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回来就了不起?

思想家有两类。

一类,爱旅行,爱折腾。

一类,超宅。

前者如海明威(说海明威是思想家会不会有人反对?反对无效。),这家伙什么刺激他玩什么,一辈子死里逃生无数次,他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探险小说。

后者如康德,伟大的哲学家,一辈子没离开过葛底斯堡,绝对的宅男。

中国的思想家,多是后者。

例如老子,在所有的古代思想家里,最喜欢旅行的莫过于孔子,周游列国,所谓的列国也不过是几个省而已。

我小时候,叔叔在城里住,我们在乡下,我们都没去过城里,二哥当兵的时候路过小叔家一次,说是吃的水饺。

听到这个消息,我太失望了。

在我的概念里,叔叔是城里人,每顿说满汉全席有些过,但至少要八菜一汤,咋可能吃水饺呢?

就如同有读者给我打电话,说是找行行,我说我就是,她不信,非说我是秘书,我晕,我哪有什么秘书?

偶尔,跟读者聚餐闲聊。

他们都说,看你,有钱有闲。

我心想,我哪来的钱?

在他们的概念里,我一年至少能赚个几百万……

恩,确实有,不过是日元。

我有个小学同学,梅青,她妹妹叫梅竹,俩人都打工,做酒店服务员,梅竹认识了一个客人,信阳人在北京,想喊着她一起去北京发展,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卖保险。

梅青征求我的意见。

我投反对票。

问我为什么?

我,北京跟咱村的生活模式是一样的,也是柴米油盐,也是酸甜苦辣,在哪都一样。

最终她同意妹妹去北京。

内心深处,我是理解她的,她为什么同意?

她觉得妹妹去了北京,以后就会留在北京,会享福的,在她的概念里,人在北京肯定比在我们市幸福,至少档次高。

我们还有个小学同学,在北京当保安,每次回来那都是风光无限,一口流利的京腔,逢人就发烟……

我去过,所以我不赞同梅青。

最终去了。

春节时,我求证了梅青,你是不是希望妹妹嫁到北京?

她点了点头。

至于后事如何,不得而知。

前年,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大姐,人在法国,在那边开了一家中餐厅,主要是跟旅行社合作,中秋节回来了,她家是云南的,我特意飞过去。

咱的感觉是啥?

她在法国,又事业有成,这是高端资源,要好好维系着。

见了面呢?

蛮失望的。

我以为她会有着法国人的优雅与浪漫,身上一股葱花味,就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跟国内小餐馆的老板娘没啥区别。

是我想多了。

我去新西兰,跟道姐见了个面,一起吃了点东西,说实在的,新西兰的生活与我想象的也不一样,我以为新西兰就跟《指环王》里的场景一样呢,原来跟我们在国内生活一样,也是柴米油盐,吃饭也是用筷子……

美不?

美!

什么WINDOWS开机画面,不如新西兰实景更美,那真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一片草原。

但是,生活也是如此美吗?

非也!

在新西兰,我还认识了一个姑娘,留学生,在我的印象里,留学生都是富二代或官二代,但是她不是,父母就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她的确没啥钱,在购物店做导购,生活非常的简单,跟国内的学生真是没啥区别。

若是回国呢?

那不得了,海归!

原来,全世界的生活都差不多?

只是环境不同而已,生态环境不同,人文环境不同,但是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跟国人大同小异。

昨晚,群上探讨了一个问题,为了孩子应该去大城市还是继续待在小城市?

这个问题若是认真讨论起来,几天几夜也不会有答案。

其实,又很容易有答案。

假如,从小生活在北京,那么我们不会考虑去二三四五线城市,更不会考虑去农村生活,所以答案非常明确,在大城市。

这个问题的纠结者,多跟我情况差不多,农村出身,貌似赚了点钱,又想改变家族的命运,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下一代能出人头地。

问我?

我的答案是,你牛B了,在哪都牛B,你不牛B了,在哪都不牛B,你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说其它的,都是P话。

你在北京当个普通职员,喊你回来当县委书记,你是回来还是不回来?

你是被贬了还是高升了?

那天,我写了一段话,被众人好一顿骂,我说见了父母官,我满嘴都是奉承的话,像一只哈巴狗一般,我是说我自己。

众人骂我没骨气。

我调侃了一句:做哈巴狗也是有门槛的。

你认为你可以很有骨气、很有自信、很有风范地平等地跟父母官交往,这是你以为的,真见了面,你可能比我还乖。

脑补是容易害人的。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有个朋友回来过年,恰好看到了县里张贴纳税前50强,她跟我讲:行行,明年你第一,我第二。

我说,你第一,我第二。

因为谁第一谁第二的事,我们争论了一上午,差点动手打起来。

我们是认真的。

她从北京回来的,我从上海回来的,回到这个破县城,我们不就是君临天下嘛,就如同我同学复员的时候跟我爹讲:你们养猪为什么发不了财?因为你们不懂得科学养殖。

他牛B,把退伍金全部养了猪。

现在呢?

过着猪一般的生活,在镇上企业打工,干苦力。

事实上呢?

我们想在一个县城里出头也非常非常难,我们低估了别人,高估了自己,例如偶尔我们跟邻居们小聚,哪个没出过国?

你有两辆破车不得了?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有两个车位。

你那150平的房子就飞上天了?

我们楼上有个邻居,1200平,两层通起来了。

今年,原计划我去上海发展,我去征求我老师的意见。

他叫停了我的想法。

他问,大城市与小城市对于你而言,差别是什么?

我说,我也说不准,大城市也许更好吧。

大城市创业机会多?

这个我不需要,我又不创业。

大城市信息畅通?

这个我也不需要,因为我信息高度畅通,每个读者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触角,我可以接受全球任一角落的信息。

大城市见识广?

这个我也不需要,因为我是全球视野,把自己固定在北京或上海反而限制了我。

我们为什么拼命地想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

说白了,我们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托给了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成才,咋可能让孩子成才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我们是鸡,就要接受鸡窝。

至少,我接受县城,我认为这就是我的归宿,你们说一年赚多少钱,我也不羡慕,我羡慕也白搭,你又不给我。

老师认为,若是我去了大城市,关注我的人会越来越少……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有如此结论。

我个人感觉,未来回归小城市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信息渠道越来越畅通,有了互联网,你生活在任一角落都可以。

慢慢的,大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跟巴菲特一样。

虽然我生活在这个小县城,但是我基本上不跟本地人交往,我怕自己被同化,我只是生活在这里而已,每天接受的信息都是来自于读者。

说白了,我内心深处还真没看上这里,感觉自己是高人一等的。

哈哈!!!

注,我不是劝你会农村,好好地看文章。你回农村了,你的触角未必有我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