却心照不宣的一致,纷纷表示要在做“科技”公司,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

金融科技集体转身:从“门口的野蛮人”到技术范“天使”

Techfin战略是否在回避监管

最近连续跟三家银行达成合作的蚂蚁金服,算是较早明确“科技”定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早在2017年4月,时任蚂蚁金服董事长的彭蕾,在哈佛中国论坛演讲时就提出三大关键词:Techfin战略、信用体系、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集体转身:从“门口的野蛮人”到技术范“天使”

彭蕾解释了蚂蚁金服为何把自己定义为Techfin,而不是Fintech。她说,从支付宝到蚂蚁金服的每一步发展,并非在追求用金融赚多少钱,而是专心在做一件事:用技术让金融变得更具包容性。

可是,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马云“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豪言犹在耳畔。而在某种程度上,马云最后也兑现了这一“妄语”,支付宝和余额宝不仅改变了传统银行,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势如破竹的胜利之下,谁又能相信蚂蚁金服会自断优势,真的放弃Fintech?

所以,Techfin战略从提出之初就饱受质疑,人们无法理解,一个曾经以颠覆者的姿态,让传统银行惶恐不安的革新者,为什么突然放下“创新”的制高点,甘愿做一个赋能者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蚂蚁金服的Techfin战略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回避监管”的障眼法。也有观点认为,蚂蚁提自己是技术公司,可能是因为监管压力或政策变化下进行的战略调整。

不过,随着蚂蚁金服在Techfin战略逐步走向深水区,合作银行的逐渐增多以及合作业务不断加深,对蚂蚁金服“回避监管”的猜疑得以澄清。在此之后,包括BTJ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加入Techfin阵营,标志着以科技驱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大势。

技术范的“天使”

回顾过去一年中,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的合作成果,BATJ在“去金融化”的战略上可谓是“巨头”所见略同,除风头正盛的蚂蚁金服外,其余三家巨头在赋能行业生态的路上,同样不遗余力。

在去年的中国未来金融峰会上,腾讯云副总裁、金融云负责人朱立强表示:“腾讯沉淀了丰富的数据,有了大数据基础,再配合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我们会创造更多的产品,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云服务支持,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助力金融行业创新。”

金融科技集体转身:从“门口的野蛮人”到技术范“天使”

就在蚂蚁金服与浦发银行达成略合作的前一周,腾讯云与光大科技分别代表腾讯集团与光大集团签约,共同成立“腾讯-光大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宣布在金融、大环保、大旅游、大健康、新科技等多个层面开展深入合作。

几乎是同一时间,有媒体报道称,京东金融正与招商银行洽谈合作,拟共同成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而在此之前,京东金融已经与中信、兴业、光大等多家银行签约,在与传统银行合作方面,比之蚂蚁金服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互联网金融曾经是大门口的“野蛮人”,是随时出其不意给他们致命一击的颠覆者,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输出技术为其赋能的“天使”。多年的恐慌与不安,终于可以缓一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