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有个叫梅献山的人种了一片生态茶,不用农药,不施化肥,野草和虫子自然生长、生态平衡。自从90年代初他就开始用这样的方式种茶,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说到茶园,我们印象中的景色是这样的: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梅献山的茶园却是这样的: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原来,梅献山在茶园里留草养虫,目的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控虫害,以虫治虫,这样既省去了农药的使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从70年代起就长期与茶叶打交道,梅献山十分了解农药的毒害性。他想,人家种茶用农药化肥,我为什么不可以走一条不用农药化肥,生产生态有机茶的新路子呢?于是,1992年,他在自己承包的大姆山茶场开始了生态种茶试验。这么多年来,这片茶园里的草越来越多,虫子越来越多,颠覆了人们对茶园的映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老梅说,虫子是会吃掉一些茶叶,但并不影响茶园整体的生长。草养起来,既可以造肥,又可以养虫。这里说的“养虫”,主要说的是用“益虫”对付“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所以他说,“这个茶园里面,我巴不得虫子越多越好”。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中国计量大学的韩宝瑜教授,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多年,专门研究茶园昆虫,一直对老梅的茶园进行跟踪研究。根据调查,发现茶园里有昆虫120多种,其中40多种害虫,60多种天敌昆虫,其余的是中性昆虫。虫子相生相克,处于和谐的状态。普通的化学防控手段见效快,但是不可持续,会造成抗药性、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多种问题,而用绿色防控手段,可以长久地持续保持生态平衡。虫的数量控制在一定防治指标之内,就不需要打任何农药,生产的茶叶更加安全健康。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当然,建立生态平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1992年开始的26年来,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老梅想以生态为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要做一杯真正放心的茶叶。他说,一开始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先少赚钱,通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前面的吃亏,后面就可以用应有的价格补回来。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先让茶园里的野草自然生长,减少人为干扰,让过去单一的环境变得丰富起来,吸引昆虫。但是初期天敌不多,害虫猖獗,严重的时候,部分茶树被茶毛虫吃得一叶不留。不过,茶毛虫的习性是大团地聚集,梅雨期间,容易被病毒感染,这是一个重要的抑制因子。只要一条虫感染病毒,一团里的几万条虫就会很快死去。

另外,停用农药后,小绿叶蝉大量爆发,但老梅说,因为有做生态农业的毅力,怎么焦虑都要忍着,“忍到一定程度就没了”。小绿叶蝉的天敌有蜘蛛和蚂蚁等,而且因为茶园湿度大,有一种根虫霉会使大部分小绿叶蝉生病死去。有些年份出现了茶尺蠖,但是并没有发生过大量茶叶被吃光的情况。老梅观察发现,茶园里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时期都会出现虫害,但都是局部性的,不会蔓延到整个茶园。虫害出现后,自会有天敌来对付。

当然,让生态平衡不等于听天由命。比如,老梅的茶园要进行独特的茶枝修剪。其奥秘是为了破坏过冬虫的生存场所,减少虫害。“茶叶的害虫一般在5月初出现,嫩叶在4月中下旬前抢摘完,就马上进行茶枝修剪。”修剪是有讲究的,修得好,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的食源,而且又能抽出更多枝芽。“茶树抽枝越多,第二年的产量就越高。”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对于野草,也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年三次修剪,四五月份一次(跟茶树修剪同时进行),七月和十一月再各进行一次割草,剪下的草都会作为滋养土地的肥料。过去板结的土地已经变得很松软了,以前用铁锹都不容易挖动,现在每一处土地用双手就能轻松挖下去。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有人以为精心管理需要茶园不留一丝杂草,这是错误的观念。”老梅说,茶园植物的多样性,形成的自然生态,对于茶园的自然生长大有益处。“我从不用除草剂去破坏这种生态,而是通过一年三次的割草方式,割除紧贴茶树根部以及阻挡茶叶进行光合作用的草类。让这些杂草自然腐烂增加茶园肥力。”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我巴不得我茶园里的虫子越多越好|央视视频“老梅的生态茶经”

保持了茶园的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协同进化的昆虫也保持了多样性。“茶园的鸟类多了起来,我在茶园劳作的时候,它们在一边唱歌。”

这里每年只采春茶,每亩只出产80-100斤鲜茶叶,老梅坚持用这样的限制产量的做法,多补充,少索取,保持茶树健康。2001年,他种的“梅峰”牌茶获得丽水市第一个有机茶认证。如今,老梅的有机茶已连续16年获得有机认证,而且成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示范基地。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也受到了许多关注健康的消费者的认可,梅献山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到今天,在各种农药、化肥充斥市场的时候,回归自然、发展生态农业是大有希望的。生态农业并不意味着回到粗放时代,而是一种建立在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