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自研的光輝戰機LCA?

銀杏智庫

對於印度研發的LCA,老鷹航空來談談看法吧:

第一,作為印度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輕型戰鬥機,可以說印度傾注了很多,但是這種脫離了印度本身國防工業基礎,大躍進的產物,註定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在研製階段,LCA就一直不斷的接受“外援”,從歐洲、美國得到不同的航空技術支持,其內部的發動機、航電、火控系統等,幾乎都是外購,對於這樣的一個自主配裝產品,印度人也是花了近三十年。三十年的時間,這是航空科技史上耗時最長的項目,在這三十年裡,航空科技還在大踏步的進步,這就導致了每一年印度軍方看到這個LCA時都會提出新的技術要求,而LCA的製造商就得不斷的改進,可是他們的技術吸收消化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又不足,從而陷入了一個“要求變動-改進-延期-要求改動”這樣的一個完全開放式的死循環中。

第三,相比之下,巴鐵的梟龍都已經自主化量產,未來還可能得到國產J-10,所以,LCA的未來異常慘淡,印度人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已經開始著手進行“亡羊補牢”,開始採購歐洲的陣風戰鬥機來彌補空缺。

說白了,LCA就是一個航空產業界的“笑話”,而且還是講了30年的笑話。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老鷹航空

如何評價印度自研的LCA光輝戰機?

印度自稱自研的LCA光輝戰機:

LCA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圖採購自法國達索,美國洛馬做修正。LCA的座艙採購法國達索設計和以色列。 LCA的飛控採購了美國洛馬的系統。LCA的雷達採購的是以色列的EL/M-2032脈衝多普勒雷達。LCA的武器採購的是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彈和怪蛇4格鬥導彈,以及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LCA的激光瞄準吊艙採購以色列的利特寧吊艙。LCA的發動機採購美國的F404。LCA的機炮採購的俄羅斯的GSH23。 LCA的彈射座椅採購英國馬丁貝克公司……

光輝設計指標很低,最大過載6G,最大速度1.4馬赫,作戰半徑500公里。 但是,由於多方採購部件,導致總體超重25%,設計空重4噸,結果是5噸,這樣很難達到設計目標。並且都不是自己做的,基本無法減重。 超音速時還抖動嚴重,實際使用中並不能使用超音速。因此這款戰機並不具備實際使用能力。

另外設計方面,光輝整體上機翼是大後掠,應當追求高速空優,不擅長多掛點。可是進氣口卻是沒有中心調解錐的半圓形,怎麼看也是適合低速的啊。

而雙三角翼佈局都是前段大後掠以降低超音速激波阻力,後段後掠角減小,以提高亞音速升阻比。光輝這個相反,前段小後掠,後段大後掠,超音速阻力增大,亞音速升力降低,應該是為了縮短機身的短小布局而改變。

(美國F16LX驗證機)

縮短減重,平衡丟棄下單翼的增重。同時相比幻影提高大迎角性能。但是,不是因為隱身需要兩側進氣,犧牲高速性換取的大迎角性能依舊平庸。無尾佈局控制差,無傾斜的兩側進氣還不如梟龍的兩肋。犧牲優勢換取全面的平庸。這款飛機失去了定位,幹啥啥不行。


銀杏智庫

印度光輝戰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而研製的一款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LCA戰鬥機的研製計劃於1983年由印度政府提出,90年代初完成初始設計。光輝戰機是印度研發的第一款高性能戰鬥機,寄託著印度人對於自身軍事航空業強大的期望。
(印度LCA戰機)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武器大多數是依靠從俄羅斯和歐美等國家進口,其軍隊裝備被人戲稱為“萬國貨”。但是印度從來都不僅僅只是想著進口他國的武器裝備,印度人有自己的強國夢想。所以無論是自己研發還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印度都希望自己的武器能夠由印度自己的軍事工業來生產。所以LCA戰機一定程度上也是寄託了印度人的大國強軍夢想。

只可惜印度自己的國內企業實在不爭氣,其武器研發能力終究還是有限。光輝戰機項目1983年上馬,受限於印度自身國力和航空科技水平,其研製進度一直十分緩慢,直到2001年1月4號,光輝戰機才完成了首架試驗機的升空,然後又到了2013年,光輝戰機才在印度空軍形成初始戰鬥力。
(印度光輝戰機)


最重要的是,雖然對於印度來說,光輝戰機的研製過程非常不容易,也是印度航空業最高技術的結晶。然而和其它國家的同代戰機相比,光輝戰機依然相對落後,當印度光輝戰機形成戰鬥力的時候,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隱身的J-20和J-31戰機,所以印度LCA戰機面臨剛服役即落伍的窘境。
(梟龍戰機)

目前印度光輝戰機的單價大約是8000萬美元,這個價錢基本都可以買到美國的隱身戰機F-35了。要知道我們國家出口的梟龍戰機單價才800萬美元,美國的F-16戰機才三四千萬美元。由此可見印度光輝戰機的性價比實在糟糕透頂,出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依賴印度自己的軍隊硬著頭皮買幾架以表示對國內軍工產業的支持。不過就這貨,印度國內軍隊拿著也很不情願。



(F-16戰機)

印度的大國強軍夢想固然值得讚賞,但是印度軍工業基礎實在太薄弱,根本無法支撐印度的雄心壯志。印度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不過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信印度可以取得軍事工業上的巨大進步。


李姓先生

都“光輝”了這多年,到現在只剩下滿滿的無奈,尷尬與丟臉齊飛,落後與努力並存,MKI不成,既搞MKII,也許可以,裝備了一些MKI,飛一飛不過充個門面,淪為典型的面子工程,發展是無望的,無望不如說絕望,量產的可能性根本不高。

大量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可能緣於設計指標過高。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不成,這就是印度遭遇的尷尬吧。從來沒有設計經驗,過去只組裝過一些戰鬥機,就開始搞飛機,搞得並且高大尚,請人設計畫圖紙,拿來一堆洋零件攢巴上去,又到俄國吹風去,發現了問題又不得不重新開始,一次次,弄來弄去搞不成,換了美國發動機,推力大,只是飛機超重,為了追求隱身,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三代機有幾個追求隱身的呢?不管了,挺任性,就是要隱身的嘛。

實現不具現實,再回首發現無法回頭。甫一開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放面,想來也是無奈,這些子系統,零部件沒有多少印度製造,等裝上才發現,太重了,重了不要緊,換成美製F414,這可是給F/A-18“大黃蜂”配備的,仍是不成,超重了還要研製上艦型號,更要加重,典型的豬八戒照鏡子,不知丟人,當光輝以任性開始,從不回頭,再想回去時,已發現為時已晚,回不去了呢。飛機設計不在高大尚,要在突出實用,反言之,性能再好的飛機,不實用也會華而不實,LCA遭遇的無奈正在於此。

設計經驗明顯不足,現實實在骨感。就是現在,你去問它,究竟要一架什麼樣的戰鬥機,它的回答還會是一大堆指標的羅列,先進加先進即更先進,不是的,印度錯了,不懂取捨,永遠設計不了先進的飛機。如果印度設計成功,可成為世上唯一羅列概念就能造出先進戰鬥機的國家,其實不可能,實際也不能。弄到了,政府強迫空軍採購了百十來架,自個玩去。直弄得米格-21無法換代,又購來一批法制“陣風”,不然空軍可真成空軍了,這買來造去,到了卻是這種局面,這是印度沒有想到的。


魂舞大漠

關於印度LCA光輝戰機的最新消息是:3月13日,第8架量產型完成首飛;3月24日,第9架量產型成功首飛。

也就是說,印度的這款國產輕型戰機終於進入了批生產階段。但從最初的立項到現在的批生產,印度整整走過了35年的歷程,這個過程確實有點長,比同時起步的中國殲-10晚了十餘年。

其實,印度的LCA與中國的殲-10這兩個項目有很多的共同點,不僅都是上世紀八十年開始立項研製,而且都是兩國自主設計三代機的摸索,兩者都走了一定的彎路,尤其是發動機方面,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印度的LCA最初是計劃採用美國的F404發動機,後來美國禁止出口後印度又決定自行研製發動機,由於難度太大,自行研製失敗後又選擇了美國的發動機;殲-10最初計劃採用國產的渦噴-15發動機,後來空軍決定採用俄製AL-31發動機,為此殲-10不得不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後期改進型又採用了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可以看出,LCA和殲-10都是幾經周折。

但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印度的外購環境要遠優於中國,LCA的研製除了HAL等印度本國公司外亦得到如法國達索、美國LM等公司的協助,並且採用較多的國外系統如愛立信的PS-05火控雷達、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等。說白了,就是過分依賴別人,自己反而缺少創新,吃不透真正的技術。反觀中國,最終完全依靠自己設計成功了,而且技術吃透了,真正有了自己的設計理念,一系列的技術在其他型號中得到了應用。也就是說,對整個航空工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印度自研LCA輕型戰鬥機可以看出,飛機研製中最核心的不是發動機或雷達,也不是材料和加工工藝,更不是空氣動力學和結構力學,而是系統整合能力。印度雖然能買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甚至連飛機的心臟發動機都能從美國買到,但他真正欠缺的是系統整合能力,僅僅通過LCA這一個項目,印度恐怕還很難掌握,印度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方談武器

首先你配個殲20的照片是幾個意思?其次LCA是印度雄心壯志的體現,也是印度製造業的縮影。研製之初,LCA的性能要求是比較高的,也是較為先進的戰機。但是印度的工業紮紮實實拖了後腿,其自研的火控雷達,航電系統和發動機均無法滿足空軍要求,所以外購成了最佳替代方案。從此LCA成了萬國牌,但是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整合能力不佳,採購的眾多分系統無法完成整合,求助於法國達索公司。期間空軍隨著時間推移,一再提高設計性能要求,折騰來折騰去30年過去了,一架原本先進的飛機,到準備入役時已經落後時代,成了雞肋。


BankRobber

渣成狗屎了,連印度空軍自己都不用,花了20年研究出一個2代半飛機,價格超高,性能落後,結果到現在還沒有批量生產,生產商還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就是那個修一架摔一架的航空公司。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