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9年包粽贈鄰里,廣州74歲阿婆開班傳授“外婆粽”祕方

端午節即將到來,家住天河區康城社區的街坊們又陸續收到“外婆粽”。連續9年,今年74歲的盧貞華都會為鄰居送上親手包的粽子,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外婆粽”。

其實,樂於助人的盧貞華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去年做了手術後,曾經能包2000多隻粽子的巧手,今年只能包數百隻,但她依然樂此不疲。

坚持9年包粽赠邻里,广州74岁阿婆开班传授“外婆粽”秘方

開包粽培訓班傳授“康城第一粽”秘方

豬肉、花生、粽葉……盧貞華的客廳餐桌上擺放著各色食材。只見她把兩片粽葉交叉摺疊成漏斗狀,舀一勺糯米鋪在粽葉內部,再捻幾片豬肉,卷一片粽葉封口,最後用繩子纏繞拉緊捆好。兩分多鐘,一隻粽子就完成了。

坚持9年包粽赠邻里,广州74岁阿婆开班传授“外婆粽”秘方

自此,在女兒的鼓勵下,她嘗試在社區裡開設粽子培訓班,傳授“康城第一粽”的獨門秘方。包粽子時,坐在一旁的小孫子經常喊“外婆”“外婆”,久而久之,鄰里街坊也都這麼親切地喊她。

每逢端午前夕,“康城第一粽”就會成為搶手貨,最早的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預約了。盧貞華會拿小本子記下每家需要的數量和口味需求,並給他們排號。今年6月5日,她開始開工包第一批粽子,從選料到包裹,每個環節都認認真真。比如粽子最精華的“大塊肉”,一定要選肥瘦相宜的五花肉,提前一夜用醬油醃製。包粽子前肉裡撒上幾滴芝麻油,濃香撲鼻。鄰居廖雪梅說:“她去糧油批發市場親自挑選糯米,該買圓糯米還是長糯米,心裡都有個譜,花的還是她自己的錢。”

今年再次如期收到“外婆”的粽子,鄰居們道謝聲不斷,紛紛大讚盧貞華的手藝。有戶人家收到嘉興粽、肇慶裹蒸粽等天南海北各色粽子,但依然感嘆“都沒有‘外婆’的粽子好吃。”

坚持9年包粽赠邻里,广州74岁阿婆开班传授“外婆粽”秘方

患帕金森病八年 助人中找快樂

在外人看來,盧貞華永不知疲憊樂於助人,一定身體健康、幹活帶勁。但實際上,她是一位已確診帕金森病8年的患者。

去年年底,盧貞華因病進行了一次大手術,身體不比往常,以前自己可以打車去市場買十幾斤糯米,現在提不動了,包好的粽子也沒法煮好再送上門。

即便如此,她依然堅持包粽子:“長期患病心情會壓抑,我感覺自己與病痛抗爭的過程,就像在蜘蛛網上行走一樣,必須要很努力掙扎,與大家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會好很多。”

今年,鄰居們體貼盧貞華,將她請進家裡“指導工作”,一起包粽子過端午節。前天她們包了40只,昨天包了200多隻。盧貞華一雙手絕不服輸,每個環節“穩準狠”,捆粽子時力氣大大的,防止“露餡”。“早上5時就起床準備包粽子的用料了,儘管有時腰痠背痛,但想想這是送給大家過節的一份心意,心裡就很高興。”她說。

每年端午節,盧貞華還跟隨義工隊把粽子送給社區的獨居老人和安保人員。每年在社區舉辦的重陽敬老百家宴時,她還包好粽子獻給老人們,“康城第一粽”成為百家宴最受歡迎的品牌。

坚持9年包粽赠邻里,广州74岁阿婆开班传授“外婆粽”秘方

15年來幫鄰里義務“縫縫補補”

盧貞華不僅是粽子“能手”,而且還是裁縫“巧手”。15年來,她活躍在社區義工一線,發揮自己專長為鄰里服務,2016年她和丈夫還被授予“康城十年義工紀念章”。

盧貞華的裁縫手藝在康城社區一個由退休老人組成的“縫縫補補”義工隊大放光彩。社區義工隊有上百人,每到週三下午,他們都會聚到一起,在社區工作室裡幫街坊鄰里裁剪衣服。

“阿姨,可以幫我縫個紐扣嗎?”“阿姨,可以幫我把小孩的名字縫上幼兒園的班服嗎?”每個星期,義工隊的“生意”非常繁忙,大家就把衣物數量和住址門牌號記下來,防止衣物弄亂了。

盧貞華說,現在用的縫紉機都是隊員們從自己家裡捐出來的,“一針一線”也全是從日常生活當中“摳”下來,如今一個塑料箱裡面已裝滿了各色針線,各款紐扣應有盡有。

像義工隊成員一樣,盧貞華老而彌堅,儘自己所能做好高齡老人的關懷工作。盧貞華說之所以一直活躍在義工第一線,是因為“小時候母親和奶奶等上一輩就教育我做人要有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