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青囊經》相傳為秦末漢初黃石公著,是中國歷史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全書雖然寥寥四百一十個字,博大精深、簡潔明快、直言學理,而不故弄玄虛,卻將巒頭理氣風水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來,為風水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青囊經上卷

經曰:

天尊地卑,陽奇陰耦(ǒu),一六共宗,二七同道,

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闢(hé pì)奇耦,

五兆生成,流行終始。

註解:耦,同偶。天在上為陽,為尊,地在下為陰,為卑,1、3、5、7、9為奇數,為陽,2、4、6、8、10為偶數,為陰。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

口訣:一六共宗,為水居北;二七同道,為火居南;三八為朋,為木居東;四九為友,為金居西;五十同途,為土居中。河圖符合奇數偶數之理,五行由此生成,北方水生東方木,生南方火,生中央土,生西方金,生北方水。五行之氣流行始終。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八體洪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註解:八方展開,父母兄弟姐妹分定,乾為天為王為父,坤為地為母,震為雷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離為火為中女,坎為水為中男,兌為澤為少女,艮為山為少男,易經八卦代表一家八口之人,。 乾坤正上下之位而天地開,,坎離列左右之門而日月出。天地定位,乾坤相對,山澤通氣,艮兌相對,雷風相薄,震巽相對,水火不相射,坎離相對。

中五立極,臨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

註解:洛書古稱龜書,在古代傳說中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五居中,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

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

陰德洪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

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

註解: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陰陽相互依存,如果沒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產生,陰是陽存在的肯定,陽是對陰存在的肯定。陰陽雙方又是相互鬥爭的相互否定的。在陰陽對立面的相互鬥爭中存在著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甚至可以互相轉化。

陰陽之間存在相互的依存關係,也存在相互轉換生成的關係,陰陽的關係是平衡與消長的。所以陰陽之間可以生育轉化,天地本是陰陽一體,天上有五星與九星的形體,地上就有相對應的山體,附著五行的氣體。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陰陽五行等是風水吉凶的基礎原理。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青囊經中卷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註解: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五行,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把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與五行相對應。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註解:風水理論認為天上的星辰,是能與地上的山峰河流相互對應的。

星宿指天上的星辰,它包括四垣二十八宿。四垣,包括紫微垣、天市垣、太微垣、少微垣,它們分別與二十四山的亥、艮、巽、兌,相對應。

二十八宿,根據區域的不同,劃分為: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宿與二十四山,相對應。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

註解:氣指的是陰陽二氣,也就是五行之氣,行布在於山川之中。看不見,摸不著,是無形的。山形形巒是直觀的,它與天上的星宿對應,人們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們可以通過對山川的觀察而掌握它的規律,用於指導人們擇地。

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

天市春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

註解:紫微即紫微垣。太乙即指北極星。古代星象學,把紫微垣比作天上的皇宮,認為天帝即太乙,坐於其中,南面而治。天市即天市垣,它位於二十四山的艮宮。而艮寅宮,與立春相對應,故說天市春宮。少微,即少微垣,西掖,指酉方。太微垣,則位於南方。四極,指四正,即子午卯酉。因四垣,除少微垣之外,分別居於四維之地,所以稱為旁照。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斡坤輿,垂光乾紀。

註解:四七,指二十八宿。五德,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我國古代的星象學,以黃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為經,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用之以確定天空的區域。

斡,旋轉也。坤輿指大地,乾紀指天。是說天地相對運轉中,日月五星的光輝從天上下照到地下來。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七政樞機,流通終始。

註解:人們根據二十八宿在天體的位置,以定春夏秋冬的五行之氣旺衰。

七政,二十八宿劃分四日宿,即房虛昴星四宿;四月宿,即心危畢張。四金宿,即亢牛婁鬼;四木宿,即角鬥奎井;四水宿,即箕壁參軫;四火宿,即尾室觜翼;四土宿,即氐女胃柳。樞機指事物運動的關鍵。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

註解:天光表示星辰的能量。地德,表示大地的承載。這句話的總體意思,是說明天上星辰的能量作用在地上,地上有相應形體對應。四垣二十八宿及五行七政,可以作為我們點穴、理氣的依據。

陰用陽朝,陽用陰應。

陰陽相見,福祿永貞。

陰陽相乘,禍咎踵門。

註解:風水學講究陰陽相配,陰陽平衡。如果陰陽平衡,福祿永遠長久。如果陰陽不相配,禍患跟著腳後跟入門。

  天之所臨,地之所盛。

形止氣蓄,萬物化生。

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註解:天星所臨之方,地就會有相對應的形體。當山脈屈曲而行,界水而止,則生氣積蓄,則能化生萬物。陰陽五行之氣與人的吉凶產生感應。生氣注入亡人的骸骨,繼而對後人產生福禍感應。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註解:所以天上有什麼星辰,地上就有什麼形體,上下相互對應,息息相關,風水學根據四垣二十八宿,五星與九星來判斷形巒的變化,尋找生氣和穴位,這是風水吉凶的關鍵。

青囊經下卷

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形。

寓,寄的意思。囿,萃聚之意。

註解: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陰陽交合,陰陽二氣生成萬物是為太極;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風水的原理就是尋找生氣,生氣可以根據山巒的具體形狀來確定。

日月星宿,剛氣上騰。

山川草木,柔氣下凝。

註解:日月星宿,為陽氣,陽氣上升所形成。山川草木,為柔,為陰氣下聚所形成。

資陽以昌,用陰以成。

陽德有象,陰德有位。

註解:陰陽要相互配合,陰陽之德,在形巒上有其方位和形象。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地有四勢,氣從八方。

註解:地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方形勢。五行之氣從八方而來。

外氣橫形,內氣止生。

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註解:龍脈自千里之外發跡,奔騰而來,勢止時,形會局合,龍虎抱衛,前有遮攔之水,後有拱托之山。聚氣鍾靈,如身懷萬寶而歇息,宛宛之中,如有所蓄積。生氣見風則散,遇水停蓄則停止。

外氣,指周圍的砂、水。以砂言,端正、秀麗者為吉。以水言,屈曲、有情者為吉。內氣,指龍氣。龍氣界水則止。龍止再見端正秀麗有情的砂水朝來,則為有了生氣。

  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

五兆即五行。

六甲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八門指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

五運指十干化運五行,即化合五行。六氣指十二支所值五行,有暑、風、火、溼、燥、寒之變化。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為厥陰風木,子午配為少陰君火,寅申配為少陽相火,醜未配為太陰溼土,卯酉配為陽明燥金,辰戌配為太陽寒水,叫做六氣,從年幹推算五運,從年支推算六氣,並從運與氣之間,觀察其生治與承製的關係,以判斷該年氣候的變化與疾病的發生。

陳益峰:《青囊經》華佗原文及其白話解釋

明地德,立人道,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

搞清風水地理的規律,指導人去適應自然的規律。根據不同形局的變換,搞清吉凶的來龍去脈。這就是風水的最終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