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5月30日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印太司令部)。菲利普·戴维森出任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印太战区也成为美军全球六大战区中覆盖区域最大的战区。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早自2010年开始,“印太”便成为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战略分析家和政治精英积极倡导的概念。现在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国防部长马蒂斯称这次更名是为了“反映印度洋在美国战略思维中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联系正在增强。”

此前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军众多联合司令部中责任区最大的一个,所属战区面积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半。而美军对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介入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早在1800年,由于法国私掠船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造成严重威胁,美国海军“国会”号就抵达西太平洋地区进行巡逻。1819年11月3日,“国会”号再次抵达西太平洋,并北上进入珠江口,成为第一艘与中国发生直接接触的美国海军舰只。1821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建立第一个分舰队——太平洋支队。1835年,美国海军成立东印度支队,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展海上活动。

19世纪40年代,东印度支队的两艘战舰曾驶入东京湾,试图与日本建立联系,但遭到德川幕府的驱逐。1852年2月,美国政府任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为东印度支队司令,率领舰队重返东京湾展示武力,最终迫使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打开了日本国门。舰队中的黑色近代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因此被称为“黑船事件”。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此后,美国大力发展海军力量。1882年开始,美国国会批准建造数艘装甲巡洋舰。1892年,美国国会批准建造3艘战列舰,随后又追加了5艘,这使得美国海军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世界性海军强国。

1898年,,美国对西班牙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了菲律宾、关岛和西班牙所属西印度群岛,开启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和构建基地体系的进程。1902年,美国将其1868年成立的亚洲支队升级为亚洲舰队,并于1907年将亚洲舰队改编为其新太平洋舰队的第一支队。1910年,亚洲舰队恢复独立地位,以菲律宾为其主要活动区域,随后一直独立于太平洋舰队,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爆发后,美国进入战时体制,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美军提供数量巨大的各种装备,到1945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总兵力超过180万人,其海军实力则达到顶峰,成为亚太地区的军事霸主。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1947年1月1日,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成立,其最主要的基地为夏威夷珍珠港,其余包括关岛以及其他美国经营已久的太平洋上的前沿部署基地。首任司令由太平洋舰队司令约翰·亨利·托尔斯兼任,司令部驻地为夏威夷珍珠港。到1948年3月31日,太平洋司令部拥有空军7050人,海军陆战队13511人。这一时期,太平洋司令部的任务是抵御太平洋方向的对美国的攻击,在太平洋地区展开作战行动,维护美国岛屿和海空交通的安全,支持美国在中国的军事承诺,支援远东司令部和大西洋司令部。此时的太平洋司令部只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指挥体系的一部分,远不如以麦克阿瑟为首的远东司令部那样锋芒毕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远东司令部迅速进入动员状态,作为“联合国军”的骨干力量,一度曾拥有数十万作战部队,是美国与共产主义阵营正面作战的主力。而太平洋司令部下属的第七舰队的指挥权也被移交给远东司令部,归入远东海军司令部的指挥序列。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但是随着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朝鲜战争实现停火,美军觉得没有必要为一支有限规模的部队维持一个独立的联合司令部体制。

1956年,美军裁撤远东司令部,并入太平洋司令部,同时,阿拉斯加司令部也遭到了极大削弱,此时太平洋司令部负责区域从太平洋中部、南部扩展到太平洋西部、北部地区。到了60年代,太平洋司令部下辖三个军种司令部:太平洋陆军、太平洋空军、太平洋舰队;另有三个次级联合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台湾协防司令部,在冲绳还设有一个陆军后勤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成为美国亚太驻军的最高直接指挥机构,越战爆发前,太平洋司令部的总体军事实力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兵力配置不断增强,太平洋司令部总兵力从37万增长到接近46万。

越战爆发后,太平洋司令部实力进一步膨胀,到1967年,总兵力已经突破百万。这些增长的兵力大部分都被部署到越南。到1968年初,在越南美军总数达到52万人,战争已经彻底实现“美国化”。然而即便如此,驻越美军司令部司令威斯特摩兰仍然要求继续增兵20万。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在太平洋司令部的历史上,1971年被称为“战略转型的一年”。此前,太平洋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对美国的攻击,此后,防范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权势扩张,成为太平洋司令部的主要战略任务。

随着逐步退出在越南的干涉,太平洋司令部的兵力开始不断遭到削减。在1973年以前,由于美军要大量撤离越南,因此兵力削减规模较大,动辄减少以几万甚至二十万人。1974年到1979年则处于相对平稳的削减状态。经过不断调整,到1979年底,太平洋司令部总兵力为315518人,仅相当于越战巅峰时期太平洋司令部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同时,在越南、泰国、台湾等地的次级司令部相继宣告解散。

尽管遭到兵力削减,但由于美国联合司令部体制的连续调整,出于平衡各司令部利益的考虑,在调整过程中太平洋司令部的“责任区”有所扩大,1972年1月扩大到印度洋、南亚、北极。1975年又吞并阿拉斯加司令部的“责任区”。1976年5月,东非海岸又被纳入太平洋司令部的作战范围。至此,太平洋司令部的责任区向西扩展到伊朗东部,与欧洲司令部相连接,同时与大西洋司令部共享南美和东非。

一雨纵横亘二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变迁史

进入新世纪,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主要负责太平洋区域的安全与防务,总兵力约32.5万人,责任区范围约为2.72亿平方公里,涵盖36个国家、20个属地。辖区内的所有美军部队和部分缔约盟军部队均受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领导和指挥。

到改名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具体兵力构成为:太平洋陆军包括第8集团军、第25步兵师、驻阿拉斯加陆军、驻日美国陆军、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第311战区通信司令部等;太平洋海军包括第3、第7舰队,驻日、驻韩美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太平洋海军陆战队包括第1、第3陆战队远征部队;太平洋空军包括第5、第7、第11和第l3航空队、1O个飞行联队、300余架作战飞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