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下的陷阱 互联网金融涌入农村之后……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将金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以及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阿里、京东、宜信、苏宁等巨头纷纷表现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热情,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看似繁华背后的乱象与隐忧。

繁华下的陷阱 互联网金融涌入农村之后……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开始向农村渗透,在监管高压下艰难求生的大批p2p公司纷纷转战农村市场,一些机构打着P2P、O2O旗号在农村开展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行为屡禁不止,农村已成为金融诈骗高发区域。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普及也为农村金融犯罪的持续增长推波助澜。

2017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中删除了2016年文件中所提的“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部分,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不过在具体落实层面,地方金融监管却陷入困局。严厉打击恐将沦为口号。

地方金融监管无力,平台好坏难辨,一茬茬问题平台的曝光乃至“爆雷”,一次次挑战着农民投资人的底线。有的平台甚至一天之内就跑路了,有的则包装十分高端,给投资者良好的印象,但在某天就突然宣布无法提现,而后上演了漫长的兑付大戏。

一个个问题平台的出现,给万千农村投资者敲响警钟,但血淋淋的惨案仍旧一幕幕上演,有关农村金融诈骗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

不妨从以下几个案例中,得窥农村金融犯罪的冰山一角。

2016年4月,南京易乾财富陷入百亿兑付危机,分公司涉嫌“非法吸存”、多名高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80多亿元,波及13多万户农民,16个省、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著名的惠卡世纪P2P诈骗案,利用其拳头产品“农村宝理财”,采用“拉投资提成”制度,年化收益号称高达29.2%。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之下,很多农民上当受骗,涉案金额高达3亿多元。河南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16个乡里,有14个乡都被“伪P2P”、非法集资“洗劫”,其中一个村被骗800多万元……

繁华下的陷阱 互联网金融涌入农村之后……

这只是农村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根据各地媒体的报道,各种形式的金融诈骗打着农村金融的旗号正在疯狂“洗劫”很多农村人的血汗钱,裹挟着那些省吃俭用的老年人,梦想着发家致富的农民走向深渊。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了大部分农村民众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弱点,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等幌子,将所谓项目包装成众筹、期货、虚拟货币投资理财、P2P理财产品等,并许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通过各种营销手段骗取广大农村民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参与,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村居民由于缺乏安全可靠的理财投资渠道、理财意识淡薄,成了不法分子的“盘中餐”。

这些平台都有一些显著特征,集中分布在在全国各地的三四线城镇和乡村,并且以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老人为主要诈骗对象,隐蔽性很强,一直游走于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他们往往向消费者许以高额的物质或利息诱惑,很多父老乡亲都被一开始的利润冲昏头脑,甚至抵押房子进行所谓的“投资理财”。主要包括消费返利,农村合作社,P2P投资、利用政府提出的普惠金融、金融互助、精准扶贫等幌子巧设项目等多种形式。

庞氏骗局,一些P2P平台利用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进行融资、设立资金池。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游戏的继续,则平台出现提现困难,陷入兑付危机,最终结果多为老板跑路,钱款难以追回。O2O返利平台,但是它打着“消费全返”的旗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各个乡镇。农村合作社,由于农民金融安全意识淡薄,有些不法分子开始在农村设立农村合作社,并以高额贴息为诱惑,对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当前政府大力推进和宣传农村金融体系和脱贫致富计划的窗口时期巧设虚假金融项目。以“惠卡世纪”虚构的“脱贫宝”为例:它打的正是扶贫的幌子,谎称此项目就是为响应政府扶贫政策推出的互助互惠金融项目,投资后既能帮助贫困地区创收又能获取稳健高额利息,以便获取乡亲们的理解和信任。

繁华下的陷阱 互联网金融涌入农村之后……

随着公民的金融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愈加严厉,整体而言公民遭受金融风险危害的可能性在持续下降。但是,统计意义上的普遍性是整体的风向,对于个人而言一旦遭受金融风险,赔掉的简直就是整个人生。因此要严防不法分子用金融诈骗手段把脏手伸进农民的钱袋子。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农村金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经济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非法集资活动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及时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地方金融监管立法更应具体完善。有了这个法律底线,才能更好的防止和打击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防范类似的违法事件在农村重演。因此,夯实法律底线对于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鼓励正规金融服务向农发展

随着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日益拓宽,农民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农民增收诉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收入,对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农村理财市场金融服务相对不足,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收缩在农村的服务网点,农信社、农商行等正规金融网点的职能缺失难以满足农民的资产增值的需求,因此要积极推动正规金融机构下沉至广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要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为农民提供真正适合的理财产品,填补农村市场的的金融服务空缺,才会让非法农村金融逐渐丧失滋生蔓延的土壤。

地方金融办职责明确,监管到位

面对农村金融乱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监管已成社会各界共识。然而基层金融监管职责不清晰、人员不专业、监管手段、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地方金融监管的几大难题。地方金融办分布较为分散,缺乏专业人才,要集中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设立独立监管职能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明确地方金融监管的责任与权力,真正做到专事专管,让农民冤情有地可诉。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 提升金融风险意识

与城镇金融消费者相比,农村金融消费者总体上缺乏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有限,难以辨别各平台资质好坏,对自身从事金融消费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概念模糊,尤其是对维权渠道和途径知之甚少。 要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最后奉劝各位农民朋友,在投资理财之前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合法合规的正规金融平台,别被一时的高额利润冲昏头脑,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