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开工啦!

离开家乡的你,是不是还在怀念在家葛优躺的闲适?爸妈给你大包小包塞的家乡土特产都吃完了吗?

抠姐有点想家了。尤其怀念妈妈的拿手菜——东坡肉。正如你们在封面里所见,尽管不是实拍,但口味却是一绝,回味无穷。

不至于思乡成疾,还好能靠着这档纪录片,一解乡愁。

千呼万唤始出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下文简称《舌尖3》)于大年初四温暖回归啦!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舌尖3》从2月19日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和优酷等视频平台同期播出。

一共有八集,主题分别是: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节气和融合。每集50分钟,一天一集,连播八天。

抠姐想高歌一曲:终于等到你,还好吃货们没放弃~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从预告片出来的时候,抠姐就数着日子翘首以盼。琳琅满目的美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让人食指大动。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先来一波动图深夜放毒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早在2012年,《舌尖1》横空出世,一经播出,好评如潮,超过同期时段播出的黄金档电视剧,成为当时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喜欢看纪录片,尤其是美食纪录片。

抠姐就比较喜欢舌尖系列,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厚重的文化氛围。当胃口不好的时候,打开舌尖系列,立马就饿了,就着白米饭都能吃一大碗。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第三季,抠姐是和全家人一起看的。

晚上早早地守在了电视机前,口水流个不停,呱唧呱唧嗑瓜子,和亲友有一搭没一句的闲聊,真是难得的全家欢体验。

>>>> 不会做炊具的厨师不是好匠人

《舌尖3》降低了美食的比重,把更多的人文内核呈现了出来。

第三季的开篇叫做《器》,讲述了锅、刀、灶、案、笼、坛等中国烹饪器具的发展。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这一集,食物退居二线,器具成为主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充满着老祖宗的智慧,在这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锅碗瓢盆串起来的间烟火。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在云南丙中洛镇当地人为了烹饪石板粑粑,要从最古老的不粘锅开始制作。

他们就地取材,在深山里走上两个小时,寻找特有的青黑色页岩,把岩石背下山,打磨烘烤,历时两个月才能制作成为一块石板,也就是古法不粘锅。

把野生甜荞粉当做原料放在石板上,在火的作用下散发焦香。石板粑粑冒着热气,酥脆透香,再配上怒江峡谷的野生蜂蜜,吃一口,热乎乎美滋滋。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这种严苛的匠人精神,在年轻人看来非常有腔调。

在高节奏的现代都市,可能很少会有人愿意为一门技艺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了,也只有在屏幕上,我们能被这种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所打动。

在河南三门峡,砌灶是应对红白喜宴的绝活儿。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穿山灶是为了置办酒席的特殊炊具,能同时做上七道热菜,加上三道凉菜,很快就组成当地有名的“十碗席”。

砌上七孔穿山灶,贴上灶神。这一举动让口腹之欲也变得充满神秘感。有了它,同时招待十桌二十桌客人,都不是事儿。

还有章丘铁锅,基本上是个卖断货的网红了。

这口手工制作的铁锅要经过12道工序,七道冷锻,五道热锻,历经一千度高温冶炼和三万六千次锻打才能制成。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炒菜也是非常神奇的,制作清水炒鸡蛋的时候,完全不用放油就能丝毫不粘锅。

煎黄花鱼的时候,可以一次性翻转180度,而保证汤汁不洒。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这口锅现在已经火到什么程度了呢?不少网友已经被种草了,淘宝已经断货,甚至还有章丘的网友表示,想要征婚,家里有一大车章丘铁锅。

朋友圈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开始代购铁锅和砧板。这也太带货了吧,大幂幂可能都甘拜下风。

同样的爆款还有淮扬菜刀。刀声若龙吟,切姜如玉。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还有网友打趣说,“这已经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中国了,还是指尖下的淘宝。”

>>>> 最能征服你的胃的,是小吃啊!

小时候,

乡愁是一碗胡辣汤,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套煎饼果子,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串串麻辣烫,

我在这头,

朋友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盆水盆羊肉,

抠姐在这头,

而你,在那头。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在第二集《香》中,《舌尖3》带我们吃遍了各地小吃。

汕头鱼丸、乐山麻麻串、泉州石花膏、西安水盆羊肉···食物又重站C位,吃货们可以开始舔屏了。

在介绍云南腾冲稀豆粉的时候,有这么一句旁白:“稀豆粉的多变,也许是来自于生活的不变。”,充满了哲学意味。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稀豆粉是不变的。它的制作工序非常简单,这就像我们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

但是制成之后的稀豆粉,可以和饵块一起吃,也可以晾干后炸着吃,在烹饪者手中,寻常食物也有了变幻的魔法。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河南胡辣汤,从家乡吃到了异乡,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倍感温暖。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街头巷尾小店里飘来的熟悉香味,浓郁的汤底,漂泊的人从一口家乡风味中,不再觉得孤独无依。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乐山麻辣烫,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成同心圆,oh no,走错片场了。

总之一口吃下去,齿颊留香,别提多爽了。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天津的煎饼果子值得说道说道。

抠姐对它可是情有独钟。上学的时候,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宿舍楼下煎饼果子摊的香气。

在天津卖煎饼果子的红姐,做煎饼果子是一流,她用父辈传承下来的经典配方,为食客们奉上老味道。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每天早上5点,郭红和丈夫就开始忙碌了。果篦儿必须是现炸的,出锅后热、鲜、挺、脆,那叫一个香。

红姐熟练地用刮子把面饼摊成圆形,蛋液和煎饼皮严丝合缝,撒上葱花和酱,真是能好吃的把舌头给咬掉。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这些普通到大家基本上都会忽略的小吃,在镜头下面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域的多样性,使中华食物有了灵魂。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唯有味道永远镌刻在记忆中

订婚宴、家宴、寿宴、闽南宴、文会宴······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抠姐突然感叹,人这一生最要紧的时刻,不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宴席见证的吗?

迎来送往,聚散有时,也许在某一餐,细细品味咀嚼间,突然就被满桌的食物感动到落泪。

看完第三集,短短的50分钟,抠姐觉得仿佛走完了一生。

藕并不是什么难得的食材。但是全藕宴却把这一普通食材发挥到极致,更是让它具备了美学意义。

清晨五点,江苏宝应的村民们就走进十万亩藕田里面,水没过胸口,大家用脚踩掉泥沙,熟练地挖出莲藕。

它还有一个极为雅致的别称,玉玲珑。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因荷得藕,对应"因合得偶","藕"因为这样美好的寓意而成为婚宴的宠儿——新婚宴尔。

实在是妙。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由藕粉圆子、蜜汁锤藕、荷叶粉蒸肉、藕糕、藕饼构成的宝应的"订婚全藕宴",让人啧啧称奇,大吞口水。

播完接地气的宴席,又来了一桌跨越一千多年的雅宴:“文会宴”。

这场宴席主要按照历史上文人墨客提及到的著名菜色进行制作,给“舌尖3”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红迷们可能对“茄鲞”不会陌生。刘姥姥吃过之后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

在第三集中,这道茄鲞就被呈现了出来。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让刘姥姥惊奇的“茄鲞”

既有阳春白雪的雅致,又有人间烟火的美味。

宴席让食物具备了仪式感。家宴是血浓于水的团聚亲情,寿宴是对古稀老人最真切的祝福。不得不赞叹民间的智慧啊。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前两季从食物本身出发来凸显人文情怀,但是第三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出发,讲述的内容也更加细致博大。

《舌尖3》将陆续开播更多主题,每逢佳节胖三斤,正在减肥的小伙伴们,你们可要把持住了

刚离开家,就开始想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你最爱的那道家乡菜是什么?快来留言区告诉抠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