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正史记载的武周首都是长安?

历史干货君

题主说的没错,正史记载的的确是长安。十几年前的历史电视剧《大明宫词》,就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武则天用的最长的年号是“长安元年至长安五年”,她老人家最喜欢的古代宫殿就是有着“千宫之宫”之称的“大明宫”。

武则天当年有一段时间,为了摆脱“关陇”世族,营建了东都“洛阳”,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据住在那里,但是整个大唐王朝的行政中心还是在长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长安是“京畿府”,洛阳归属于“河南府”,这是其一;其二是长安是“京”,洛阳是“都(陪都)”,档次明显不一样。

其实大家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洛阳只是她为了摆脱伤心之地的一个临时住所,但是武则天的心永远在长安,因为这里代表她少年的踌躇满志,青年的满身抱负,中年的远大理想。长安在她心目中永远都是她的家乡,所谓“魂归故里”,她老人家最后也埋在了长安附近,并立下了一块儿“无字碑”,成为千古佳话。


武则天乾陵,总面积高达一百多万平方米,代表了我国帝王陵墓建设史上的最高水平。当年好多军阀动用了许多人力,也始终没有打开它。如今的乾陵,已经成为西安旅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被无数的游客所爱戴。


大唐神都

某地人很高潮啊?历史贼果然什么都偷

一,武则天称帝于洛阳

二,武则天定神都于洛阳

三,武则天建武氏宗庙于洛阳

四,武则天建天子明堂于洛阳

五,武则天还政李唐于洛阳,病逝于洛阳,一生大半在洛阳


某地人天天诋毁武则天,争起都城来可不含糊啊

老规矩,上文献,摆证据

《新唐书 本纪第四 武则天》: (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旗帜尚白,易内外官服青者以碧,大易官名,改东都为神都。改朝换代的前奏,变五德,立新都 (垂拱)四年正月甲子,增七庙,立高祖、太宗、高宗庙于神都。庚午,毁乾元殿,作明堂。

(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国号周。大赦,改元,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为皇孙。丙戌,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天授元年十月)改唐太庙为享德庙,以武氏七庙为太庙。只有首都才有太庙 《旧唐书 本纪第六 武则天》: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拿史实讲证据

因为全唐书中记载的————武周首都是长安。

正史明确记载(《全唐书》):武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才诏告天下,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长安为西京,神都洛阳为东都。大家都知道“京”大于“都”!这是常识!

武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武则天驾还京师长安,对含元宫进行整修,改名为大明宫。改元"长安",住大明宫。武周一朝的皇宫正殿始终是长安城 大明宫!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六月,令武三思在雍州永安县营造凉宫,后改为永安宫。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六月,东突厥国可汗默啜遗使臣到帝京长安大明宫,向武则天提亲。

武则天在帝京长安城大明宫还接待宴请过吐番、日本使节。另外老臣魏元忠遭贬也是发生在京师长安大明宫。

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月(《全唐书》卷237,第3031-3032页。),武则天一直在长安临政,直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月,武则天才摆驾到东都。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十月武则天得重病,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大周朝(武周)结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二月,武则天病死,大周朝(武周)以长安为京,历时15年。





历史干货君

武则天的发迹肯定是在长安,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是,武则天真正掌权之后,她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洛阳。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武则天画像

根据传说,武则天在长安时候曾经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唐高宗原来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以至于武则天在长安的时候经常做噩梦。后来,武则天来到东都洛阳以后就能够安寝了。于是,武则天干脆就在洛阳不走了。

事实上武则天之所以长期生活在洛阳,并非是传说中的那么荒诞不经。首先,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向东、向南移动,长安周围经济不断衰落,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朝廷也不得不向东方迁移。早在隋炀帝的时代已经是如此了。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城之后,又修建了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就是洛阳。之后隋炀帝长期在洛阳而不是在长安。同样,唐朝建立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时期,他们经常住在洛阳,就是看中了洛阳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刘晓庆扮演的武则天

其次,武则天迁都洛阳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李唐皇室出身于关陇贵族,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就是李唐皇室的根据地。武则天更多地依靠的是庶族地主的力量来夺取政权。为此,武则天也想尽可能远离长安。武则天登基就在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明堂复原图

但是后来,武则天晚年的神龙政变中,唐中宗复位,武则天在临死前自己下诏去帝号,以则天皇后的名义下葬乾陵。李唐皇室在恢复大唐江山后,对武则天特别难于处理。毕竟那是唐中宗、睿宗皇帝的母亲,唐玄宗的祖母,后来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后代。从根本上否定她,对后世的帝王来说肯定是难堪的。但武则天曾经夺取了大唐江山,而且还差一点就把江山交给了武家人。所以,他们对武则天尽可能地淡化处理,这就是乾陵无字碑的原因。而洛阳城留下了太多的武则天的印记,比如明堂、天枢等等,后来明堂被拆掉了上面的最高层,以降到符合陪都的地位。后来唐玄宗干脆就不来了。而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更是不敢于离开长安的根本之地前往洛阳了。

到了宋代以后,宋朝人们否定武则天就毫无禁忌了,她被认为是牝鸡司晨的典型,绝对不可容忍!在宋朝的历史书写中,根本就不承认武则天的帝号。武则天统治下的大周朝依然被认为是唐朝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话,武则天所改的神都就更是不会被人们承认。既然不承认武周政权,那么作为唐朝的正式法定首都,始终都是长安。武则天统治期间,也应该是以长安为首都。虽然实际上,武则天时期的长安虽然还是首都,但地位是低于洛阳的。

今天的明堂天堂景区


野叟杂谈

唐朝建立后定都长安。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此后唐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晚年病死在洛阳。“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李治临死的时侯还要求武则天把自己安葬在长安。武则天称帝后于光宅元年(684年)正式定都洛阳。改称神都。690年,改国号周,改元天授在洛阳设明堂,武氏七庙,正式登基。关于武则天为什么定都洛阳问题,有一种说法是当初武媚娘设计害死王皇后,和萧淑妃。淑妃临死时说:愿来世阿武为鼠,我为猫,生生扼其喉。”所以长安宫中常闹猫。武媚娘因为害人心虛,不得以远避洛阳。当然,是乃戏言。武则天定都洛阳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形式决定的。关中地区原是发达农业区,自西周至汉唐先后在此定都。唐朝初年天下安定人口激增。关中地区"地狭人稠,耕植不搏。”"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唐高宗李治在荒年多次率百官就食洛阳。还发生过途中卫士饿死现象。天授二年(691年,“徙关内雍,同等九州戶戶数十万以实洛阳”洛阳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有伊,洛,河,济四水交汇自古就是中国最发达农业区,人囗稠密,政治经济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武则天定都洛阳主要是避开关陇贵族集团的势力。武则天晚年大臣张柬之拥李显复位,史称神龙政变。发生在洛阳天神宫长生殿。李显在天神宫称帝恢复李唐旧制。705年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驾崩。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与高宗合葬乾陵。李显又迁都长安。



关东侠客

不管历史,但我今天先说说一种人。

打着问题达人的名号和地域特色的名称,一股脑贬低甚至否决异己的人,可怕,可悲。

见得多的就是老说人家蹭自己的热度,难道人家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以你为前提吗,都必须比你低一头吗?

想想自己,看看别人,山外有山,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有厉害的比你多的是,只是保持低调而已。


御龙传卿

武则天出生在长安,“洛阳”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只是陪都而已,武则天为了摆脱关陇集团,所以就暂居洛阳执政,但是武则天在晚年彻底摆脱了关陇集团的时候还是回到长安,最后和唐高宗葬于陕西乾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