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战略,才能过好这一生

懂点战略,才能过好这一生

导读: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的一生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

我们都想平稳安逸地过一生,对于人生,懂点战略思维,站得高一点,或许我们就能拥有不一样的眼光,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懂点战略,才能过好这一生

0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去工厂视察,有员工大声问他:“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郭台铭回答,我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在创业与就业。我创建公司,赌上了全部家当,而你寄份履历就来上班,不开心随时走人。”


“第二,在选择与被选择。我不断创新,而你只是选择做份内的工作。”


“第三,在于责任的轻和重。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加班有没有补助。”

归根结底,郭台铭和那位员工的区别,在于郭台铭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来发展的,而员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二者的区别,就是战略思维方式的区别。

共演战略思维,可以帮每个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站得高,你才会有全局观。

郭台铭看的是公司的全局,员工看的是自己工作的局部。能看到全局,才能把局部做得更好。

看得远,你才会有终局观。郭台铭创业时看的是制造业的未来,员工看的是自己岗位的现在。能看到终局,才能应对变化。

02

你可能不是企业家,但你很可能要工作。即使你不工作,也得过好这一生。

人生也需要战略,每个人都应该能“站得高,看得远”。

站得高,你就能理清这一生大体上有多少维度,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需要做好哪些事情。看得远,你就能识别人生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

所以说,每个人都需要有“知时局,揽全局,见终局,应变局”的战略思维。只有能够揽全局,才能更好地知时局,只有能够见终局,才能更好地应变局。

03

在分析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时,我们往往用“复杂”两个字。什么是复杂?

我们可以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两个维度分析。这个框架不仅适用于分析企业,也可以用来分析人生。

我们把人生分为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

1. 童年阶段

童年阶段,人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高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高不连续性。

童年阶段拥有高不确定性,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强。童年的高不连续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孩子身体的弱小,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

2. 青年阶段

青年阶段,人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高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低不连续性。青年的高不确定性也好理解,女大十八变。

青年的低不连续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青年阶段是人的肌体功能最强的时期,年轻人熬几天夜,睡一觉就缓过来了。

3. 中年阶段

中年阶段,人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低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高不连续性。中年的低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人到中年后,事业和家庭等发展都基本定型。

中年的高不连续性主要来自于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方面的压力也往往很大。

4. 老年阶段

老年阶段,人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低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低不连续性。老年的低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人到老年后,人生轨道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更小了。

老年的低不连续性主要来自于老人往往比较注意保养,心态平和,最美莫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如果你熟悉《商业模式新生代》等著作,你就会了解,这些讲企业管理的书都有“个人篇”。这背后的逻辑有两个:

一个是,人的很多时间是在企业里工作,适用于企业的规律,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很重要。


另一个逻辑更基本,人和企业都是生命体,都是复杂系统,用系统性和动态性的观点看企业发展有帮助,看个人成长也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