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竟和長城、大運河齊名?印刻了千百年來杭州人的智慧和膽識!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錢塘江是我國東南沿海以湧潮壯觀聞名於世的河流,是浙江人民的母親河。自古以來,農曆八月十八的錢江潮蔚為壯觀,卻也給兩岸百姓帶來了災害。於是,河口兩岸海塘便成了護衛杭嘉湖平原南部和蕭紹平原不受洪潮侵害的堅實屏障。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錢塘江古海塘規模宏偉,佈置周詳,構築精巧,工程艱鉅,在我國水利工程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同被譽為我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建設,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喬司古海塘

錢塘江古海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據《水經注》載:“東漢初載土石築錢塘。” 千餘年來,築塘技術從土塘、柴塘發展到石囤木樁塘,直到明嘉靖年間(1522-1566),杭州人終於探索出魚鱗式石塘這種成熟的技術,至清乾隆末年,歷時250年,沿江建起280公里巍峨堅實的魚鱗大海塘。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塘路石板上的鐵釦

明清的魚鱗大海塘在世界建築史上被公認為是一項傑出的創造。塘基用5米多長的粗木料打成樁。塘底壘石18層至23層不等,均用上千斤重條石逐層上疊,如魚鱗之櫛比,故名。每塊條石間用糯米漿拌石灰砌連,再用鐵鋦扣榫。表裡堅凝,嚴若長城。

它竟和长城、大运河齐名?印刻了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智慧和胆识!

海塘起點的標誌物——石獅

錢塘江現存最古老的明清海塘已有兩三百年曆史,因河道變遷和治江圍墾,大部分已退居二線。修築於杭州的海塘主要是指錢塘江北岸海塘(西起轉塘鎮獅子口村,經梵村、閘口、南星橋、碑亭,再沿秋濤路、杭海路一直到九堡、喬司,並與海寧段相接)。目前大多已掩埋地下,只有轉塘、九堡、喬司與海寧交界處尚能在地面看到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