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瞬間讓你突然覺得讀書真有用?

記得前一陣子知識分享界教主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分享過一篇文章《我們這一代人的學習》中,提到過我們這代人需要在終身學習的路上行走,才有可能不會被這個日益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所淘汰的觀點。先不論他在文章中論證學習重要性時所提的觀點正確與否,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是,知識,這個作為我們賴以生存在世界上的事物,自古以來就沒有人去否定它存在的重要性。

西方的先哲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知識即美德“”,對知識的重要性就做了一個很好的闡釋,因為有了知識你才會具備區分一件事物美醜善惡的認知。比如你會很容易去區分欺騙傷害,偷盜殺人,偽善拜金的做法對錯。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你可以在見到美景時不會只說“哇靠,好美”這一句話,而會用“這景色山清水秀,美若仙境”的話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也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種不止眼前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境界。

更現實一點的意義更在於,知識也是你可以解決生存打破現有階層固化的途徑,寒門子弟可以通過寒窗苦讀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人生宿命。無論是現實的意義,還是在藝術,文學,哲學,這些精神層次上面的意義,知識都在扮演著改變還有傳承的功能。

李開復在奇葩大會上分享關於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演講時,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在未來將取代人類在技能,科技領域的一切工作,比如醫生,製造,工人,一切只要關於技能還有機械的崗位都將不復存在,因為機器人都可以幫你活幹了。

哪個瞬間讓你突然覺得讀書真有用?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唯一能夠不被取代的更多是人類在文化,藝術,文學,娛樂領域的創作能力。因為機器人沒有感性思維,只有理性思維,而人類在這一領域的創造力,機器人沒有辦法取代。那麼讓我們不被淘汰的機會,就在知識,只有它的存在,文學,藝術,才能夠不斷獲得新的補充還有發展,人類文明的火種才有機會繼續傳承。

知識的最直接和高效的獲取途徑就是讀書,知識作為文明的載體,讀書作為學習知識的方式。讓我們跳出本身回答這一個問題的文章思維框架,本身我在撰寫這個回答的過程,我就已經在運用我所學習到的知識,在完成一個完整的回答,聽得懂羅振宇,李開復的話,知道用蘇格拉底的名言來佐證這個問題的答案來做延伸,你就會明白當我寫到這裡還有你看到這裡時,這個瞬間你覺得知識到底有沒有用?想必心裡應該也有了答案。

最後在分享一個自己在現實中實際感受讀書真有用的體驗吧,當你在和別人因為一個話題在討論時,全程發散式的對話中,是不是有試過非常跳躍的把歷史,政治,地理,物理的零碎知識點因為這個討論而全部串聯在了一起的感受,是不是很爽。我就試過這種感覺,當時和朋友在談到一個關於為什我們中國文化會出現斷層的時候,延伸到了元朝鐵騎侵宋,明成祖朱棣修永樂大典的原因時,不自覺的就會直接代入當時的荊軻鐵馬,瞬間有種明白他修永樂大典的原因就是為了重拾民族文化的想法,那一刻最真切的感受就是讀的書沒有廢。

套用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一句話: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與各位知友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