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沧州一男子

一个月前在商场买了一瓶红酒,

一个月后竟因此而被骗走50万元!

究竟怎么回事儿?

一起来看看!

轻信“客服”电话,进行网上转账

今年5月初,

沧州市民王某在商场里买了一瓶红酒。

可6月3日下午,

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客服”的电话,

该“客服”表示,

打电话是因为王某是店里的“黄金会员”,

想询问其对红酒是否满意。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网络配图

王某记得自己当时买酒好像注册了会员,

但并不知道是“黄金会员”。

“客服”耐心地解释道:

“黄金会员”可以享受很大的优惠折扣,

但每月需从绑定的银行卡上扣除600元的会员费。

王某听到600元会员费顿时有点着急,

他赶紧表示,

注册会员时并没有人告诉自己会扣费,

自己平时不经常喝酒,

也没必要注册“黄金会员”,

看能否解除绑定。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客服”随即表示有可能是王某误操作了,

可以帮忙取消绑定,

但需要先转账保留凭证。

听到能取消王某没有多想,

便按照“客服”的要求进行网上转账。

两次转账返还后,第三次被骗50万

“客服”先是要求王某从支付宝转账,

承诺转完后立即退回。

随后王某将支付宝上仅有的6块多

转给了“客服”提供的账号。

刚转过去一分钟,“客服”又转了回来,

表示金额太小不能作为凭证,

需要再转一次。

由于支付宝上没有钱,

王某从蚂蚁借呗上贷款1万元,

给“客服”提供的账号转了过去。

像上次一样,

这次转过去的钱,

“客服”立刻给王某转了回来。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此时,

“客服”称这次的转账凭证还是没能打出来,

并询问其是否能用银联卡转账。

王某自己平时做生意,

也会用银联卡进行网银转账。

为了确保这次转账能打出凭证,

王某将网银上的转账页面做了一个截屏,

发送给了“客服”提供的邮箱。

王某的这张截屏上显示,

他的银行卡上有170余万元

这次“客服”没有说出具体的转账金额,

只是让王某按照其所说的进行操作。

“一个五,按零,再按零……”等到转完账,

王某才反应过来刚刚转了50万元。

受害者报警之后,骗局仍在继续

由于50万金额较大,

转完账之后王某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还没来得及多想,

一个自称“银行客服”的人打来电话,

称在网上监测到王某转出了一大笔金额,

怀疑其被骗了。

王某听了之后心里更加没底,

赶忙报了警,

民警赶到之后,

王某的手机上依然有电话不停地打进来。

民警朱桂震表示,

这很有可能是骗子的连环圈套!

“我们猜测,接下来的电话很有可能会自称是‘某公安机关’,索要王某的信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会实时监测每个人的资产,也不会在账户有资金流动后,马上打电话通知。骗子很有可能是看到王某银行卡上钱较多,想继续骗取其钱财。”

目前,

该案已移交辖区刑警队,

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其实,

不仅在国内有骗子进行电话诈骗,

人在国外也不能幸免

近日,

一类电信骗局谎称是来自

中国大使馆或是中国警方

致电给留学生声称该学生涉及某种犯罪,

并威胁和索取一大笔金额的费用,

否则会遭到逮捕或驱逐出境。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骗子们为了诈骗也是绞尽了脑汁,

设计了层出不穷的诈骗花样。

↓↓↓

电话诈骗的常用伎俩

1

冒充熟人借钱

不法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后先试探性地问“猜猜我是谁”,然后诱使受害人对号入座,再以“出事了”为由向受害人借钱。特别警惕以往没有金钱往来的熟人,以手机欠费为由要求受害人帮忙充值等。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2

冒充公、检、法人员

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3

用伪基站冒充客服电话

诈骗分子通过“伪基站”伪装成10000、10086等号码群发诈骗短信,以“积分兑换现金”、“话费欠费”等的方式。诱骗下载安装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App或及现金转账链接窃。

4

冒充银行客服套取用户信息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客户银行卡被恶意透支

,受害人辩解后,又称受害人身份被盗用,以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为由,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卡号、密码、动态交易码等信息,进而盗取用户资金。

5

短信中暗藏木马链接

短信中暗藏伪装的网站链接,一旦点击就可能盗取手机内的网银密码等信息,最终导致网银内的资金被盗。同时,中毒的手机还有可能自动向通讯录中存储的号码再次扩散病毒短信,导致亲友“中招”。

为了达到目的,骗子往往会以各种夺人眼球的文字为噱头诱使受害人点击链接,比如“中奖了、只要99获得iphone手机、谁谁谁裸照”等。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6

“网上购物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以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或者交易失败为由,告诉受害人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7

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犯罪分子搭建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网络域名都相似),通过群发网银密码器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陆假网站,输入银行帐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再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帐方式将受害人银行帐户内资金转移。

8

二维码内植入木马

不法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木马病毒,再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诱使用户扫描,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进入手机系统,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

如何防范电话诈骗?

1

警惕陌生号码

警惕66、68开头的固话电话,170/171号段的电话(虚拟运营商号段,实名登记不严、归属地不明),以及“0019”“+0”等开头的号码系从境外打来的电话。

2

警惕普通话不标准的客服

正规公司的客服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标准的“普通话”是必备技能,所以要特别警惕普通话不标准的客服,如闽南口音、广东口音。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3

警惕“安全账户”

任何的公检法部门都没有“安全账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案件情况必须查询的,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到相关金融机构查询。

4

警惕索要验证码

警惕索要“验证码”的客服,验证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别人!

5

警惕索要银行卡信息

不管对方是谁,只要问及个人隐私,请务必留神。同子女、朋友沟通下,没有事情是那么紧急的。

7

多关注、多分享

父母和孩子接受社会咨询相对少,对于层出不穷的骗术缺乏抵抗。子女要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分享给父母、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做好预防。

对于陌生人要求的转账,

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同意就点个

一男子98元买了瓶红酒,一个月后竟被骗走50万元!新型诈骗来了

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