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飢餓是人類歷史上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事實上直到最近幾十年才在世界範圍內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在古代,人們經常會因為自然災害、戰亂等原因面對無休止的飢餓。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黃河下游地區是中國土壤最為肥沃的土地,而這種肥沃卻來自於黃河不定期的泛濫。黃河每次氾濫都會從帶來幾尺厚的淤泥,這些淤泥中有大量植物生長必須的氮磷鉀等元素。每當河水退去,人們都會重新來到淤泥上種植作物,建設家鄉。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同黃河下游一樣,中華大地上幾乎每一片土地都會伴隨著不定期的自然災害。靠近河流的地方土地肥沃,不懼乾旱,但是每隔幾年都會因為河道淤積爆發洪水。而遠離河流的地方又沒有足夠的水源灌溉田地,農民只能期盼老天爺風調雨順,只要老天爺打個哈欠,大地就會因乾旱而龜裂。除了洪水和乾旱之外,冰雹、蝗蟲,都在威脅著農民的收成。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每當自然災害降臨,農民就會缺少食物。在很多文藝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農民煮樹皮,挖野草,既然農田裡的植物不能提供足夠的口糧,人們為什麼不去上山打獵?為什麼不抓住漫天遍野的蝗蟲充飢?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其實遭受災害的人們不是不想,實在是不能。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依靠打獵為生的人並不是每次出門都能揹回來一頭鹿或者一隻熊,他們想要獵獲一隻大型動物,往往得在一座山頭考察數次,還要製造很多陷阱,下很多夾子。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而佈置了陷阱和夾子之後還要看運氣。不是挖了陷阱就有動物往裡跳的。相比於種植糧食作物,狩獵獲得的食物更少,更不確定。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自然災害的爆發充滿了不確定性,世代以種植農作物為業的農民也沒有狩獵的經驗,一個普通農民如果因為飢餓上山打獵,和可能連個兔子都沒找到就餓死了。至於抓回來一隻老虎供村民充飢,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而另一方面就是打獵養活不了數量巨大的災民。其實人類從狩獵發展到種植就就說明了種植業能夠比狩獵獲得穩定和更多的食物。一座山或者一個平原,如果依靠打獵,很可能只能養活幾十個人。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而把這篇土地修整耕耘,種上糧食之後就能養活幾百人。現在農產品沒有了,就算人們普遍擁有打獵的技能,多出來的人是不是還要面對饑荒?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饑荒,很多人不得不啃樹皮,為什麼不上山打獵?

至於天上飛的蝗蟲,就更無法對抗飢餓了。蝗蟲這東西雖然來得時候鋪天蓋地,遠遠看去似乎伸手就能抓到一堆,但是蝗蟲一旦成災,每時每刻都處在向前運動的狀態,一塊農田很可能幾分鐘就被蝗蟲吃個精光,人們眼看著蝗蟲來了都沒辦法抓住。所以吃蝗蟲根本就更不可能了。

不是古代人笨,不會想辦法,實在是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人們無能為力。一場洪水來了什麼都沒有,不吃樹皮吃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