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陳一新首提“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日前,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全國新任市地級政法委書記培訓示範班開班式上,首次提出

“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要概念。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陈一新首提“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陳一新強調,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市域內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為著力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市域特點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陈一新首提“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1

樹立“五大導向”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的理念現代化

——樹立目標導向,加快實現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系統化,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科學化,促進社會治理更專業、更集約、更高效;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使循法而行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準則和自覺行動;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市域社會治理跨越式發展。

——樹立政治導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

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就是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於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變成不斷夯實黨執政根基的過程,提高黨領導市域社會治理的水平。

——樹立民本導向,讓人民群眾在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從人民群眾最恨、最怨、最煩的事情抓起,著力解決好他們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問題;堅持一切依靠群眾,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動性、創造性;堅持一切由群眾評判,做到社會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

——樹立問題導向,在攻堅克難中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要從最嚴峻的風險防起,圍繞暴恐襲擊、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等突出風險,切實打好防禦戰、殲滅戰、攻堅戰、持久戰,提高全社會安全係數;要從最突出的漏洞堵起,織密織牢風險綜合防控網絡,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各類公共安全事件發生;要從最明顯的短板補起,加快市級層面實名登記、社會信用管理、產權保護等基礎性制度建設,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樹立效果導向,一步一個腳印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變為現實。

實行目標化管理,把市域社會治理分解為可量化、可評價的階段性目標;實行項目化推進,確定並實施一批市域社會治理重點項目;實行責任化考核,對各責任主體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目標任務的進度、質量、效果進行嚴格檢查評估,確保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美好藍圖變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現實。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陈一新首提“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

優化“四大體系”構建市域社會治理的體系現代化

——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體系

構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委領導體制,統籌市域各方力量資源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職能優化、運行高效的政府負責體制,優化機構、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完善市域公共管理服務體系;構建區域聯動、部門協作的齊抓共管體制,形成聯動融合、開放共治的市域社會治理格局。

——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的自治體系

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健全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完善企事業單位自治機制推動企事業單位實行民主管理、有效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完善社會組織自治機制,推動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促進城鄉各行各業健康有序發展。

——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的法治體系

建設科學完備的市域法律規範體系,為攻克市域社會治理難題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建設公正權威的市域法治實施體系,切實做到依法決策、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建設規範嚴密的市域法治監督體系,有效約束權力、保障權利;建設務實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體系,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為市域法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教育支撐。

——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的德治體系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城鄉群眾公德修養;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各行各業的道德水平;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培育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加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3

提升“七大能力”實現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高統籌謀劃能力

吃透中央和省級決策、政策,統籌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統籌當前工作與長遠佈局,研究確定本地創新社會治理的總體思路、政策導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為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奠定科學基礎。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完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繫群眾制度,落實各級領導幹部下基層大接訪制度,拓展暢通識民意察民情的渠道,善於充分發揮民力民智來解決民困民憂。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新特點,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構建起市域社會治理的網上網下同心圓。

——提高政法改革能力

把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綜合考慮、提前謀劃黨委政法委自身機構改革和政法各單位機構改革;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與推進政法口機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難題闖新路;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幹警積極擁護支持改革;把做好當下工作與謀劃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提高新時代黨領導政法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提高創新驅動能力

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和工作流程創新;提高運用大數據輔助決策能力,推動從依靠直覺與經驗決策向依靠大數據決策轉變;提高運用現代科技強化治安防控能力,推動從被動“堵漏洞”向主動“防風險”轉變;提高運用信息技術服務群眾能力,大力推廣“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推動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

——提高破解難題能力

當前,要著力解決三大難題:解決人口市民化難題,讓那些長期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的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讓新老市民心安,讓城市社會和諧;解決“城市病”難題,從源頭上避免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等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解決矛盾糾紛化解難題,力爭每年徹底解決一批老大難問題,通過領導幹部每月定期下基層大接訪等多種方式,防止新的矛盾問題發生。

——提高依法打擊能力

建立完善市級統一指揮、合成作戰、專業研判、分類打擊機制,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針對性地打擊影響市域安全穩定的地域性犯罪,對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實施精確打擊,對盜搶騙等傳統犯罪實行規模打擊,對跨區域系列犯罪實行整體打擊。始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防止指標化、運動化傾向,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

——提高輿論導控能力

善於藉助新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大力宣傳政法機關服務群眾的決心、舉措和成效,大力宣傳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創新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贏得群眾理解關心支持政法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