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宋陽玲的先進事蹟視頻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宋陽玲近影

人物簡介:宋陽玲,女,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評為優秀教師的宋陽玲

1996年,我從邵陽師專中文教育專業畢業,在邵東教育局工作的姨媽姨父動員我畢業後到教學條件較好的邵東去教書,他們說,至少可讓我留在縣城工作,我拒絕了;那年,廣東白雲區在我校招應屆畢業生去工作,很多同學報名去了,我沒報名。理由只有一個,在入校的第一次學生大會上,一位學校領導說了一段話,讓我終生難忘,他說:“我們邵陽師專為邵陽九縣三區乃至整個湖南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尤其是人民教師,我們學校出去的畢業生撐起了邵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比如苗鄉城步縣,若把我們師專畢業的老師抽調,它的教育立馬崩潰……”,就是這段話的後半截讓我深深震撼!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優秀教師一同合影

我的祖籍邵東,雖不是城步人,但因父輩上城步開發大南山草原,我便成了城步出生城步長大的苗鄉妹了。我的父輩在自然條件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對城步苗鄉都那麼不離不棄,讓昔日荒野的南山變成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南方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在當下,作為他們的兒女又有什麼理由對養育我的苗鄉說“不”呢?一畢業,回到苗鄉城步,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所有應屆畢業生無條件過南橋(“過南橋”,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到條件最艱苦的山區工作),我畢業分配在靠近廣西交界的五區“汀坪中學”工作,第二年調往西巖鎮初級中學,時間過得真快, 轉眼21年的春秋歲月就過去了。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帶學校文學社到縣城採風

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邊陲,基礎教育較薄弱,老百姓重教觀念不強,教學氛圍欠佳,尤其是在農村中小學校,大部分學生缺少“愛”的關懷,因為大部分學生屬於留守學生。每當看到有些山區孩子每天要走20多公里的來回山路上學,心中就有一種沉重的責任感,他們就像我的每一個孩子一樣,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精神上、生活上都需要一種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愛他們,因此,孩子們們都喜歡親切地稱我“宋姐姐”或“宋媽媽”。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帶學生到古苗寨採風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獲獎後與同事和學生分享

在躬耕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作為學校的教師職工代表,我能以主人翁態度對待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及時為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獻言獻策,我正直、坦率、古道熱腸全校師生有目共睹。我擔任西巖鎮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10年期間,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每次活動,都會精心組織、策劃,做到有的放矢。我還熱心參加公益事業,是大邵公益組織會員, 有同事說,宋老師,你到哪裡,哪裡就熱鬧,哪裡就開心。我想,我成了玉龍雪山上的一米陽光啦?果真如此,那真是一件何等慶幸的事。春華秋實,我自2008年至2016年獲縣嘉獎6次,榮立縣三等功2次,縣教育系統巾幗建功先進個人1次的榮譽稱號,2017又傳喜訊,獲“邵陽市最可愛鄉村教師”、“邵陽市優秀教師”“邵陽市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城步縣骨幹教師”榮譽稱號。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獲獎徵書

熱情是最好的原動力。作為長期從事農村教育的老師,這點尤其重要。“給孩子一杯水,就得給自己裝滿一桶水”,為了能讓知識常新,更好的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常給自己充電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2005年,我參加邵陽市第一次中小學教師學科知識考試,獲得城步縣初中語文組第2名的好成績。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給自己留了一片芳草地,我愛好文學寫作,是湖南省詩詞協會會員、瀟湘散曲社社員、瀟湘散曲雪峰分社副社長、邵陽詩詞楹聯協會會員、城步詩詞楹聯協會會員。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會員證書

我想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首先,他得自己寫得一手好的文章,才能教學生如何寫好作文。一位教了一輩子語文的老師,若沒有一篇像樣的文章面對自己的學生,我想,不知道他又是如何教他的學生作文的。因此,我在教學生作文時,勇於寫“下水文”,我的作品常作為範文在學生中傳送,因而那些一見作文就搖頭的學生在我面前他就不敢說“不”了,這招還奏效。我還喜歡寫點小詩詞,新詩、格律詩、散曲都寫點,只是造詣不深,但也有點小收穫,僅2016-2017年,有20多篇作品發表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報刊雜誌及網站,如:《江山文學網》、《紅網》《湖南詩詞》《心潮詩詞》《邵陽晚報》《邵陽城市報》《苗嶺文藝》……我參加詩詞百家雜誌社主持的《第八屆華鼎獎全國詩詞》大賽獲金獎。我還撰寫了許多教育通訊報道在國家省市縣及網站發表。為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我還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近幾年,論文《陽光總在風雨後----鄉鎮中學課題研究淺探》、《浪遏苗鄉校園文化》分獲省一等獎,另外獲省三等獎三篇,省優秀獎一篇,市級教育教學論文獲獎10多篇,縣級論文獲獎20多篇。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她的課題立項通知書

在如今講求經濟效益且教師教育大環境處境兩難的情況下,有很多對教育的負面影響的言論,我有一詩寬慰自己---《慰己》:山野長棲悉翠微/懶跟紅紫鬥芳菲/溪泉洗罷塵心累/從此詩花伴夢歸。我想,我們從事的是一項塑造人類靈魂的事業,一定要無愧於自己的良心,還是多懷點初心。教學育人是我們的第一要任,所以在語文教學工作上,我潛心鑽研教材,積極學習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我的語文課深受學生歡迎。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我採取因材施教、 “分槽餵養”逐步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我所任教的班級幾乎每學期的語文成績都能取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我所教的學生語文成績體現在,在潛移默化中循序漸進的逐年提升,尤其是作文寫作水平的提升上。我曾指導216班楊興旺同學的作文,楊興旺同學的作文擅長抒發自我內心情感,記敘與抒情同時進行,文筆細膩,但文章走不出“小我”,缺少地氣與陽光,讓人讀起來有點無病呻吟之感,我在肯定他優點的前提下,指正其作文存在的不足,楊興旺同學欣然接受了建議,果然,改正不足後,他的作文長足進步,他的一篇文章《與你在一起》發表在2016年4月4日《邵陽日報》上,我覺得在教學中聽到最高興的一句話就是學生對我說“老師,能請您幫我改改這篇文章嗎?”這也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最感自豪的一句話。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刊發詩詞的樣刊

當我看到經我修改的學生作品變成鉛印時,或學生收到那小小的稿費單時那種興奮,我的心比喝了蜜還甜。我無聲的滋養,無形中成就了一片芬芳。我輔導的學生作品在國家、省、市、縣級報刊雜誌上發表近20篇,如:《語文教學與研究》《湖南校園文學》《小溪流.成長校園》《邵陽日報》《邵陽晚報》 《苗嶺文藝》等報刊雜誌,另我輔導學生參加國家、省級作文賽獲獎70多人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水平。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刊發的討詞作品

我雖是一個名普通老師,但我看到我們苗鄉教育的一種滯後。尤其看到鄉鎮中學教學的一種疲軟、無奈、缺少生氣的現狀,學生厭學、留守學生多、家庭、學校、社會諸多不積極因素,讓教育者無所適從。我想能否從小事、身邊事做起,改變這種格局。我決定從校本教研做起,我主持學校的校園文學社-------赧水文學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學活動,如:文學採風活動、經典朗誦、專家專題講座、文學寫作輔導課……,在我的帶動下,湧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優秀輔導教師與文學幼苗,學生寫作興趣與寫作水平極大提高。赧水文學社碩果累累:2014年被評為“全國中學生百牛文學社”,近幾年學生作品在國家、省市縣報刊雜誌發表近60多篇,學生參加國家、省級作文賽獎近300人次,極大地促進了校園文學氛圍。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隨作家一同採風

我自2006年至2015年擔任西巖鎮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期間,身先士卒,上探索課、示範課,著手校本教研,積極開展課題探究,她所帶的教研組做到,人人有小課題,人人有語文教學特色,如:達良厚老師的“靈感作文”教學法、吳本忠老師的“詩教作文法”、宋陽玲老師的“循序漸進作文法”……。做到了教研教改的百花齊放。2010年、2012年、2014她所帶的語文組連續三次被評為邵陽市優秀教研組。針對西巖鎮中學赧水文學社近20年文學活動開展情況,2011年我主持申報了一省級課題《少數民族地區校園文學活動與作文教學融合的研究》立項為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教研規劃課題,成為城步縣在省教育學會立項的第一個教育課題,我成了城步教研教改“吃螃蟹的第一人”。從沒接觸過課題研究,“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我與我的課題組成員全身心地投入到課題研究當中。在農村鄉鎮中學搞課題,學校經費困難、各種質疑……我克服了常人難以理解的重重困難,終於與我的同伴找到了一條適合少數民族地區校園文學活動與作文教學有機融合的途徑:“模糊化處理藝術”。該課題成果中的三本校本教材《校園文學活動與作文教學融合.課例研究》《中小學校本寫作教材.我與生活共成長》《中小學校本閱讀教材.在苗族文藝的滋養下》受到省市專家的高度評價,其課題的核心理論“模糊化處理”藝術,成為此課題的藝術結晶,這項成果正被行之有效的推廣應用。該課題2016年成功結題,榮獲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教研規劃課題二等獎,2017年該課題榮獲邵陽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與縣裡詩詞界前輩交流

我用一詩聊表五年的艱辛努力---《省教研課題獲獎有感》:朔風送喜實堪憐/驚見臘梅初綻妍/幾度春秋風復雨/功名過眼似雲煙。是啊!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它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犧牲的血雨”,五年的艱辛努力,只有我與我奮鬥的同伴知道。春風喚雨,我和我一起奮鬥的同伴終於收穫了金秋稻田裡的一顆沉甸甸的稻穗。這個課題,對於推進苗鄉校園文學活動與作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了一個拋磚引玉的的作用。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採風中的宋陽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以我一位平凡的苗鄉農村中學教師不改初心的情懷,痴心不改的耕耘著屬於自己的一片芳草地---農村教育事業,來回報養育我的苗鄉大地。

優秀教師宋陽玲:我的講臺在苗鄉城步的山山寨寨!

受邀去岳陽樓採風

推存者簡介: 族人才俊,真名陳建族, 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苗族,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生活》《人民海軍報》《海軍文藝》《中國國家地理》《黃金時代》《人之初》《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廣州文藝》等,數十篇作品獲國家、省、市各級獎勵,數十篇作品入選相關寫作書籍作為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