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的艰难跋涉

戴威的艰难跋涉

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决定者就是ofo创始人戴威。

尚不明朗的商业化

三个月前,戴威还向媒体表示ofo的主营业务是租车(ofo骑行付费)。三个月后,戴威不得不带领ofo快速地推进其他商业化部署。

在ofo三周年庆上,戴威详细阐述了其完整的商业化战略布局,主要包括车身广告、客户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

戴威的艰难跋涉

这其中,车身广告能够快速帮助ofo变现。ofo官方消息表示,在武汉地区,车身广告已经实现200辆车百万元收入的成绩。

但这与DoNews了解到的情况有很大出入。一位ofo城市经理告诉DoNews,车身广告按照不同车体不同部位和整车定制两种计算方式,主要展示位置是车辆前后轮、车座、车筐和车架三角区;整车定制包括以上所有位置。高规格的整车定制费用为2000元\辆\月,其中包含税点、车辆操作费、广告材料费和广告投放等费用。如果按此计算,200辆车的总价应该为40万元,而不是ofo所提的百万收入。对此,是否有其它计算方式或夸大宣传,截至发稿,ofo尚未回复。

此外,一位从事户外广告的从业者则告诉DoNews,如公交车的车身和站点广告,每天经过的站点固定,人群相对固定,但共享单车骑行的随机性决定其广告精准度并不强。此外,广告定制车的回收、再利用都是不小的成本压力。

除车身广告外,区块链业务属于ofo的长远布局方向,并被成为“救命稻草”。5月份,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事实上,在4月份,ofo就在新加坡与GSE Lab合作,用户通过骑行可以获得相应的GSE代币。

而业内更多人猜测戴威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区块链了,GSE Lab其实是由ofo推动发展的。GSE官网上显示,戴威是其顾问身份,ofo一位北美业务负责人也是其联合创始人之一。

除用区块链解决共享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信用问题,和通过代币激励优质用户骑行,保持骑行辆增长外,戴威瞄准区块链的野心还是它可以快速切入其它共享行业中。但是,需要慢慢发展的区块链不能解决ofo的“近火”。

戴威的对手

资本意志,也是戴威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是资本助推了共享单车的“早衰”。虽然资本力量让创业公司快速扩张,成为融资规模上的“独角兽”,但是在经营、用户体验方面,并没有跟上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从曾经一度被看好的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共享单车就不再相信独立发展的“童话”了。资本和巨头决定共享单车创业公司的生死成为一种流行和被认为理智的观点。

正如黑蝶资本创始人孟凡所说,在哪家共享单车企业更好这个问题上,现阶段比较经营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要比较的是背后的股东如何、谁的钱多。他认为,目前是摩拜是第一位,第二位原本应该是ofo,但阿里从支持ofo到转向支持哈罗单车之后,情况就十分微妙了。“这背后是资本的游戏,”孟凡说。

“蚂蚁金服更看好的是哈罗单车”,“阿里大概率不会收购ofo的”,两位阿里内部人士向DoNews表达了他们的看法。ofo正在离阿里和滴滴都越来越远,才是业界普遍不看好ofo未来的重要原因。

而在与滴滴的内部较量上,最终结局是滴滴派驻到ofo的高管集体放假,并最终返回滴滴。

一位连续创业者则告诉DoNews,他对戴威是敬佩的,坚持项目的独立发展应该赢得尊重。但似乎在国内创投圈,留给创业者独立发展和试错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戴威的对手是时间和资本的重压。

为什么是戴威?

关于合并和收购的问题,戴威的立场非常坚定,甚至有评论称他是“执拗”。对比摩拜被收购前内部数据被曝光、股东会议“直播”这些非正常现象,戴威的联合创始人团队架构显得更为团结。

目前的ofo,仍然是戴威和学生生代就在一起的联合创始人来把控它的方向。

事实上,这并不是戴威第一次遇到创业的“生死时刻”。2015年,戴威带着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骑游”见了很多投资人都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创始员工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公司真的开始裁员。就是在危机之下,“骑游”进入校园发展成为了共享自行车租赁平台ofo,它就是如今出现在大街小巷的ofo小黄车的前身。

这一次危机是否能让戴威再次浴火重生?

陈乔(化名)是一名北大毕业生,现供职于某投行,也是戴威的学弟。他向DoNews描述了他印象中的戴威, “他不高调,但却非常自信,是一个有韧性和独立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他相信的事情一定能够办成。并且他有一种天赋,能够说服别人相信他,跟随他。”

在这位90后创业者因ofo迅速扩张而被推到聚光灯下后,从巨额押金挪用到管理权被滴滴架空,从与朱啸虎纠葛不断到ofo被爆内部贪腐严重,从员工大规模离职到质疑ofo何时崩塌,戴威没有一天是轻松的。

各种质疑和谴责ofo的声音背后,核心是对这位从大学校园走出、有一些家世背景的创业者戴威的质疑——他真有能力带领一支不断成长的团队吗?甚至创投圈内有一种声音就是戴威是不是在玩票,他是认真地吗?

对于ofo和戴威现在的情况,陈乔并不愿意评述太多,“ofo现在的情况确实非常不好,但是他(戴威)肯定在用心地解决,不到最后关头他不会放弃。”

此前,哈罗单车CEO杨磊和优拜CEO余熠都曾向DoNews表示,当频次和成本达成高效平衡时,共享单车租赁的方式是可以盈利的。而近期,ofo官方也接连发布已经实现百城盈利和集团营收情况的消息。

但一位VC机构的投资经理告诉DoNews,在目前大舆论环境下,是不是要发布正面消息提高估值,吸引投资还不好说。或许ofo还没有到最后时刻,但是盈利能否支持烧钱的共享单车走多远,他并不持乐观态度。

在黑蝶资本创始人孟凡看来,共享单车所有企业的解决只有两种,“被收购or死“。而戴威,显然有自己的答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