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熟悉前幾年發佈會的小夥伴一定對“黑科技”這個詞不陌生,這個從雷軍口中流出,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宣傳語已經被用爛,沒法再刺激消費者眼球的時候,手機廠商們又開發出了更加令人驚歎的宣傳語——“嚇人的技術”。

這次”嚇人的技術“到底是真嚇人呢,還是僅僅停留在宣傳上?

看完今晚華為發佈的”嚇人的技術“,我們來小小地”階段性“總結一下。


錘子——“防止會場嚇尿你們”

作為手機營銷第一狂人的羅永浩,從上個月底開始就頻頻造勢。先是515之後,蘋果會瘋狂抄襲錘子;之後又說在515發佈會上,絕對嚇尿大家。其中不乏:“革命性的產品”“顛覆世界”“滅掉蘋果微軟”等等 。搞得像模像樣,好像真有什麼猛料。

總之,錘子商城上架了三款成人紙尿褲。羅永浩說,本來想在515發佈會上給每一位買票前來的人準備一包,但後來想這麼做有點玩過了。但似乎他對“嚇尿你”這件事並不死心,於是,錘子給上架的三款紙尿褲配備了一句文案——“驚喜時刻的清爽法寶,有助於情緒劇烈波動時保持體面”。

如此一來,很多消費者都對老羅表示期待。不過發佈會之後,錘子”革命性的產品“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不過暫且不說堅果R1和堅果 TNT 工作站到底怎麼樣,老羅的營銷目的算是達到了,”嚇不嚇人“已經不重要了。

在老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都加入了這場”嚇人“的戰鬥中。


華為——“嚇人的技術我有很多,想學嗎?”

5月23日,餘承東發佈了一條微博,稱華為將在榮耀手機6月推出的全新產品上使用“很嚇人的技術”。 這項“很嚇人的技術”是華為2018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技術,是華為技術的重大突破,它將通過底層技術大幅提升產品的性能體驗。有了“很嚇人的技術”,其他手機速度跟華為手機的速度相比,就等於是“地上跑”和“天上飛”的區別。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結果發佈會之後,大家都知道了,嚇人技術是GPU Turbo,號稱“GPU渦輪增壓”,減功耗升性能。GPU Turbo屬於系統優化,不只是旗艦機,中低端機一樣可以用,這樣來看就和餘承東所說的軟硬結合的底層革命有些出入了。

由於不是此前很多人猜測的重寫了虛擬機或直接採用類似蘋果iOS系列的處理方式,讓應用直接運行在編譯器上的“全新革命”,這點讓很多人失望。到底算不算得上”嚇人“呢?誰也不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也就華為的“嚇人”算是比較靠譜的了。


小米——”嚇人的技術一頁紙都寫不下“

自從,華為在微博宣傳自家”嚇人的技術“。很快小米就坐不住了,小米的林斌號稱發佈的小米8有很多“嚇人的技術”,還專門出了一張海報,海報上”嚇人的技術“佈滿整頁紙,還說”一頁紙不夠寫“。

如此的說法自然也受到消費者們的關注,但是結果呢?

小米8發佈之後,多少消費者在吐槽小米8”像素級抄襲IPHONE X“。再加上原本主打賣點在發佈之前的很長時間就已經曝光的差不多了。更加讓小米尷尬的就是米8探索版才搭載真”牛逼的技術“,但是目前卻買不到。有得相同的技術,隔壁廠商卻早已實現,並且即將發佈量產版。

小米這次“嚇人的技術”看起來並不嚇人,在暴力海報的宣傳下反而感到有點滑稽。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聯想——“別害怕,嚇人的東西,都是聯想出來的”

小米剛宣佈自家嚇人的技術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聯想手機就迅速參戰並終結了這個話題——聯想發佈一張簡單的海報,上書幾個大字:“別害怕,嚇人的東西,都是聯想出來的。”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這一出直接讓各廠商看呆了,聯想此言直接指出“嚇人”那是低級技術,“聯想出來的”才是真正的技術。

結果呢,這和前期造勢的落差是顯而易見的。說好的“突破技術極限”,實際上還是一款主打性價比的中端機型,並且整場發佈會上的“尬吹”,也讓人無所適從。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為什麼“驚喜”變“驚嚇”?

縱觀2018年的手機市場,廠商們都在抱怨銷量整體下滑,消費者換機需求更加理性。

這下可好,加強營銷手段可能是許多廠商們為數不多的手段,甚至有的廠商會選擇”犧牲“一定的品牌效應,不惜一切代價在宣傳上造作一番,不可謂不努力。

只可惜有的廠商沒有認清自己的窘境和外部的困境,用力過猛,”嚇人的技術“反而招致消費者的吐槽,甚至表示受到了”驚嚇“ 。

營銷的本意是好的,但越來越多的廠商都開始喜歡誇大其詞的“老羅式”營銷,一個比一個狠,搞得手機圈的整體氣氛都變味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再一次“免疫”了這個流行詞,還順帶加深了一些廠商的壞印象。

其實這些“嚇人的技術”到底嚇不嚇人我不知道,但是發佈會上突然一驚一乍,大喊XXX,這個確實挺嚇人。作為發佈會的看客,面對廠商“嚇人”之後的集體尷尬才是對廠商最致命的一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