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赵庆树

二战时印度地区是英国的殖民地,还没有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印度二战时有多厉害无从谈起。至于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占领印度,那是因为日本没有这个能力再占领印度地区。

虽然二战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领土,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太平洋上很多岛屿,甚至发动了珍珠港偷袭战,但是当日本占领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以后,企图以缅甸为跳板,西进进攻印度板块,然后挥师中东同德国会师。但是,当日本发动对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后,结果日本战败,西进战略受挫。

那么,日本为何在英帕尔战役中失败呢?

首先、日军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补给。

日本准备发动本次战争时,只携带了1-2周的干粮,弹药携带也不充足,所以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为的就是干粮吃完了有肉吃。由于缅甸的丛林地形,在雨季泥泞湿滑,非常不便于运输,导致后期进入相持阶段后难以有效的补给。

其次、日军无法适应环境恶劣的丛林战。

日本此前虽进行过丛林作战的演习和训练,但是并未真正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热带丛林的作战。进入缅甸丛林,又是雨季,丛林中充斥着各种危险,随时都会夺取日军的生命。

再次、中国远征军进驻缅甸,对日军形成有力牵制。

中国从开始救援英军开始,先后派遣30万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派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缅北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及驻印军参战兵力共计307281人,驻印军伤亡人数高达12729人 ,滇西远征军达40000余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综上,英军撤出缅甸后,中国远征军接替英军进行布防,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为了打掉盟军的反攻基地,切断英美对中国的物资援助通道发动英帕尔战役,由于日军后勤补给难以维持,最后付出5.3万人的重大伤亡后撤回缅甸,从此没有再发起对印度的进攻。

而集结在印度地区的大量英军却可以借此对日军进行反攻,英军能够取得本次作战的胜利,当然也有中国远征军的功劳。


铭苏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队横扫亚洲,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被日本侵略过。日本军队攻占同属英国殖民地的缅甸以后却没有对印度下手,令人感到不解。其实日本是打过印度的,日本在二战中不仅占领过印度位于缅甸以南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还向印度本土发动过进攻,历史上叫做英帕尔战争,日本占领缅甸以后,日军下达了英帕尔作战计划,由缅甸第15军准备进攻印度,第15军派出约10万人的兵力,只带着两周的口粮和每个士兵100发子弹的补给,就开始向英帕尔英军发动攻击。但是因为日本军队糟糕的后勤保障,加上了环境恶劣遇到疟疾,日本军队在英印军队顽强的抵抗下损失惨重,伤亡达5万多人。

日本惨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日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由于中国军队的抵抗,日本有70%的陆军被拖在中国战场,再加上其他占领地的驻军,日本海军正在太平洋上和美国海军作战。实在无法在抽出兵力来进攻印度。

其次,日本占领缅甸之后,补给线来的太长,缅甸不能制造武器弹药,武器弹药全部需要从日本本土供给,路太远,补给困难。日本打缅甸目的是切断滇缅公路,掐断中国的补给线,战略目的已经达到。

最后,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是英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印度是盟军在亚洲最大最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印度驻扎有英国在亚洲的大部分军队,美国在印度还驻扎有陆军和航空兵,还有美国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日本人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英美肯定不会让日本人的计划得逞。

所以说不是印度很厉害,而是它的主子英国厉害,英国不会放弃在亚洲的经济和军事利益。


环球网


先回答第2个问题。二战时,还没有印度,只有英属印度殖民地。另外说明下,印度在英占及以前,只是个地理概念,而非国名。莫卧儿王朝也仅统一过印度(地理概念)的北方,所以,英属印度殖民地,实际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除了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不长的统一时期外,英属印度是土邦林立、部落斑杂。各种的宗教、语言、风俗不同,很难形成统一国家独有的向心力、和民族认同归属感。

一,英属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二战印度的团级部队,每一个营连,都要招募相同部落的人,否则,长官别想带着这个团,去做那怕超过百里的行军,更别说打仗了。二战期间,自由印度军队,经印度激进派领袖苏巴斯·鲍斯强烈的要求下,编成为德军950兵团的序列。希特勒和隆美尔元帅后来发现,德国上当了。44年8月,德军950兵团转为武装党卫军管辖,改名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由党卫军少将海因茨·巴特林指挥。

还不到半年,巴特林少将实在无法忍受,做为德属印度军团司令,这一职务所带来的嘲笑。情愿请调到被苏军包围的科尔堡要塞,并最终死在了那里。二战如此,60年代初何尝又不如此呢,当时,依习惯按国军偏弱的战力标准,去准备反击行动,那知一打过去,马上就发现用力过度了!二战三哥有多厉害?就不好意思多说了。


二,倭族的性格和军~国主义的成因

下面分析下二战前倭族性格。倭国位于亚洲东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加上6800个零碎小岛所组成的。生长在这么个七零八落逼仄的环境中,民族心情自然得不到放飞。这还不论,更要命的是,台风、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波,时不时的会光顾这个列岛。说实在的,倭族的家底是比较恶劣的。整个民族是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暂且居之的心态暂居其上的,列岛也就只能提供这种暂且安身、不可立命的环境了,这种地理资质条件,随便摊上哪个民族也受不了。


倭国是清一色的大和人,加上极少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文化上受到隋唐帝国的遮荫很多,佛、儒、乐、画、以及印刷、制陶、冶炼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公元8世纪,才借力于汉字草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看看倭国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满满盛唐风范的建筑影子,支撑了倭国多少年的文化。佛教也经我们中转改造,传到了倭国,很快并肩了其本土的神道教。到了近代以后,1868年,天~皇命令神佛分离,并开始打压佛教,强化了神道教,将对天~皇信仰借身于神道教,建立了**神社(你懂的)来祭奠明冶神宫、平安宫(历代天~皇神位)和战殁者。

这便是倭族面对的精神环境。

这种民族家底和精神环境,还不能催生军~国主义,锁国的倭国是在嘉永6年(1853年),被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一脚踢开了国门。闭关几百年倭国民族战战兢兢、心情复杂地,看着涂着柏油防蚀的舰船,开进江户湾横须贺港。这些舰船被倭人称为”黑船”。佩里傲慢地递交了,要求倭国开国通商的国书后,次年,倭国幕府无奈地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

然后,倭国率先成为亚洲首个工业化和资本化的国家。工业化给了倭国以强大国力支撑的同时,将资源贫乏、地域弥散困窘的家底,展露无遮的推到了心态本就不安、危机感深重的倭族的面前。再加上神教结合天~皇信仰业已完成,倭族这种靠自身家底的赏赐,吃不上好饭的掠夺心态开始滋生。由此军~国主义诞生了。并且让见强者卑躬屈膝、见弱者无理掠夺的偏执,愈加的更为严重,完全见不到原本师之中华,不卑不亢、雍容中庸的教习。

三,二战日本为何不趁势占领印度

分析完倭族的性格和军~国主义冲动的由来,再来说下二战日军为何不乘机占领印度。鉴于倭族所处资源贫瘠的地理环境,和倭族独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反抗、掠夺、自卑、自大的复杂性格,日本对促成自身工业化所急需的资源,有一种异样的、克日到手的算计心态。别看王权始祖、神武天~皇发布了“八~纮一宇”的诏敕,这仅代表着一种倭国对外的,一种要纳五洲四海于麾下的态度,日军大本营却很务实的深知,急需的资源来自于何方,兵锋就指向何方之秘。





急需的资源,首先是石油,其次是钢铁,这两样是支撑倭国工业化和扩张的根本。三四十年代,倭国对民国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测后,认为民国并没有石油资源(59年才发现大庆油田,否则倭国真的不需要急于南下),所以,当美国举起石油、钢铁制裁的大棒后,除了向美国开战以外;另一个动作,就是急速地南下寻找石油和钢铁的替代国。

缅甸及荷属东印度是以盛产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质的地方。荷属东印度并不是英属印度。它包括苏门答腊和邻近岛屿、爪哇及马都拉、婆罗洲、苏拉维西及桑义赫和帕劳群岛、马六甲和小巽他群岛。英属印度所产的资源,压根不是倭国所急需的。而且印度还被老牌帝国——英国认为,是她在亚洲殖民地上荣誉的明珠。



由此,日军大本营发布了南方作战计划,所划定的范围是,“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亚、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俾斯麦群岛、荷属东帝汶岛”。压根就没把印度划入作战范围。攻占任务中的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缅甸即为日军的最后一战。日军大本营为此,还特意向南方军司令部作出了说明,对缅之战的目的,1,保障马来半岛作战侧翼的安全,2,切断援蒋物资的路线,3,加大对印度和民国的压力。


很明显,这已很好的说明了,对印度边境重镇英帕尔的“乌”号作战,不能视为倭国进攻印度的一部份,而应视为,1.廓清缅北的一个保护侧翼的战术动作,目标在缅甸,而不是在印度;2.切断美国援助国民政府军事物资的运输线路,击溃民国政府的抗倭意志,稳定前出之南方军的大后方。因为英帕尔是英军反攻缅甸的前进基地。由牟田口廉也中将的15军旗下的第18、31、33师团分别实施。鉴于15军无预备队,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从菲律宾调来第2师团充当预备队。

反过来, 如果印度是日军大本营的菜。这意味着日军战线,又要拉长3千多公里,就算英军配合日军放水,不放一枪,撤出其自认为的亚洲殖民地上荣誉的明珠——印度。一个新的印度占领区,需要日军用更多的兵力去防守。 即使计算三哥日后也不会独立,仅维持印度占领区的治安防卫,就至少需要10个师团。此外,还要要维持荷属东印度、缅甸占领区的驻屯,切断澳美的联系,加上对民国的驻屯治安的兵力,又到哪儿去弄这么多师团?倭族所特有的算计性格又何从提起呢?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在此同时,日本进军东南亚,一时之间,东南亚诸国竟都只能暂避其锋芒。

在缅甸,英国军队一触即溃,而当时孙立人率领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支援英军作战。仁安羌一战,竟然是当时盟军唯一一次的大胜仗。而后,英国人一路溃逃,转瞬之间便跑到了印度。

面对这样的情形,日军岂能不嚣张?不乘胜追击?

于是在1944年1月7日,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科希马等地,以此来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此次行动计划,由向来有着“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同年3月,牟田口廉也率第十五军的三个师团,共游十万兵力,度过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英帕尔会战拉开序幕。

英帕尔会战是二战中十分著名的一次战役,更是日陆军在二战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此战中,日军有五万三千余人战死或者失踪,这么大的伤亡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此次战役,日军第十五军基本上已被拖垮,在印缅战场开始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更是令日军为消灭我国远征军制定的“断”计划,由于驻缅部队兵力不足而胎死腹中。

此战,之所以令日军如此惨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忽视后勤保障

日军进攻之前,曾强调“就粮于敌”的思想,对后勤保证计划不周,准备不足。部队进行出击时,仅携带了一两周的口粮。原定的后勤保障仅仅完成了18%。对后勤保障的不足,是这次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

2.太过轻敌

在缅甸,日军把英国部队他的一路溃逃,所以自上而下都以为英国佬就是一群软蛋而已,只要他们日军一冲,这群英国部队估计和缅甸一个样。

须知狮子搏兔,尚需全力。印度是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不容有失。因此英国人不仅没有逃跑,更是叫来了美国人空军的援助。

正所谓骄兵必败,轻视敌人,那可真的是对自己残忍。

3.热带雨林的恶劣气候

日军的补给线,必须要穿过炎热的热带雨林,同时英美空军不断的骚扰,令日军的补给几乎被完全切掉。同时战役拖到雨季,热带雨林的恐怖气候,更是日军亲身体会了一波大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败北,已成定势。

4.兵力不足

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的陆军兵力,其它陆军在东南亚各国驻扎防卫,而海军又在太平洋和美国军队耗着,日军兵力已达极限。


在这样的情势下,占领印度,已经是一纸空谈。

以上。


木剑温不胜

为什么没有占领印度?原因很简单,日军补给线到缅甸已经接近极限(著名的死亡铁路也就是泰缅铁路就是为了解决缅甸驻军补给问题修建的),而印缅边境上大面积的山地雨林也是大部队补给的噩梦,所以日军占领缅甸之后长时间停留在印缅边境没有发动进一步行动,而两栖登陆方面,日本海军需要将主力置于太平洋与美国海军对峙,抽不出能够支援在印度-斯里兰卡登陆的支援力量。



中印缅边境态势

所以后勤问题一直阻碍了日军继续进军印度,直到那位宣称“日本人是草食民族,在丛林里怎么会找不到吃的”,“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没有了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绝不能成为正当理由”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出任驻缅甸15军司令,坚持策动日军杀进印度,这才在1944年3月率领15,31,33三个师团和印度国民军第1师共约10万大军渡过钦敦江杀进印度境内。



牟田口廉也


日军当面英印军为英印第4军(这个印度第4军大家很熟悉是不是?),下辖第17,第20,第23印度步兵师,第50印度伞兵旅和第254印度装甲旅,日军渡过钦敦江后,相当轻松的就击破了当面印军的防御,到3月底已经推进到英帕尔-科希马一线,但此时日军携行补给已经耗尽,后方运输补给更是不能指望,于是双方在英帕尔-科希马陷入对峙,缺乏补给,挨饿少弹的日军日渐虚弱,尤其进入雨季之后疾病横行,而英印军则得到了加强有第89印度步兵旅的第5印度步兵师增援,并且有美国陆航和皇家空军(此战航空兵空运了1.9万吨物资和1.2万部队投入英帕尔-科希马前线)全力支援,这才在5月15日发起反击,已经衰弱不堪的日军全线溃退。

英印军中的英国军官和锡克通信兵

英帕尔战役日军伤亡损失5.5万人,其中死亡约1.35万,日军绝大部分损失是由于饥饿,疾病和过度疲劳导致,英印军伤亡损失1.75万人,几乎全部属于战斗损失。所以说,英帕尔战役的结果不是因为英印军战力多强,而是日军指挥官太作;日军之所以没有打进印度,也不是因为印度有多强,而是因为日军脆弱的补给能力完全不能支持对印度的进攻。


DDG的老船坞

名扬青史的事情谁都想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谁也不愿意去干。二战时的印度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就谈不上厉害。日军没有占领印度,归根结底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日军的兵力有限。

中国的抗日战场拖住了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为了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日军还有一部分在缅甸和中国的远征军在耗着,东南亚其他日军占领国日军还得派兵驻守,海军在太平洋上和美军在拼命,此时日本的兵力已经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印度侥幸逃过一劫。

其次,日军的补给不足。

日军打下缅甸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中国与外界唯一的补给线,占领缅甸后,由于缅甸贫困,日军无法得到足够的战争所需,补给已经相当的困难。

第三,日军的对手强劲。

日军为了夺取盟军的反攻基地——印度东部地区英帕尔,以此威胁盟军重要的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战略态势,于1944年的3月到7月对印度英帕尔发动了进攻,英军自缅甸兵败撤退至此后,为了守住盟军最重要的战略补给基地,拼死保卫英帕尔,再加上盟军空中力量的强大优势,日军惨败,再无能力伸手印度。



综上所述,就是日本二战时没能占领印度的原因。


幸福是简单

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该先明白二战中日军为何能轻松占领缅甸却没能占领印度,要知道当时缅甸和印度可都是英殖民地,难道英国人厚此薄彼吗?

的确如此,缅甸当时在英国人眼里远没有印度那么重要,当时缅甸可以说被英国人几乎放弃了,所以日军能轻易占领缅甸,但印度却是英国人必须要死保的地方,所以日本难以占领印度。且听我来分析一下个中缘由。

1920年起,缅甸暴发了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运动,面对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英国人开始思考对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案,1937年英国把缅甸从印度分割了出去(十年后的蒙巴顿的印巴分治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以上是1937年之前缅甸邮票,当时只在英属印度邮票上加盖而成。

缅甸从印度分割出去后,虽然还属于英国,但英国只任命缅甸总督代管,而其大部分精力和兵力却放在印度,以上是1937年之后的英属缅甸邮票。

缅甸从印度分出来之后就面临日本全面侵华,面对日本凌厉的攻势,中国抗战陷入艰难的防御之中,当时国际援助中国的陆地通道就在中缅公路,英国人更不会为中国去坚守这条通道,因此在日军后来进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时,英国人放了我们的鸽子,把军队撤退到了印度,让远征军损失惨重。


湘平古珍邮馆

日本兵最怕跟印度兵肉搏战,因为印度兵拉屎都用手擦,满手都是屎,肉搏战的时候日本兵往往忍受不了印度兵手上粘的屎和尿骚味而被杀,所以日本军部后期一直在研究怎么破印度兵手上的屎,直到天皇宣布投降他们也没研究出来怎么破


手机用户孔二猪

二战时日本没能占领印度是客观事实,不过这和印度厉不厉害其实并没多少关系,而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大格局制约了日本向印度扩张的能力。

当时的印度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同美、英尚未开战,自然不会去打印度的主意。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了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由此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横扫香港、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关岛、威克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美、英军队被迅速从东南亚驱赶出去,日军飞机甚至轰炸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然而日军却没一直迟迟没进攻英属印度:当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呼风唤雨的全盛时期日军也只打到印缅边境就没再向西进攻,直到1944年3~7月才发动旨在进攻英属印度的英帕尔战役,此时日军早已走上下坡路,事实上英帕尔战役与其说是对英属印度的主动进攻倒不如说是对盟军试图解放缅甸的一种牵制行为,最终日军在英帕尔战役中付出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后不仅未能占领英属印度一寸领土,反倒在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的夹击下丢失了缅甸。那么日军为什么迟迟不对印度下手呢?

事实上日本不是没打过印度的主意,不过真要付诸行动却面临现实的诸多困难:尽管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的攻势可谓势如破竹,然而随着战线越拉越长日军的后勤补给越来越难以为继。日本只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却要支撑从中途岛到缅甸的漫长战线。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就一直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珍珠港事件后又要面对美、英从太平洋方向的进攻,事实上在占领东南亚后日军实际上已达到自己的扩张极限。日本根本无力在解决同中国的战争以及美军在太平洋方向的威胁之前再开辟印度战场,不要以为日军在同中、美交锋的同时能横扫东南亚就一定能拿下印度,事实上在战争初期日军之所以在东南亚战场势不可挡还是因为偷袭行动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印度的情况和东南亚不同——这里毕竟是英国在亚洲重点经营的殖民地,英军在这里的布防远比在缅甸、新加坡、香港等地更强大,即使不考虑英军在此的布防,光是印度庞大的体量也远非东南亚小国可比。如果日本入侵印度势必将战线大幅拉长,从而增加自己的后勤补给负担。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二战时印度还没有独立,它是以英国殖民地的身份加入的盟军,所以,英国有多厉害,印度就有多厉害。

印度是盟军在亚洲战场的重要支撑点,是中国战场的后勤基地,这里汇集了大量物资和军队,有美军、英军、中国远征军等精锐部队驻守,日军占领东南亚的计划并没有包含印度,但是因为进展太顺利,日军也想一鼓作气攻下印度,却在英帕尔遭到惨败,此时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因此作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