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1999年,一首《后来》捧红了刘若英,奶茶因此成为一代文艺女神,作为KTV里的必点曲目,它承载了无数70-90后的青春,渴望爱与被爱,却宁愿孤独和倔强。

2002年,台北跨年演唱会上,刘若英当着所有粉丝的面问师傅陈升,“你能给我一个拥抱吗?”,人群一片安静,等陈升回应,他愣了一下,然后用手掌轻轻拍了她的头。

2011年,41岁的刘若英向世界宣布,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她和钟先生把日子过成诗,奶茶依旧唱歌、演戏、写作。47岁时穿起西装,玩起摇滚,舞台上的她再也不是那个卑微单恋的小女生。

2018年,刘若英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终于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4月28日上映,无论是各大音乐平台,还是微博朋友圈,充斥着电影的鲜艳海报和原声音乐,我知道,我是被深深打动的。

《后来的我们》: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片名来自五月天的一首歌,经阿信改编,作为电影的片名曲。“后来的我们”是奶茶19年后对“后来”的陈词,试图换一种方式定义结局亦或是寻找答案。

明知会哭,我还是孤身前往,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光影流转,触目惊心。

正如刘若英所说:“我想拍一个给所有人看的电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们自己,希望大家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后来的我们,有多少跑赢了时光,有多少弄丢了对方。那些守口如瓶的缄默,穿越深深浅浅的往事,化成断线的风筝,在记忆深处越飘越远。

手里紧握的风筝线,不知是念念不忘的深情,还是血肉模糊的倔强,我以为自己会改变,变得更懂如何爱你,只是后来的我们,变成爱了很久的朋友。

不敢迎面问候,只好转身目送,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后来的我们》: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方小晓,一心想嫁给北京人的“傻姑娘”,不断更换男友,不断被现实欺骗。

活泼开朗的她,像极了在大城市初来乍到的自己,满腹热情和期待,冲着车水马龙的城市,大喊:“北京,你听到了吗!”。尽管拼尽全力,却始终没能在偌大的北京找到归属感。

好在,她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像一束光,绚烂此生。

在归乡的火车上,遇见了老乡林见清;在漫漫白雪的归途,围着同一条围巾;在茂盛烂漫的秋日树林,骑单车接吻奔跑;在逼仄的房间里,共享耳机假装做爱抵抗噪音。

在接二连三的摩擦间,两人决定在冰冷的北京,相爱拥暖。吃同一碗泡面,挤同一张床,一起看烟火,一起吃年夜饭,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断换工作,为了省钱宁愿挨冻也不打车。

当他们走在一起,从“我”变成“我们”,彼此的世界便有了色彩。

后来呢? 当然,他们分开了。

不爱了吗? 恰恰是因为太爱了。

方小晓,便是在爱情里选择卑微爱着的那个,害怕失去所以暗自委屈,虽然口口声声说想要北京的大房子,却把别人扔掉的破沙发当做宝贝。

说到底,她并不是物质,相反却很真实,她真正想要的爱情,不是北京户口不是八套房,而是两个人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只是,林见清却始终不懂她。

在爱情这条路上,女生到底应该如何权衡:相信与抉择,真实与自由,爱自己多一些还是爱对方多一些?

不管怎样,都要义无反顾地爱一场,择一城以白头,念一人以终老。因为每一次付出都全力以赴,所以哪怕失去也不会心存遗憾。

《后来的我们》: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林见清,一个有着少年白的游戏迷,对生活委曲求全,对父亲却鲜有耐心。

面临毕业的迷茫和城市立足的压力,身边的朋友为选择稳定生活而渐行渐远,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白日梦,一个关于“伊恩永远爱着凯莉”的甜虐童话。

做客服,送外卖,摆地摊,躲城管,为逃避穷困现实沉沦游戏,全心全意却又胆怯笨拙地爱着方小晓,林见清是真得很努力很疲惫地活着。

把在公司的压迫感发泄在路人身上,把在同学聚会上的虚荣心投射在家人身上,把对改变人生的无力感和愤怒有意无意地扔给了小晓,生存的紧迫感容不下一个破沙发,一辆板车便能装下全部家当。

电影开头,航班相遇的画面让人泪目,尽管彼时的林见清已经娶妻生子,但那守口如瓶却最终发声的问候,还是比当初地铁分手,多了些勇气。

“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当初你有勇气上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美好的爱情大都相似,不幸的爱情成了故事。

他们最后还是把该说的话说清楚了,像是怀疑对方,更像是质问自己。电影终究是电影,故事里的他们有很多重逢,现实的我们却再没见过。

在爱情这条路上,男生到底应该如何权衡:责任与野心,爱情与现实,努力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对方期待的模样?


在我怀疑世界的时候,你给过我答案,当我拥有这世界的时候,却失去了你。

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终究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电影选用编年体形式,娓娓道来一对在北京漂泊的年轻男女的十年悲欢。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回忆部分选用彩色画面,现实片段则以黑白呈现。

十年之前,绚烂如花,那时的我们敢爱敢恨,不惧鲜活,不畏将来;十年之后,瞬息黑白,彼时的我们无泪无言,害怕孤独,甘愿将就。

成长,是不断的告别与重逢。

十年之前,我们有梦,关于城市,关于爱情,关于后来的我们,如今,我们雪中漫步深夜饮酒,眼神难再交集,连牵手都没了资格。

记得电影里,林父在写给小晓的信里说:

对于缘分,能不负彼此就好,想要不负此生就难了。好好吃饭,累了就回家。

我们也不是一定要去大城市折磨自己,而是大的环境里有更多的可能;我们也不是一定要跟某个人度此生,只是忘掉一个人真得好难。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也产生了许多不会:不会以恰当的方式提出分手,不会用克制的表情掩饰心碎,不会坦白只好对父母说自己过得很好,不会大声哭笑只好不动声色地默默离开。

我愿意等你,但我不会一直等下去;我依然爱你,但我不能为爱失去自己。

《后来的我们》:哪怕不能再拥抱你,我们也曾拥有过爱情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喜欢刘若英,从《后来》《成全》到《很爱很爱你》,从热播剧《粉红女郎》里的“结婚狂”方小萍,到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贼婆”王丽,从散文集《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的诚挚独白,到电影《后来的我们》的深情演绎。

那股带着文艺感的小倔强,在流泪中勇敢,在回忆里坚强,在影像声色中迸发着孤独的力量,她就像每一个在爱情暗自蜕变的我们自己。

其实,长大后的我们很少谈及后来,因为害怕与曾经的期许相比较,反而更多的是感叹过去没能好好珍惜,毕竟拥有的大多侥幸,得不到的才更为遗憾。

电影想表达的,不是遗憾,更多的是成全,不是祝你幸福,而是成全自己。我会为了爱等你,但我不会一直傻等下去。

生活本是一部充满遗憾的艺术,笑过哭过,勇敢过,疯过傻过,深爱过,就已足够。

歌词里有太多和影片相重叠的感情,尽管彼此的青春早已逝去,但我们的心依然温柔年轻。

十年悲欢,转瞬即逝,声色近身,热泪盈眶。

满屏的“对不起”终究抵不过亲自挽留的勇气,爱而不得的委屈也不过是一时的孩子气。没有谁的青春会永垂不朽,但两个人的故事却能细水长流。

拥有不是占有,成全才是自由,哪怕走进婚姻围城里的人,在经历一地鸡毛之后,也终究会归于平淡,难及回忆里的我们,热气腾腾活色生香。

那些打碎灯红酒绿的美好誓言,那些破冰重逢的好久不见,那些相爱相杀的泪与笑,化成繁华城市里又黑又长的夜路,化成薄凉岁月里灿烂的孤独。

其实,并非同床共枕才算真正拥有,就算是今生错过了,爱情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彼此。

旧事甚歉,一别两宽。哪怕山海相隔,你依旧是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小孩子才会张口闭口说爱,而我,想和你有一个温暖的家,有崭新的沙发,隔音效果很好的墙,好吃的粘豆包,一日三餐四季永不分开的两人。

后来的生活没了你,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至于你,过得比我差一点就好。所以,如果没能学会如何去爱,那就别再贪恋人海,不如好好珍惜现在。

我们终会遇到其他人,然后对他说:“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