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联网形态改变,BAT三大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汽车联网形态改变,互联网业者所扮演角色从Tier 2走向Tier 1

若将智能网联汽车拆成单一车辆智能化发展与联网服务两部份来看,腾讯与阿里皆较着力于联网服务,此亦为目前互联网业者较容易切入汽车市场的环节,只是以往多系以Tier 2角色为车载娱乐系统(Infotainment)提供软件与应用服务,随着汽车联网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资通讯业者已开始以Tier 1角色直接与车厂合作。

自动驾驶联网形态改变,BAT三大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改变,可从车辆联网方式的改变来看,目前车辆联网方式可分为3种,包括自建连线(Built-in)、透过手机连线(Beamed-in)与手机带入内容(Brought-in)。

自建连线(Built-in)是透过嵌入式的远程讯息处理单元(Telematics)来实现联网,主要透过应用程序订购费用来获取服务收入,此类应用在美系车厂发展已相当成熟,包括Ford Sync、GM Onstar等系统皆已行之有年,但在中国的发展则较为缓慢,目前阿里与腾讯皆是朝此方向发展,透过Built-in方式推出车载系统,整合其于大数据、云端运算与人工智能等平台资源,透过用车场景的数据收集,针对车辆联网所衍生的智能语音、出行、社交或支付等应用服务进行推展。

透过手机连线(Beamed-in)是指使用驾驶(或乘客)手机的蓝牙或USB与车载系统连接,使车载系统保持连线状态以获取系统更新及各式联网应用服务,此作法可说是自建连线全面渗透至汽车前的过渡方式,也是目前车辆联网的主要作法,例如Microsoft与Ford合作的Service Delivery Network即属于此类。

手机带入内容(Brought-in)则是指将手机的应用程序透过车内的人机界面显示于车辆上,亦为目前手机作业系统两大阵营觊觎市场,分别推出Apple CarPlay与Android Auto,但对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而言,在Android Auto或Apple CarPlay上提供应用服务,对于用户数据的掌握程度相当有限,故其理当希望直接切入底层系统的开发,以全面掌握用户数据。

正如上述原因,使Built-in成为阿里与腾讯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切入口。

自动驾驶联网形态改变,BAT三大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自动驾驶BAT三大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尽管腾讯、阿里以往发展的路径系着墨于底层数据互通的平台建立,连结既有云端服务或衍生出新的车载应用,但随着与车企合作的关系的改变,腾讯也开跨入自动驾驶的发展。

腾讯于2017年底才对外透露其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发展路线,但在2016年自动驾驶实验室就已成立,且2017年腾讯也陆续宣布入股Tesla、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并投资智能电动车企AIWAYS、Zoox、Drive.ai等,从资本面向积极进行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

目前BAT中,仅阿里尚未宣布获取路测牌照讯息,然其亦于2018年4月宣布人工智能团队iDTS已展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已于阿里园区内展开自动驾驶路测,预计杭州地区路测牌照发放后,阿里亦将名列其中,届时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将形成BAT三大生态系统。

先不论各家技术发展的异同,观察其现有合作对象仍系以中国本土品牌为主,在中国汽车市场外资股比开放之际,有望透过更多的自动驾驶技术资源累积,提升中国自有品牌的竞争力。

文丨拓墣产业研究院 林雅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