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父亲的手

父亲的手

杨 萍

杨 萍|父亲的手

6月9日,端午节将近,某商家举办包粽子比赛,我替父亲报了名,怂恿他参赛。3分钟赛程,只见葱绿的粽叶裹着玉白的糯米,在父亲手中轻巧地翻动几下即变成又大又靓的四角粽。我在旁边观战,不由第N次佩服老爸的这双巧手。其实这双大手看起来很有点抓铁见痕的劲道,手背青筋虬结,手指骨节粗壮,手掌上隐现出发黄的茧印,怎么看也和巧手不搭界。可偏偏这双手在一堆巧媳妇、能婆婆中胜出,让我捧着他的战利品小小地得意了一把。

老爸的这双巧手在亲朋好友中是享有名气的。他是首批进入航空工业西飞的创业者,为建设西飞拼搏奉献了美好年华,是位常登光荣榜的先进。记得我刚进厂不久,也先进了一回,父女俩都奖得了一幅缎子被面。正给老妈献宝时,只听刺啦一声,老爸的“铁砂爪”不慎把他的被面刮出两道长丝,他尬赧地缩回手,呵呵笑着迅速钻进厨房做饭去了。也难怪这双手粗糙,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职员定量口粮低,老爸下基层当工人吃高定量口粮甩开膀子练得一身好手艺,久后才回归管理岗位。他业余时间最爱乍开大手抢球投篮、勾手飘球,驰骋球场20余载,50岁还不服输,试与青工玩争锋。那年月,他凭一双巧手,改善着家庭生活。不仅给自家打制立柜五斗橱、沙发,改制箱式缝纫机,自制的土暖气,甚至为我缝制童装,梳小辫子。邻里同事盘炉灶,改管道,修车、修机械表求到他,他都竭诚帮忙。后来有手机,他又学会了用拼音,学会了用理财软件,时常用那粗手指灵活地点开某宝,炫耀他每天挣的几毛大钱...... 想来我与写作的因缘,也源自幼年老爸捧着当时能找到的《桐柏英雄》《烈火金刚》《新来的小石柱》《西游记》等,为我们讲故事书的启蒙。

杨 萍|父亲的手

退休后,老爸的厨艺见长。每每招呼我们回家聚餐,定是研究出新餐品要炫技了。于是拖家带口回去连吃带侃,老爸笑眯眯地边听热闹边一道道热炒硬菜出锅,总是不听劝地最后才上桌,老妈时常嫌他惯坏了孩子,抱怨说,“能装肚里装肚里,能装走的装走,省的我和你爸还要吃两天剩菜!”父亲的双手把持了我家厨房多半辈子,家人每欲进厨房帮忙或口称学艺,都被大厨轰出来,“厨房味大,别裹乱,”“炒菜不用学,学习(工作)好比什么都强”。只要老爸在家,连老妈也没有掌厨的资格。

杨 萍|父亲的手

杨 萍|父亲的手

巧的是,儿子和甥女小学作文都不约而同地赞过(姥)爷的双手。远在外地的儿子,在见识了各种西餐大菜后常念想念姥爷做的水飞鱼片和卤肘子。长辈的双手把平淡无奇的食材,化为家常美味的同时,已将爱的本能味觉深植在儿孙的记忆中。在这双有力大手的呵护扶持下,家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延续。后辈们相爱、别离、团聚,即使走得再远,那双无形的大手总会在不经意中指引着家的方向,爱的所在。

果然,端午节前,老爸又给我送粽子来了。像每年一样,红线捆的是红豆粽、枣粽;粽草绑的是肉粽、蛋黄粽,热腾腾的大粽子中还伴着几个烫手的咸鸭蛋。望着老爸日渐苍老的背影,仿佛看见他几天来步履蹒跚地采购,浸叶、泡米、制馅、裹粽,天不明就煮粽,然后带着热粽轮番送亲的忙碌双手。这是他多年来固执遵循维系古老传统的热诚双手,这是他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双手。“我总是向你索取,却无法尽心回报。”一时间我只觉得粽香四溢,却张不开口说出感谢的话,只觉的在山一样的厚爱面前,这样的话太轻了。唯在心里祝愿老爸一切安好,健康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杨 萍|父亲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