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历史价值

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

乾隆通宝”当时发行时间较长,铸量极大且加之流传至今时间较短,所以多数价值低廉。但乾隆的雕母和母钱因流传数量极少,现在以是收藏家们青睐的对象,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浙局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铸乾隆通宝钱。其钱制式几种,除雕母珍贵外,入谱品还有一式即“试铸折二型”钱亦属珍稀品种。此外,还见宽缘常平式,也属定级偏高者,余皆普通。

古钱因其性质关系,以及铸局铸期等关系,往往呈现多式和史铸量不等的情况,加之使用传承中的损失原因,导致对其的认识往往难以穷尽,各泉谱亦难以尽载,各泉家无非通晓。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这不,检点愚帐中所藏,早年就曾猎获一品诸谱失载且十分罕见的宝浙局乾隆通宝大型阔缘钱。该钱从三相一材上看,当难以存疑,故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一番,孰是孰非,一看便可知晓。

首识书相。清晰可见,本品面汉文“乾隆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背满文“宝浙”二字。其面文书写中规中矩,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整体书相端庄自然,具备典型的乾隆通宝风格,亦与该钱“宽缘常平式”书相有较高相似度(大小缘阔度不同)。故,无需细表,本品由书相审视,当为宝浙官炉出品,其门可开。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铸制规整,其直径约为30.8毫米,重约12.68克,厚薄适中稍趋厚实,属大型亦与折三型钱相当。其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其中,外缘正面上方,略见失圆,乃铸凹修整未完全到位之故,此外其面锉痕密布却较为明显。续观字廓,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不难看出,其缘甚阔,而非通常宽缘,谱未见录。由此,观铸识体,不再赘述,本品制式特别,然却具官炉之铸相,此门得开矣。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再察锈相。一眼可见,本品乃熟坑锈相。其薄蓝锈裹缚,地章灰土垢覆盖,锈色自然,分布深浅相间,老土垢紧实附着。续察其材质,乃红铜质地,铜色老旧,包浆纯真,踏实不虚。显然,本品之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无异无邪,开门锈相可断。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本枚“乾隆通宝大阔缘”钱,三相一材,真实可靠,伪难为之,曰其开门见山之品,当难二话。就目前来看,矣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本品在收藏实践中可谓凤毛麟角,很难觅见,应属一枚难得的宝浙乾隆通宝珍式,并无妄言。而正因为其遗存甚少,加之如此大阔缘在乾隆钱系中极为少见,以愚见推断,其当为试铸之品,与谱载折二型钱类之,无非发现并公开披露晚,并导致早前诸谱泉家未能将其入谱记载而已矣。

《乾隆通宝大型阔缘》珍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