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基洛夫"级重型导弹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可以称为"海上武库",舰载几乎涵盖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总共计划建造五艘,最后一艘因经费等诸多原因取消。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1980年12月30日服役;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1984年10月31日服役;第三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1988年12月30日服役;第四艘"彼得大帝"号1998年4月18日服役。首舰突出反潜能力;后继三艘则强化防空性能,前苏联为之配套大量各型先进防空导弹,而且在世界上率先采用垂直发射模式。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的军工是一条“大而粗”的路线,无论是体积巨大的巡洋舰,核潜艇还是威力十足的枪械,超音速反舰导弹,无不透露出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而这其中一个十分显著的代表作就是一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堪称神话的超级巡洋舰,该舰艇按照常规的分类当划入巡洋舰之列,但因其无比的火力以及超强的战斗力被西方军事家归入了在这个时代本该销声匿迹的“战列巡洋舰”的行列,所以也被称为“战巡的复活”。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是俄罗斯海军第一艘也是最后一级核动力水面战舰,而且外观上也一改苏式战舰纷繁复杂的外观特点,垂直发射的采用使得外形相对简明,但是仍然丝毫没有缺失苏联战舰的那种刚硬之美。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4300吨,总长252米,水线长230米,宽8.5米,吃水9.1米,最大航速30节,由于是核动力推进,所以具有近乎无限的航程。人员编制726人,其中军官82人,另有航空人员18人。

舰体采用了首楼型,不过有两层首楼,最高一个首楼较短,延伸至舰体的1/5左右处,较低一层首楼较长,延伸至舰尾处直升机甲板前。舰体较为丰满,从而增加了作为武器投射平台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适航性很好。据相关资料,舰艇稳心高1.37-1.60米,横摇周期16秒,应该说是十分优秀的舰体设计了。

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系统设计比较紧凑,甲板上层建筑主要布置在中后部,总体分为两部分,秉承了苏联设计的一贯作风,在其上密密麻麻布置了海量电子设备;舰体前部主要是导弹发射区,也是全舰主要的火力投射区,有各型垂直发射装置;上层建筑后方为一门主炮以及直升机起降及维护区;另外从舷窗布置来看,居住舱比较偏近中间,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基洛夫级巡洋舰采用了蒸汽轮机混合式动力系统(CONAS),亦即使用平行运作的核动力装置以及蒸汽动力装置来驱动两副四叶螺旋桨,蒸汽轮机可以在核反应堆无法工作的时候独立出来工作以保证战舰不至于在万一情况出现的时候失去动力而丧失机动性。

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该舰是一段传奇,也被看作是传奇的结束——堪称苏俄的超级水面舰艇时代的收官之作,虽然在此之后还有依然强大的“光荣级”,但是光荣级巡洋舰不管怎么说最初仍旧是作为基洛夫级的“经济版”登上历史舞台的,所以基洛夫级可以看作苏联庞大水面舰艇时代最后夕阳浓艳的光芒。古巴导弹危机催生而来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的海军发展曾经经过过很多的迷茫期,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甚至认为水面舰艇在未来核大战的大环境中只能是“浮动的铁棺”,所以一度把各种水面舰艇打入冷宫,苏联红海军的总体实力以及其水面舰艇部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最终两件事改变了这样的事态,其中之一是古巴导弹危机,缺少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水面舰艇部队而只有深潜水下的核潜艇部队使得苏联高层意识到必须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而是坚持核潜艇理论的赫鲁晓夫的下台为水面舰艇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俄罗斯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带领红海军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许多留名史册的著名设计应运而生。

该舰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68年,代号1141.1工程,最开始设计得到的吨位为8000吨左右,但是这样的吨位根本不能满足当时苏联领导层对于“大家伙”的热爱,所以方案一改再改,战斗力的设计也不断加强,最终锁定为一艘24300吨的庞然大物上,这就是基洛夫级巡洋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