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今天,共同赏析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它被篆刻在黄鹤楼诗碑廊内,不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是《送储邕之武昌》,一起体会下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

黄鹤楼诗碑廊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黄鹤楼诗碑廊,分上区、下区,全长约200米。廊中陈列国内二十余省、市、自治区著名著名书法家的石刻共124方,内容以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诗词为主,间有书法家本人创作的诗词作品。篆、隶、行、草、楷兼备,给人以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送储邕之武昌》

李白 撰 李海观 书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 1 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tiǎo)2 清。

沧浪(láng)3 吾有曲,寄入棹(zhào)4歌声。

【注释】

1、张乐:奏乐。

2、谢脁:南朝齐山水诗人。

3、沧浪:楚国的古歌。

4、棹:船。

【译文】

黄鹤楼西天的月亮,长江万里的流水,那就是我的心,我的情!

春风三十多次去了又来,这些年里我徒然怀念着武昌城。

现在来送你,分别实难,举起酒杯不忍一下子喝空。

山崖追逐着流荡的行舟,湖水连着黄帝置乐的洞庭。

作为楚人,你最重视自己的诺言,你的诗也如谢朓一样清丽。

我也有一曲《沧浪歌》,一边行船,一边吟唱。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诗词解析:

老友的赴汉之行,自然也牵动着诗仙的万端心绪。一晃三十年过去了,黄鹤西楼和万里长江亘古不变地温柔守护着武昌,诗仙也仍然怀念着美丽的武昌城。这里化抽象为具体,巧妙地用春风暗换来代言时世的更迭。

接下来,直言对友人的不舍。空衔酒杯不忍喝,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时矛盾心理的表现。“张乐”即奏乐,传说古时黄帝曾在洞庭演奏咸池之乐。

谢朓诗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弟子游。”洞庭湖水连张乐之地奏着一曲别离歌,两岸青山相送迎,多情的山水仿佛也舍不得储邕的离去。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李白是谢朓的超级粉丝,其诗清丽可喜。季布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因此,楚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俗语。不吝用谢朓和季布来赞誉储邕,可见李白对储邕的欣赏。

《楚辞·渔父》中渔父与屈原江上问答,渔父劝屈原审时度势时便引用此歌,包含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味。这首诗以沧浪曲入歌送别,寄寓着对友人的祝托和殷切关怀。其中也包含着年过半百的诗仙对人生的参悟。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谢朓

李海观书写的这幅草书作品,用笔驰而不躁,既有从容不迫的气度,又不乏纵横飞动的气势。

笔墨丰润饱满而不失劲健,字与字之间表面上相对独立,少有牵丝映带的缠绵勾连,但气韵贯通,章法浑融,隐约可见孙过庭之风规。

本诗的创作背景,《送储邕之武昌》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一年,李白 54 岁,距初次游览黄鹤楼已整整三十年。

储邕是李白的老朋友了,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便为他写了一首《别储邕之剡(shàn)中》。

扎心!原来李白留在黄鹤楼里的送别诗,不只有孟浩然……

结语:

李白与黄鹤楼关系的渊源流长,

黄鹤楼中还有一著名的景点叫“搁笔亭”。

狂傲不羁的诗仙,

是为何搁笔离去呢?

请到黄鹤楼来一探究竟吧。

期待你来黄鹤楼,写下自己的佳篇!

from黄鹤楼

— To be continue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