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新晃侗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畫眉鳥之鄉”。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一鳥當先”好運到,鬥鳥活動鬧民間

車子在起伏的山巒間迂迴穿行,林間的鳥鳴百囀千聲。

行至盤山道路的交會處,忽然鳥聲大作,響徹雲霄。麻雀坳到了。

數十籠畫眉鳥堆於坳中空地,已擺起架勢。四鄰八寨的鳥迷們圍著鳥籠,把本來不大的坳子塞得滿滿的。

鳥迷們一邊交流養鳥馴鳥經,一邊品評著場上畫眉的優劣。哪隻相貌威武,哪隻“歌聲”嘹亮。天性好鬥的畫眉可沒這般悠閒,他們在相互爭鳴中已經“怒火沖天”“啵啵”的啄籠聲,發出的是戰鬥的號角。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一場畫眉的打鬥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一隻虎背熊腰,受人追捧;另一隻雖然身材勻稱靈秀,卻不被看好。籠門抽啟,雙方飛撲而出,如有前世冤仇般迅速纏打起來。前者兩片嘴甲咬合緊密,沒有半絲縫隙;後者爪子如鐵刺一般,蒼勁有力。它們或狠啄對方雙腳,或打“合嘴”,或互相抱頭來回翻滾……十幾個回合過去,耐力較好的靈秀者略佔上風,若不是主人將雙方分開,它們非要鬥個你死我活。

鬥鳥場面刺激緊張,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鬥贏者獨享取勝後的榮耀,認為“初一得個好彩頭”。

“新晃民間有趕坳鬥畫眉的習俗,除了初一、十五民間自發的鬥鳥活動,每逢三月三、端午、縣慶日,協會都會組織大型鬥鳥比賽。”該縣畫眉協會會長汪晃明說,因群眾參與度廣、參賽畫眉檔次高,新晃已成為湖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鳥迷們觀摩選鳥、切磋技藝的嚮往之地。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侗家戶戶養畫眉,畫眉文化源遠流長。

“文武雙全,秀外慧中。”講起畫眉鳥,新晃當地百姓滔滔不絕。

畫眉叫聲幽雅動聽,堪稱鳥中“歌王”。畫眉愛山佔山,因此天性好鬥。

“畫眉還是有靈氣、有故事、寓意吉祥忠貞的鳥。”縣文化館館長黃志清說,畫眉被視為美麗和勇敢的象徵,侗家人歷來以養畫眉為樂。長期的養雀鬥雀換雀活動,形成了饒有趣味的民俗特色。

新晃出產的畫眉毛色純正,體格健壯,單是那靚麗的形體就很是吸引眼球。特別是魚市鎮華南村等,是優質畫眉著名產地,很多能鳴善斗的畫眉都出自於此。

在魚市鎮華南村村民吳志彬家中,一隻精美的鳥籠掛於廳堂。“鳥兒住得比人好,吃得也比人好。”吳志彬笑稱,養鳥快樂心情舒暢,閒暇時的鬥鳥成為精神寄託;下地耕種,也會提著鳥籠隨行,“聽著鳥叫,幹起活來帶勁兒”。

作為留鳥而非候鳥的畫眉,為何偏愛新晃山水?

“一方水土養一方鳥。”吳志彬指著自家對面的馬道背、對門坡說道,畫眉獨愛海拔800米左右的小山頭,新晃境內峰巒起伏,溝谷縱橫,氣候溫和溼潤,紅豆杉等珍貴樹種隨處可見。這片原始森林,成為畫眉棲息繁衍的樂園。

因畫眉品質高、愛鳥群體廣、文化底蘊深,2003年新晃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命名為“中國畫眉鳥之鄉”。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鳥籠賣出千元價,畫眉經濟正覺醒

在新晃縣城烈士公園旁,有家專營鳥籠的門面。老闆龍永然自己編織鳥籠進行售賣,因為是傳統手藝,他製作的鳥籠美觀且質量好,在鳥友中口碑不錯,遠在北京的鳥友都慕名前來找他做鳥籠。

“以前一隻鳥籠賣幾十元,現在分檔次賣,高的可以賣到一千多元,還可以根據裝飾或材料定製生產。”龍永然說,現在鳥籠的訂單已排到了下個月。

“事實上,鳥籠編織生產商在新晃並不多,本地的鳥籠主要來自貴州黔東南地區。”縣畫眉鳥協會會長汪晃明說,貴州丹寨縣萬達鎮就有鳥籠編織戶100餘戶,年銷售額近300萬元。

除了鳥籠,隨著市場的活躍,鳥食的需求日益加大,湖北、山東、河南等地的鳥食佔領了新晃市場,本地鳥食加工企業難覓其蹤。

“貴州劍河縣的鬥鳥節,吸引了大量遊客,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汪晃明說,新晃應提高鬥鳥比賽的辦賽水平和規格,吸引全國各地更多鳥迷前來,使民間傳統的鬥鳥活動提升成為品牌節會,通過將畫眉鳥文化資源與旅遊相結合,擴大“中國畫眉鳥之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帶動產業發展。

新晃“畫眉經濟”,期待一鳴驚人

人工繁殖有待突破 ,畫眉產業化前景可期

“畫眉產業化首先不能與生態保護矛盾。”梁永泉表示,儘管新晃的畫眉鳥資源穩定充足,但群眾的愛鳥護鳥教育意義重大。

其次,要做好文化的文章。“畫眉鳥文化值得挖掘。”梁永泉說,在侗鄉,鳥人共存,有獨特的民俗魅力,應當搭建平臺,讓更多人關注畫眉鳥,吸引人氣,讓新晃成為畫眉鳥文化交流中心,變“中國畫眉鳥之鄉”為“中國畫眉鳥文化之鄉”。

梁永泉指出:“還有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就是畫眉鳥的人工繁殖。”

目前,國內畫眉人工繁殖正在試驗階段,只有一些模擬野生環境下成功繁殖的零星報道 ,且沒有一家能夠工廠化大批量繁殖。梁永泉說,天鵝、鴕鳥等鳥類都已實現人工繁殖,畫眉人工繁殖終將會有突破。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