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敬请关注!创作:军事与航空作者智勇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队联合作战,对战初期甚至取得了局部优势,但由于实力差距巨大,中国空军的四大天王: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李桂丹,从1937年8·14空战至1938年2.18空战,四人先后殉国,1938年底苏式主战飞机也消耗殆尽。

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民族英雄高志航

1939年至1942年,日军战机肆意轰炸我主要城市,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最惨烈的是重庆大轰炸,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我军民死亡数万人。

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重庆大轰炸

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日军零式战机

直至1943年,在精锐人员不断补充的基础上,辅以美制的P-47、P-51等先进战机,中国空军在抗战后期越打越强,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即飞虎队)共同组建了中美联合航空队,逐步取得中国战区的制空权,P-47、P-51两型战机对付日军零式战机绰绰有余,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P-47D“雷电”:

P-47D“雷电”:

美国共和飞机公司于1939年成立后,研制的第一个型号是装涡轮增压器的大型高空活塞式战斗机P-43。该机于1941年投产,主要用于护航和要地防空。共和飞机公司在研制P-43的同时,还作为后继机同步研制战斗轰炸机P-47。P-47与P-43气动布局相似,但加大了尺寸、重量和发动机功率,机腹下可挂大型副油箱。1942年9月开始用于欧洲战场,1943年6月开始用于太平洋战场。各型累计共生产15660架,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战斗机。1944年,在中国支援抗战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的2个战斗机大队装备了P-47D,用于对日军作战。

历史的天空:它们的出现,让日军零式战机无处可逃

P-51D/K“野马”

P-51D/K“野马”:

美国北美飞机公司的“野马”战斗机最初是为英国空军研制的,装英国的“马林”发动机。1940年10月26日首飞,最初的公司型号是NA-73。1941年8月首先提供英国空军使用,美军以XP-51的型号试用。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制定《租借法案》向外提供军火,P-51才正式被美军采用。1943年4月,美军首先装备了照相侦察型,6月装备了攻击型A-36。随后,战斗机P-51A、P-51B、P-51C、P-51D型先后投入批生产,广泛用于欧亚战场,是二战后期性能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抗日战争后期,在中国支援抗战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装备了P-51,用于对日军作战。1944年11月,中国空军装备首架P-51B,以后又接收了P-51C、P-51D、P-51K等型共261架,装备了3个大队,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