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守望废墟》——昭阳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余秋雨

其实,我以前略看过余秋雨的《废墟》,让我深为感动的是,余秋雨在他的《废墟》里呼吁,希望我们能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废墟,保护废墟对于国人来说是个严峻的问题,当然,对于“废墟”我始终和余秋雨呼声一致。

废墟对于久经沧桑的中国人来说,多的就像眺望沙滩看到遍地的贝一样,从眼前到渺茫处,粒粒在目,小到一座宫殿,大到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历经了刀光剑影之后,破败不堪的景象便成为我们耳熟的——废墟!回望我们漫长的历史,商灭亡夏之后,阳城变成废墟;周灭掉商后,殷地也变成了废墟;西周被亡后,沣镐更是一片废墟,当然秦和西汉亡国后,咸阳和长安的废墟更是不堪入目;其实,今天看起来古老辉煌而又壮观的都市,历史上曾经都走过一段废墟的历程,今天的遗迹都是曾经残留的废墟;阿房宫,古老的长安城,大明宫、圆明园等等;历史记载的废墟尚不可胜数,然而未能记载下来的当然就更不知道有几何?被黄沙覆盖的古城,被河流湮灭的古迹,被风霜侵蚀的断壁,那每一处遗迹都是曾被历史涂鸦过的记忆,那厚重的笔墨总能呈现当年面那段辉煌之后的沧桑!

「散文随笔」《守望废墟》——昭阳

图片来源网络

我喜欢读历史,因此,每读到一个朝代的末尾时,那残酷的战争总能带我走进一座滚滚硝烟的城市;用手遮盖双眼,不禁回眸着曾经的画面,我们总能下意识的想到战争后凌乱的街道,硝烟弥漫;半倾的房屋独木难撑,破败不堪;残垣上也许还有死去的灵魂尚未散走;而战胜者也许在笑声中打道回府,分割战利品,而战败方也许已经幽魂飘散,或许另投他城;至于留下的这个城市,谁也不知道他会怎样,或许会被风化在漫长的岁月里,或许被漫漫黄沙掩埋,或许会沉睡在涛涛江河底下;也许百年千年后,亦或许有新人来重建!如果岁月不曾及时的风化它,也许我们还能有幸目睹它曾经的残容。

自从有了人类的足迹,那废墟便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现世的脚步!废墟并非仅只中国有,而世界上的废墟遗迹亦更多,我们难以想象千年前古罗马斗兽场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爱琴海沿岸的曾经,辉煌而热闹的场面令人神往,古代巴比伦,埃及等等世界各地那些有名的遗迹,在那时是多么的富丽堂皇,而今天,他们却以曾经的废墟的名义而存流!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叹息。

废墟也许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礼物,他有太多的内涵需要后人去参透,史学家在哪里能找到当年那事件的痕迹,因此记录下来,那里为史学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建筑学家在那里能找到残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框架结构,因此废墟欣慰了建筑家的建筑梦!考古家能找到当年的遗物,这就兴旺了博物馆的发展前程;废墟为咏史诗也曾做过太多的贡献,诗人们望着废墟而怀古伤今,因此佳作流世。历史本无假如,然而,假如没有曾经的废墟,能造就今天这么丰富的世界吗?我想不大可能!可见废墟为后人的贡献有多大,然而,废墟留给历史的却是一道道伤痕。

犹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去北京城,久负盛名的北京令他向往久矣,不仅仅因为它是祖国的政治中心,而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它是曾经的燕国国都蓟,元朝的都城大都,而明清五百年的历史中,它作为首都的地位不曾改变;因为想到他曾经的辉煌,所以老师路过北京时曾想下车触摸昔日辉煌的城墙,然而一想到那城墙并非当年那个城墙,心中的热情荡散,触摸的心情也没了;而今天,我们的很多废墟并非加固,被我们的国人脱胎换骨,涂上了胭脂水粉,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

「散文随笔」《守望废墟》——昭阳

图片来源网络

我非常赞同余秋雨对于“废墟”的观点,有的废墟重建是对废墟的保护,更是为地球母亲在疗伤;然而有的亦不然,当我们看到推土机压在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废墟上的时候,那时候不仅我们的心在滴血,废墟的心也在滴血,中华民族的心更是在滴血;古建筑家梁思成用深邃的眼光看待残存的古代遗迹,他多么希望古代遗迹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然而事与愿违,他用泪水去呼唤保留原有的天安门,天安门还是在伟人的一声令中,拆除;拆时容易建时难,因为重建时却找不到原有的方法,五十年前他就说五十年后国人必将后悔,然而梁思成先生的预言在五十年后却得以见证。

高中时,我们学校的旁边是明朝时期的一座文庙,那时我时常造访于它,只因为它那斑驳的墙壁和久经风霜的屋檐能带我走进那个朦胧的年代,五座饱含沧桑的古代建筑,青砖灰瓦的气象;六百年的风霜让这里折射出它的曾经,看着旁边一个六十年代的立碑,刻文“省级文物一级保护单位”字样,我为它能得到保护而甚感欣慰,伫立沧桑的文庙,尚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繁荣和沧桑岁月,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静静的沉思着,也许在这里站一刻要比听四十分钟的历史课更有意味!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文庙”,伫立文庙前

我却找不到昔日的文庙,学校依旧,古柏依旧,而那五座青砖灰瓦的庙消逝了踪影。它和学校已被带刺的栅栏隔绝,纵深的栅栏南边开了一个小门,“省级文物一级保护单位”的刻碑被置于那个偏僻的拐角,进入栅栏的小门,多了一个屏障,一条人工小河,一座石桥,似乎很具“艺术”感,往日的土路被厚厚的水泥铺盖,走过石桥,我的心境顿时冷却,昔日的青砖灰瓦房尽数拆除,一座已建成崭新的”文庙“甚是刺眼,浓抹的柱子,崭新的墙壁,里面多了几处现代的纹饰,这一切让人看起来总不大和谐,非古非今!带着相机,我却不知从何处拍起,忖度良久,我决定放弃,后来默默地离开。

长安是我的故乡,因此对古老的长安我是具有敬畏之心的,因为长安城里遍布着古老的遗迹,多少先祖的尸骨静谧的躺在这片庄严的土地上,然而却被地铁与高楼所压制!多少风化的古迹静静的沉睡在长安城里及周边,却被一辆辆的推土机倾颓。因为略读过唐史,因此浅知大明宫的来龙去脉,当日大明宫的辉煌正如王维诗中所写“九天阊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宏伟的大明宫在当时是多么的盛名,万国衣冠曾拜倒在他的脚下,古典的宫殿艺术与辉煌在这里显示的淋漓尽致,然而大明宫的命运依然没有逃过唐末战争的风云,这座历史上最雄伟的宫殿訇然倾倒于战火中,大火连烧三个月不止!今天他已以废墟的名义躺在西安东北方一千多年;曾经走进了大明宫的遗迹,看着似古非古,似今非今的大明宫复制品,将原有的旧址深深地淹没,不禁让我悲从心生,更悲哀的是今天的人们似乎用惯了水泥,就连大明宫复制品的红柱子也是水泥所制!当然,圆明园也许成为废墟中的幸运儿了,他的废墟一直活在世人的关注下,因为他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耻辱,虽然有人曾想重建圆明园,那种呼吁最终在人们的讨责声中匿迹。民族文化见证于曾经的经历,而这些废墟古迹就是曾经的证明,失去了这些民族文化也就虚无缥缈,最终荡然无存,仅凭几本流传的史书不足为据!

古代的废墟被覆没在岁月中不知几何?留下来的已经被岁月沧桑化,我曾经走进过几处废墟!可我怎么也感受不到这里残败而又沧桑的景象,入眼的却是高楼林立,入耳扑鼻的却是鸟语和花香。我想找回些古代的痕迹,却被厚重的水泥拒之门外,这也许是我的悲哀,我甚有自作多情之嫌!然而,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因为不堪麻木之后的丧失,因此起来呼吁,保护该留的废墟,重建该建的文明!我们不曾听过,有人要将罗马斗兽场拆了建上高楼大厦,我们也不曾听说过有人要将空中花园修好供人观赏。但我们会时常听到,有人要将圆明园重建,有人要将阿房宫复原,有人要将大明宫恢复往日的辉煌,国人啊,国人,可你们别忘了保护一些废墟的意义比重建它的意义更深刻。

其实,人类尚有另种废墟存在,只有这种废墟才应该竭力的重建;几千年前,那洪流摧毁了多少房屋,造成的残垣断壁难道不该建吗?明末时,关中地区八级大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时候,造成的伤痛可想而知,整个关中平原变成废墟,这种废墟应该建的更好,自然界给我们造成的伤痛不亚于人类自身所造成的,汶川,被历史掩埋的城市,一片惊动之后,或者残垣断壁,或者消失了踪迹!每一次静谧或者辉煌走向废墟之后,这种废墟应该付诸更大的努力建设它;因为这种废墟终究是废墟,重建的不如以前,那便是为后世留下一点研究地震的痕迹吧!建的胜于以前,那便是我们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废墟很少带有文化的内涵。

我喜欢路过曾经的废墟,捻起一把废墟里的土,飞扬在岁月的风中,让它尽情的散去,消失;其实,废墟也是一道风景,亮丽在人类历史轨道上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