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晚年的惠普爾(Wikipedia)

命途多舛的童年

1878年8月28日,惠普爾出生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小鎮裡。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鎮,2010年的常住居民只有一千多人。惠普爾的爸爸、爺爺都是醫生,爺爺還是當地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又是一個出生在醫學世家、順理成章子承父業的故事!但惠普爾並沒有這樣的運氣。

他剛滿兩歲的時候,年輕的父親就被一場來勢洶洶的肺炎奪去了生命。同一年,他的外公外婆去世。過了一年,他的爺爺也不幸病逝。美滿的家庭忽然分崩離析,只剩下奶奶、媽媽和他三人相依為命。

惠普爾的媽媽和奶奶希望將他培養成像爸爸和爺爺那樣的人,在她們精心的養育和鼓勵下,惠普爾成了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青年。他愛好運動,爬山、滑雪、狩獵樣樣精通,並曾經說運動就是他精力充沛和長壽的秘密。從高中的暑假期間,他經常在藥店裡打工補貼家用,最終還考上了耶魯大學。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惠普爾出生的舊居,建造於1837年,如今已經成為了紀念館(wikipedia)

“我只是一個教師”

本科畢業時,成績優異的惠普爾獲得了榮譽學位,媽媽很希望他能去醫學院深造,但他知道家裡經濟狀況不好,決定先工作一段時間掙錢。於是,畢業後,他來到紐約的一間軍事學校當老師,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不僅教數學和科學,順便還兼職當體育教練。

這份老師的工作不過是權宜之計,但是教書卻永久地成為了惠普爾最大的愛好。一年後,23歲的他攢夠了學費,考上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四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碩士學位,並留下成為了一名講師。之後,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作了,並一步步地從講師升職到了教授。雖然他此時沒有發表太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他在學生和同行之中都有著很好的口碑。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在上課的惠普爾(rochester.edu)

1921年,羅切斯特大學準備開設自己的醫學系,校長專門坐飛機來拜訪惠普爾,想將他請去就職。他開出來的條件實在太過誘人了:他願意提供充足的資金,給予惠普爾足夠的權利,讓他從無到有籌建一個新的醫學系。這也與惠普爾的理想不謀而合:他一直夢想著要將基礎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的技術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授給學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他欣然接受了工作邀約。

1925年,經過四年緊張的籌備,羅切斯特大學的醫學系招收了第一屆學生,而惠普爾也在這裡一直教書到1955年才退休。晚年在自傳裡,他回顧自己的榮譽時,並沒有將過多的筆墨放在諾貝爾獎上。在各種各樣的頭銜裡,他最以自己的教師身份為榮:“人們會怎麼樣記住我?他們會記得我是一個教師。”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1950年,72歲的惠普爾給學生上課(rochester.edu)

多吃肝臟的好處

惠普爾認為貧血很可能是營養不良導致的,於是,他希望能夠找出改善貧血的營養元素。他建了一個動物房,不停將各種食物餵給患有貧血的實驗犬,並記錄它們的病情變化。這種方法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無異於大海撈針。另外,要記錄實驗犬吃喝拉撒的一切細節並進行分析,工作也非常繁瑣。但幸運的是,惠普爾很快就找到了有用的食物:豬肝。

之後他重複了實驗,並發現,豬牛羊的肝臟都能改善實驗犬的貧血狀況。他將實驗數據整理發表,並用營養學知識推斷這是肝臟中鐵元素的作用。很快,哈佛大學的兩位教授,喬治·邁諾特(George Minot)和威廉·墨菲(William Murphy)覺察到了這項發現的重大之處,馬不停蹄地著手在惡性貧血病人身上試驗,並飛速地證實了惠普爾的發現。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從左到右分別是惠普爾、邁諾特和墨菲(諾貝爾獎官網)

惡性貧血是一種非常難治的病,發病率較高,平均每一千人中,就有一個惡性貧血患者。他們極易疲倦,還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手腳發麻、胸痛等症狀,因此基本上喪失正常的工作學習能力。邁諾特和墨菲計算出了每日需要服用的肝臟分量,惡性貧血患者只要按著食譜吃,就可以改善病情甚至達到治癒,這就是貧血的“肝臟療法”。

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的惠普爾(右二)(rochester.edu)

---------------------------------------------------------

人物小檔案:

喬治·惠普爾George Whippl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George Hoyt Whipple, George Richards Minot and William Parry Murphy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liver therapy in cases of anaemia".

193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獎理由:貧血的肝臟療法的發現。

這些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的故事,同樣值得您一讀:

◆1901年 貝林:演繹“窮小子逆襲記”

◆1902年 羅斯:入錯行的夢想家

◆1903年 芬森:追逐陽光的日子

◆1907年 拉韋朗:瘧原蟲的發現者

◆1911年 古爾斯特蘭德:因為他,愛因斯坦差點丟了諾獎

◆1912年 卡雷爾:血管縫合之父

◆1914年 巴拉尼:最“大牌”的戰俘

◆1919年 朱爾・博爾代:終生效力巴斯德研究所

◆1923年 弗雷德裡克·班廷: 前半生上演“學渣”逆襲

◆1928年 夏爾•尼科勒:贏得諾貝爾獎前,他差點死在異國監獄裡

◆1929年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白米飯可能有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