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支付牌照14亿 业内人士却称“充满诚意”

近日,接连发生的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关注和好奇。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转让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令人发指”的14亿元,如此天价再次挑动了业内神经。可是,就在不久前1月22日,却发生了一起主动放弃“支付”业务的事件。一方面是天价转让费,另一方面却是主动“退赛”,第三方支付的领域里,究竟藏了多少谜题。

一张支付牌照14亿 业内人士却称“充满诚意”

这家主动放弃支付业务的公司叫做湖北蓝天星支付有限公司,1月22日晚间,该支付公司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退出湖北省预付卡市场,引起业内哗然。更让人费解的是,蓝天星不是第一家主动“弃牌”的支付公司,这已经是业内的第三个案例了。

物以稀为贵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第三方牌照的天价转让费一方面来自牌照的“稀缺性”,此前央行已明确表示原则上一段时间内不再批设新机构,并逐渐加大整顿力度,存量支付牌照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新崛起的互联网新贵,迫切需要支付这个接口来获得相应的金融数据和客户流量。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达到了令人眩晕的14亿元。

对于很多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中小机构来说,14亿元的高价是依靠自营业务永远无法企及的天文数字,甚至很多支付机构从成立到现在,一直亏损而从来不曾有过盈利。而几年碌碌无为,仅仅因为持有一张支付牌照获得如此高的“收益”,让很多实业家感叹商业世界的不公平。

一张支付牌照14亿 业内人士却称“充满诚意”

第三方支付牌仿佛已经成为像“域名”一样的投资标的物,当初抓住时机获得牌照的支付机构所获得投资回报,也远远超过了炒作“域名”的早期玩家。

毕竟,“域名”的自然数量不会减少,而“牌照”的数量却在不增反减的。从不久前央行公布的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4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而在经过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已经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

并非所有牌子都叫“14亿”

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买方来看,早在2016年9月,美团点评就以13亿元的高价全资收购钱袋宝,相比之下,一年半后的今天,被报出的最高价格不过“区区”14亿元,从价格的“通胀”幅度来看,其实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不久前滴滴收购一九付,小米收购捷付睿通的出价都很“吸睛”,在2016年1月,一家名叫海立美达公司,以15.5元/股发行1.96亿股,作价30亿元收购支付机构联动优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14亿的价格在“行内”最多也就刚过及格线,充满了诚意。

一张支付牌照14亿 业内人士却称“充满诚意”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第三方牌照都这么炙手可热,可以享受动辄身家过亿的待遇,央行发放的支付牌照,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数字电视支付。不同类型的牌照在市场上的价格判若云泥,比如,,拥有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价格较高,并且价格也在逐年上升,于此相对的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资质牌照,这里牌照的价格较低,甚至找不到合适“买主”,只好主动“弃牌”,前文中提到的蓝天星就属于此种类型。

作为金融的最基本的功能,刚需加高频的特点让任何企业无法忽视支付的重要性,即使从过去的收购案例来看,14亿的价位一点都不“雷人”,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14亿的价位在企业和媒体看来,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诚意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