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來源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幾個呢?


每年的農曆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不僅在中國有端午節,就連日本和韓國也都是過端午節的,可想而知影響是多麼的大,每逢過節時人們就開始吃起了美味粽子。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當你走在街頭時你會聞到粽子飄來的陣陣清香,而且在過節的時候也會舉行很多的活動,如賽龍舟、佩香囊、端午食粽等等,下面小編帶你們看看端午的起源。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在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有一位漁夫向水下扔食物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此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起源於紀念伍子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濤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謂伍君便是伍子胥。傳說,在端午節正午時分,還能看到伍子胥那把白金劍的影子。而看到白金劍影的人,這一年就一定無災難。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希冀。


源於古越民族的圖騰祭,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節考》和《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聞一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一是端午節的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是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勾踐戰敗被俘後,在吳國過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回國後,勾踐臥薪嚐膽,立志雪恥,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數年後,終於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划船競渡,以示紀念。

端午節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殺。沒想到,五天後曹娥抱出父親屍體浮出水面,世人驚奇為避免江水侵蝕,度尚將原葬江東的墳墓遷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邊,併為曹娥立碑建廟,以彰揚她的一片孝心。後來,人們把流經該地的一段江名改稱為曹娥江。每逢農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廟裡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