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传媒大眼导读

自开播以来就备受争议的电视剧《归去来》昨晚已正式收官,虽然一路以来大家对这部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它在开播首周的收视便登顶全国同时段第一,截至目前其网播量也早已突破71亿。

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大剧自定档以来就备受行业内外关注,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作品。聚焦海外留学生群体,唐嫣、罗晋再度合体,美国、柬埔寨、北京辗转三地的拍摄,导演刘江和编剧高璇、任宝茹的“5年之约”,每一点都足以让这部剧显得“与众不同”。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除此之外,以男二和女二的校园故事拉开整部剧的帷幕,以及双主线叙事结构和群像图谱,又让这部剧自一出场便身处“风口浪尖”。不难理解,对于看惯了当下传统“大男主”、“大女主”戏路的观众来说,要轻易接受这样一部“每个人都是主角”的戏的确不易,特别是对那些专门冲着女主唐嫣和男主罗晋来的粉丝来说,看到其他人的戏份太多,表示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有人怀疑《归去来》是一部“注水剧”,这可能是对这部剧最大的误解了。所谓剧集“注水”,是指那些剧情节奏拖沓,用大部分回忆片段填补时长,靠生拉硬拽糊弄观众以谋求更多利益的投机行为,但《归去来》不是。就像其编剧任宝茹所言,“每个人物都有来历、都有去向和落点,有他(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前世今生”,打造一部无比细致生动的群像作品,是这部剧创作的初衷。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之前我们看到的很多国产剧,其中的主角都是“纸片人”,往往只交代了其经济背景和社会地位,却没有做好情感细节的刻画和铺垫,甚至有些角色忽隐忽现,使整个剧情缺乏逻辑和说服力。《归去来》不是这样,剧中光是有名有姓、推动情节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还不包括其他周边关系网,这样设置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有来源,每个行动都有前因后果,能让观众在看到后觉得,嗯,这就是他(她)。

《归去来》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一部单纯的青春剧,也不是另一部《人民的名义》,它是一部披着青春剧外衣的社会剧,不仅有青春活泼、勇敢积极的人物形象,还有深入现实、直击人心的社会拷问,实现了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的新突破。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首先,不同于那些止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不问世事、不接地气、脱离生活真实的都市言情剧《归去来》以当代留学生群体为切入点,探索的是当下中国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其中谈恋爱不再是全剧的重中之重,同龄人之间、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冲突和价值观碰撞才是该剧的核心。用导演刘江的话来说,“真正的现实主义是骨子里面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和凝练”,剧中的每位年轻人“出淤泥而不染”,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前行,向观众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积极正向的精神风貌。

其次,这部剧不再是以一人或两人为核心视角展开叙述,而是多线并行的群像刻画模式,剧中以萧清、书澈、缪盈、宁鸣、成然、绿卡这六位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为主,以书望、成伟等上一辈关系网为辅,将人性与秩序、公平与正义的冲突置于其中,展现了两代人在价值观的撕裂中觉醒。

正因为如此,这部剧才会在一开始用大量篇幅呈现书澈和书望父子俩的矛盾冲突,以及缪盈和书澈长达11年的感情因利益的介入被污染、被阻隔,还有萧清和书澈在价值观的契合下逐渐靠近、相互吸引……人物形象在你来我往间变得丰富,矛盾冲突在层层递进下呼之欲出。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同时,这部剧中也没有平面化、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每位主人公身上都充满了复杂性。像萧清这样一个坚持原则,正义感爆棚的女生,她也会出于人情答应作伪证,也会在正义与爱情的抉择中犹豫不决,甚至差一点就为了保护自己喜欢的人违背职业道德;而书澈这样一个黑白分明的“棱角少年”,身上也背负着撞人逃逸,找人替罪的过去,也会在父亲落马后为了帮其减轻罪责而对检察官撒谎。

另一位女生缪盈,为人善良但却易于妥协,会出于家族事业的考虑隐瞒父辈之间权商勾结的事实;还有宁鸣,虽然为人正直,勤奋踏实也单纯,但也会在捉襟见肘的时刻通过替考获得收入;成然和绿卡就更不用说了,原来都有那么一些不着调,后来才慢慢成长起来,变得有所担当。正因为剧中的他们没有那么“理想化”,每个人才显得如此有血有肉,也更加真实,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争议犹在,委屈不减,但《归去来》仍然给当下影视创作者们树立了一道新标杆,如何让现实题材不再“伪现实”?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任重道远,《归去来》实现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