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提到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每个人都会想到这样的描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的确,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西南边陲到黑龙江畔,在历史上我军都取得了优异的战果,鲜有失败的战例。

如果硬要我们回忆,那么1979年,成都军区50军150师遭受的重大失利,可以说是我军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但当我们开始讲述这一事件之前,我们要先回顾一下53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事情——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布取消军衔制,这一决定埋下的伏笔。

1965年5月,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全军从6月1日开始正式取消军衔制。具体取消的内容不仅仅是军衔,还有军服和男女军人的标志等等。在此以后,中国的军服进入了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时代。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此后,不论职位高低,岗位的区别,所有人都穿着者65式军服,唯一的区别是,军官的衣服有4个口袋,士兵有两个口袋,这就是部队里所谓的“四个兜”与“两个兜”。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取消军衔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我军的军衔制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在60年代与苏联交恶后,出现了对于这一制度反对的声音。

同时,在当时的思想下,强调军官与士兵平等,因此对于军衔制也有着非议。因此,在1965年,军衔制正式取消。

关于军衔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在复述,它除了荣誉以外,更有着很强的指挥如服从属性,和平时期,这一特点并没有被显著体现,而在战时,由于军衔制的取消,很多问题便接二连三爆发出来。

这其中,就有我们开文所讲的,1979年50军150师遭受的重大失利。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我军第一轮攻击波便投入了二十多个步兵师,势若排山倒海,地面炮火的猛烈程度超过了越战时美军的水平。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至3月2日,我军攻克越北重镇谅山,越南首都河内门户洞开,整个红河三角洲已无险可守,但根据战前即已制定的作战计划,我军停止攻击动作,对外界称“达到了惩罚目的”,随后逐步安排撤军事宜。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此时越方手中的我军战俘不到40人,多数是丧失战斗能力的伤病员,而我方俘获的越南武装人员却有数千人之众。

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灾难却悄悄降临。

在开战伊始,第50军战前从重庆开赴前线,最强的149师(原二野18军52师)开战后由13军指挥从云南攻入越境,148师在广西边境驻守,牵制越军一个主力师使其无法东援高平。

而50军150师则按兵不动,担任战役预备队。3月5日以后,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出境的部队陆续回撤,沿边各地群众纷纷搭起凯旋门欢迎英雄归来,这情景让没出境的部队感到脸上无光。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于是该军一再请示,坚决要求让部队走出国门,到实战环境锻炼。广州军区前指觉得战事已近尾声,估计再无硬仗可打,遂同意150师出境掩护友军撤退。50军数名副军职领导组成指挥组率150师出征。

不过150师确实是仓促上阵:苦练多年的老兵大多已在战前被抽调到其他参战部队,补充来的新兵入伍仅数月,仍是满脸稚气,大部分连排级军官是刚刚提拔的,有的刚刚调来,还来不及认识本连战士,有的连队竟无一套完整的战区地图,有的士兵出发时穿着塑料凉鞋(应该是适合山地作战的高腰防刺防滑解放鞋)。尽管如此,全师官兵仍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可是,士气高昂的150师在进入到越南境内后,马上遭受到了迎头痛击。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3月11日中午,在越南高平市以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150师448团突然遭遇从河内赶来参战的越军精锐部队,越军熟悉地形,富有山地丛林作战经验,指挥官判断准确,部队行动坚决果断,战至12日下午,150师448团前指及二营的退路已被切断,四周要点大多被越军抢占。

448团团部不负责任地作出了各单位分散突围的决定,但由于部队之前彼此陌生,同时没有军衔作为标准,导致指挥分散,没有明确的统一意见,最后,该团前指、二营、一营1连、三营8连等部陆续被越军分割包围,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枪支407枝,其中200多人先后被俘,包括团参谋长、二营教导员以及十多名连排长。最可耻的是,8连负责干部冯增敏,李和平带领连队集体投降。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方的名单上,我方战俘共有239人,其中448团就占了202人。同时仍有300多名将士被列为失踪人士,从此消失在热带雨林中了无音讯。

毫不掩饰的说,这次,可以是我军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败仗。

150师448团的这次失败,也被越南方面列为最大的一次胜利,从此大书特书宣传了起来。

从这次战斗乃至整场战役来看,我军也深深的认识到军衔制度等于军队尤其是基层军队在战斗中的指挥服从的重要性,它保障了战场秩序和建制完整,因此在80年代后期,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努力,我军正式恢复了军衔制度。

53年前的这项决定,为近40年我军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