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美起来

村道两旁的花坛里长满了青翠欲滴的金叶榆、四季玫瑰、小叶黄杨等植物,映衬着各家各户整洁靓丽的宅院;村民们聚在门口,手里干着杂活,轻松地聊着天……如今,当你走进甘肃省兰州市,很多时候都能看着这样的情景,一个个美如画的乡村里,古朴静谧与现代文明、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崭新画卷。

“和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声,我们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全力奋进。”兰州市委农办主任李明珊说,近年来,兰州市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立足优势,深挖本土资源,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村制宜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着力完善农村发展基础、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提升村容风貌形象,打造了一批集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美丽宜居乡村。

强化支撑打造美丽“内核”

日前,在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仁和村,已担任副镇长的仁和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兆成说,近年来,仁和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精细化设施农业,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产业做强了,村民富裕了,大家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提升村庄“颜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村庄美不美关键要看村民心里美不美,村民心里美不美关键看有没有富民产业、收入好不好。只有产业兴旺了,美丽村庄才是由里到外真正美。”兰州市委农办的相关负责人说。

拓展载体打造宜居人家

说起美丽乡村建设,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柳树村村民张德义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的居住条件一下子上了个台阶。以前是旱厕,现在政府帮我们改成水厕,既干净又没有异味。”张德义说,为了方便群众,村里花3万元专门购买了一台抽污车,与水厕配套建设的化粪池装满后,村民只需要打个电话,抽污车就会上门服务,抽取出来的污液经过处理可作为肥料还田……

创新模式破解投入难题

创新发展模式、破解投入难题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为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兰州市坚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展开探索。

榆中县浪街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忠说,村里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榆中浪街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村集体企业,动员群众以闲置的资金、宅基地、房屋、承包地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村集体企业,由企业统一管理经营,按股分红,盘活了农户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目前,村里利用这种模式,已通过入股等方式筹措投入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建设特色小吃街、农耕博物馆、民俗院落等23个项目。

“家里1.2亩土地入股给了浪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核桃,现在我除了能领到6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每年还能拿到一笔股金分红。”浪街村贫困户王明信说,“不仅如此,妻子目前在核桃园打工,每月还有工资收入2100元,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