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家電業傳來一聲巨響!

深受裁員、停產困擾的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新飛,又一次站在了懸崖邊上。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據媒體報道,6月6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出現了國內老牌冰箱企業新飛的信息:

其中,河南新飛電器/家電/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將於本月28日公開拍賣,起拍價4.5億元;

另外,河南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將於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事實上,新飛冰箱的大股東、合資方新加坡豐隆亞洲此前就已經宣佈從新飛全面撤資

這意味著,這個曾經在中國冰箱界呼風喚雨的老品牌,眼下成了“燙手山芋”,淪落到沒人看好的地步!

而這令人惋惜的鉅變背後,無疑又一次證明了市場的生存法則,

有競爭就會有超越,有超越就免不了淘汰,

沒有哪家企業能夠逃脫這樣的殘酷洗禮……

(一)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新飛這個名字,恐怕並不能激起啥漣漪。

但在其紅火的那個年代,中國市場根本就沒有三星、西門子什麼事,

彼時,人們提起冰箱品牌,

首先想到的就是“四朵金花”:新飛、海爾、容聲和美菱

且新飛還是當中的佼佼者,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了20%。

毫不誇張的說,當時很多人能以家裡有臺新飛冰箱而感到驕傲!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事實上,耀眼的新飛,歷史並不算悠久,

其成立於1984年

,是由河南一家兵工廠改造而來的,

但在老一代新飛人的帶領下,企業的發展可謂非常迅速。

到了1990年,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強烈的質量意識,

新飛學來了海爾的那一套,當眾砸毀了1400臺不合格冰箱,

沒想到這一砸竟砸出了好運。

相關數據顯示,1996-2005年的十年時間裡,新飛冰箱長期位居全國前三,2005年的時候市場銷量高達300萬臺。

可惜,這樣的輝煌早已成了歷史。

如今的新飛,在國內主流冰箱市場上已沒了蹤影,

而每次有其消息傳來,

往往不是裁員,就是停產,更甚的是,其還主動向法院申請過重整。

2017年10月30日,連續虧損多年的新飛向河南新鄉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重整申請。

在重整說明中,新飛透露過去幾年公司持續虧損,無法徹底挽回局面,迫於資金鍊壓力,唯有停止生產活動。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索性事情很快有了轉機,

新飛大股東豐隆亞洲被選定為正式重整投資人,隨後

宣佈繼續對新飛注資

這使得經歷了數月停產之後的新飛於今年2月8日重新開工

但戲劇的一幕又發生了,

就在大家覺得新飛開始活過來的時候,

沒想到僅僅幾天後就又一次陷入了停產

而此時的新飛儼然成了“燙手的山芋”,

因引不來新的接盤者,只能淪落到被公開拍賣的地步!

(二)

新飛的命運轉折,似乎就是從其大股東豐隆亞洲的接手開始的。

2002年,新飛選擇了同新加坡企業豐隆集團實現合資,

到了2005年,豐隆亞洲所持股權已上升到了90%,

開始全面接手新飛的經營管理權。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這樣的接手,不僅沒有讓新飛更上一層樓,

相反,在管理上的不接地氣,讓員工怨聲載道不說,

長年不漲工資的舉措,更是徹底傷了企業的凝聚力,

於是,新飛苦心培養出人才,尤其是研發人員,紛紛選擇了跳槽。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豐隆亞洲“水土不服”,需要將精力放在內部治理上時,

其它的企業卻順著消費升級的大潮,不斷提升著自己產品的品質,

久而久之,缺乏創新的新飛,走向沒落也就成了必然!

別了!一代國產冰箱巨頭!

這樣的遭遇,不禁讓人想起了金絲猴,一個曾在國內糖巧市場呼風喚雨的品牌!

2014年9月,美國本土最大的巧克力製造商好時宣佈完成對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0%股權的交割和收購。

2016年2月,好時再以2.353億元收購金絲猴餘下的股權。

至此,好時全資持有金絲猴!

在外界看來,好時的研發技術、金絲猴的渠道優勢,讓這場聯姻猶如天作之合,

結果,事以願違!

雙方不僅沒有從中受益,反而各種衝突不斷,

從2017年開始,就不時傳出好時大量辭退金絲猴員工的消息,更有部分金絲猴工廠被爆直接停了產。

(三)

可見,對企業來說,固步自封不行,但也不能盲目崇拜外資,

“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唸經”,

因為文化差異,他們無法徹底理解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

而那些空降的管理層,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中國市場的規律,

更別提捕捉到未來的走勢,在產品上做出適時的創新了。

最可怕的是,因為沒有共同經歷過風風雨雨,

他們還對員工缺乏尊重和同情心,一言不合就裁員。

管理學導師付亞和就曾說過:一個公司的本質是兩個交換,第一個是公司和員工之間的交換,公司向員工支付報酬,換取付出;第二個是員工和客戶的交換,員工向顧客提供服務,換取業績。

試想,員工若整天人心惶惶,沒有心思認真工作,

企業有該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

這個時代終不會為誰放慢腳步,

有時候,企業看似只是做了一個盲目決定,並不致命,

但殊不知,接下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

而在這個過程中呢,就往往很容易掉隊,再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回到新飛身上,

眼下,其產品、品牌、經營、資金等優勢都已盡失,

即便等來了新的接盤者,恐怕也很難再飛起來了,

唯有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