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黔森做客广西民大趣谈文学与影视

欧阳黔森做客广西民大趣谈文学与影视

如何把文学作品变为影视作品?如何把主旋律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2018年6月11日,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省文联主席、著名剧作家欧阳黔森做客广西民族大学,与数百名师生畅谈其对“当今文学与影视联袂的思考”。

欧阳黔森生于贵州铜仁,他的文学与影视创作大都围绕贵州这片热土展开,他真诚地说:“我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极其强烈,宣传贵州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数十年,坚持主旋律创作的他,既是一名专业作家又被业界尊称为“金牌编剧”。其文学与影视作品《雄关漫道》《绝地逢生》《云下的日子》《奢香夫人》等分获大奖并深受观众喜爱。

让“高大上”的主旋律作品“接地气”

讲座现场,欧阳黔森从他创作的第一部主旋律影视作品《雄关漫道》聊起。他笑称,自己的编剧工作真正是从“零”开始——要拍了还没有剧本。没有剧本怎么拍?形势紧、任务重,他只好边写剧本边拍戏,从5月1日开机到10月在央视播出,他们创造了国内电视剧拍摄速度之最,赶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70周年这个节点把片子献给了全国人民。经历完这场“苦战”,他整个人瘦了18斤。

片子播出,收视率奇高,每晚8点打开电视收看《雄关漫道》,成了当年百姓生活的风潮。为何这部剧能够如此调动观众情绪?“因为真实。”欧阳黔森称,“我早年曾做过地质队员,那8年我用双脚体验生活,走过最艰苦、最荒凉的地方,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早已深入我心,只要我用镜头真实地去表现,观众很难不被打动。”

不单是《雄关漫道》,在后来的《绝地逢生》《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等剧作品中,欧阳黔森总能够将宏大的主题融入扣人心弦的情节,将“高大上”的主旋律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被业界誉为“讲故事的高手”。

欧阳黔森做客广西民大趣谈文学与影视

掌握影视剧创作话语权的“文化战士”

其实,《雄关漫道》的制作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当年,片名刚定,便引发了各界激烈的争论,一种声音认为,既然“雄关漫道”四字属于引用,不引用完整便是不妥。“当时,省委宣传部命令我改,电视台要求我改,导演和王蒙老师建议我改,我都不改。‘雄关漫道’释放出来的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情怀,是我这个‘文化战士’的坚持。”12年后的今天谈及此事,欧阳黔森依旧热血不减。

不仅如此,欧阳黔森在片场也是出了名的说一不二,拍什么,如何拍,他都要亲自定调并严格执行。“如何保证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就是文学编剧必须在导演之上,编剧要掌握话语权,不能被导演或其他利益牵着鼻子走。”

他坦言,签订合同时他会有明确条款,当各方有争议时以他的意见为主。“为作品负责的人是我而不是投资商。我是编剧,不是枪手。”他表示,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要在作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图,就要捍卫文本、人物和语言。“我始终坚信弘扬真善美的优秀影视剧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如果一切跟着市场走,仅仅以商业眼光来创作影视剧,怎么能拍出好作品?”

欧阳黔森做客广西民大趣谈文学与影视

用文学家的才华在影视圈独树一帜

“文学家进行影视创作有优势。”关于如何把文学作品变为影视作品,欧阳黔森认为,好故事是好影视剧的核心,剧作家最该花心思写出好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的语言能够引发矛盾冲突,让观众不自觉地随着剧中人经历、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