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漢字,幾乎每個人都會寫,也都經常寫,每個人一生都離不開寫字。但話說回來,未必每個人都能將字寫得正確、清楚、整潔、美觀,使人感到舒服,而不使人眼花繚亂、望而生厭。我們總談人的修養,當然體現修養的層面有好多,但其實在中國這個社會,最能體現個人修養的就是寫一手好字,也就是說,字寫得好是體現一個人修養的重中之重!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連字都寫不好的人,還談什麼修養?或者說字寫得不好就根本沒有資格談修養。為什麼如今社會上對很多“土豪”很是瞧不起?究其原因就是“有錢沒文化”,自己名字都寫的七擰八歪,脖子上帶多粗的的鏈子、開多拉風的車又有什麼用呢?當然我們這麼說並沒有什麼嫉妒的心理,只是說,有錢又有文化,字寫得好的人會帶個金鍊子滿處招搖嗎?那是不可能的!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所以,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別急躁,踏踏實實寫字,用心把字寫好了,修養自然就來了,再把金鍊子套到你脖子上你會羞的滿地找牙。

字寫得如何,是人內在修養的一種外在表達。在我國傳統的書法理論中,習慣把寫字與做人完美地結合起來。西漢晚期的揚雄在《揚子法言》中就說過:“書,心畫也。”至東漢晚期,趙壹在《非草書》中說:“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心與手。”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所以,慢慢地,把字寫好了,修養自然而然。

明代傅山說:“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寫道:“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又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人常說,“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無法。”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在封建時代,歷代都把書品作為考核人品的一項重要條件。以書取士,要想作官,必須寫一手好字。寫不好字,別說作官,甚至找個文差都很難。

古今書法家尚來重視字外功夫,宋·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書亦然,明·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清·楊守敬說:“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因為書法作品是書家淵博的知識,高深的修養,嫻熟的技法的結晶。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識廣,聯想豐富。歷史上卓有成就的書家,都是學識豐富深廣的文人、學問家。識廣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創作出“書味”。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躊躇滿志到處巡狩,巡狩到哪裡,就要在那裡立石記功。這些記功石碑上的字,多由他的丞相李斯來寫,這也說明書法藝術在秦代已明確受到重視。

我們知道,魏晉時代特別是晉,是歷史上書法造詣最高的時代,並設置書學博士。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魏武帝曹操書法水平就很高,他對善於書法的人特別器重。據記載,曹操曾派專人訪求得罪過他的梁鵠,就是由於他的字寫得非常好,而不計前嫌,加以重用。

大唐年代,官方全面採取了以書取人的措施,又設立了專門培養書法人才的“書學”。選拔人才的四個方面(一曰“身”,二曰“言”,三曰“書”,四曰“判”),第三就是書。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之後,宋、元、明、清歷代科舉考試中都將書法的優劣放到舉足輕重的位置,從秀才到舉人,再高一層當進士,都要考試。中進士後:一類為翰林,另一類分到各部、各縣去當官。這種科舉制度,除看應試人的政治見解如何外,還要看他的字是否寫得工整。所以科舉的卷面要求四個字:“黑、大、光、圓”。墨色要黑;字要飽滿,要撐滿了格;筆畫要光溜圓滿,這個圓又講筆畫的效果。這樣,在選才標準上,又將書法條件提高了一步。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我們今天字寫得好壞,與升學、就業、評職稱、當官等的關係已不那麼緊密,但每個人所寫的字確實仍能反映這個人的內在素質。

現代有一門學科叫做筆跡學,它是通過對個體筆跡不同書寫規律的研究,反映書寫者個性、心理和行為特徵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是一門研究人類文字筆跡特點和人的內在素質之間聯繫及客觀規律的科學,與心理學、行為學、人才學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繫。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也說:“筆跡學是一門被高度使用的科學,因為它不必見面就可以瞭解一個人”。看來,我國古人所說的“書如其人”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要寫好字並達到書法的高度,就必須老老實實學習前人的寶貴經驗,認認真真地臨摹前人碑帖,一絲不苟地按前人筆法、點畫、墨韻、結體、章法、氣韻等,不斷修正自己隨意的書寫習慣。博採眾長,鍥而不捨,在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所寫的字達到書法的更高境界。

當我們面對書法家的碑帖而心慕手追時,往往會被古代書法家的人品與作品所傾心折服,那種浮躁、虛榮、驕傲之心也隨之而止。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書法是一種精神產品,一個人如果沒有幾個藝術細胞要創作出藝術產品是不可能的。這種藝術素養,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後天的努力,不是讀了一兩本“美學”就可以學到的。“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藝術素養是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培育出來的。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書法寫的是字,字和字連成文,不管文義只考慮字,等於一個人沒有靈魂。在閱讀、書寫書法作品時,我們就要學習古文、詩詞、名言、警句、論述,瞭解歷史,瞭解書法家的歷史背景、經歷、人品等等。在這同時,不但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而且也能受到傳統文化和書法家人品的薰陶,對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也會有更深刻、更具體的理解。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所以,學習、臨摹、創作書法的過程,也是修心養性、磨練意志、提升自己修養的過程。

因此,字寫不好,談修養還為時過早!

告誡有些書法家別動不動就談修養,其實把字寫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