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自从小崔在微博上演了现实版的“实话实说”起,大闹影视圈,让这两周的影视圈不太平。扬子、黄圣依夫妇,范冰冰、冯小刚……除了这些跨界资本界的流量明星,6月11日,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王中磊二人,也成为了“明星兄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11日,一则华谊兄弟6月6日发布的“高管质押股权”的公告突然在网络上发酵,引起诸多媒体关注。“王氏二兄弟套现跑路”的猜测铺天盖地席卷网络。晚间,王忠军回应,“2014年以来,我和中磊不仅没有减持过公司股份,而且累计增持股票金额合计约6.4亿元。”

◆疑问一:质押率到底高不高?

根据引出风波的6月6日的华谊兄弟公告,王忠军和王忠磊分别质押了公司220万股和35万股股票,目前王忠军持股比例22.02%,累计质押19.86%,质押率90%,王忠磊持股比例6.19%,累计质押5.15%,质押率83%。

从此数据来看,两人所质押的股份占自己所持总股份的质押率,的确是超高的。如此高的质押数字,对王忠军、王忠磊而言,却早已是常态。

自2011年开始,两兄弟便开始频繁的质押股权:2011年、2012年各发质押、解押通告1次,2013年发通告5次,2014年8次,2015年11次,2016年7次,2017年10次,2018年有6次。事实上,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两人也曾有过更高的质押数据:94.96%和86.90%。

客观地说,“华谊兄弟忽然质押几乎全部股权”的说法并不准备。就公司而言,据上交所、深交所旗下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8日)华谊兄弟的整体股权质押率为25.32%,比起唐德影视(300426)49.12%的质押率、骅威文化(002502)43.29%的质押率,华谊兄弟的数据在整个文娱板块中并不算高。

也就是说:“双王”的质押率超高,但对二人而言也算常态;公司整体的质押率其实并不算高。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疑问二:依赖冯小刚?

11日晚间,王忠军在《致华谊兄弟全体股东的一封信》里,回应了关于“依赖冯小刚”的说法,“与其说华谊兄弟“依赖冯小刚”,不如更确切的说我们“依赖创作者”,包括作家、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影视创作链条上的每一位创作者,他们才是影视行业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那对于华谊兄弟而言,是否在发展中存在“依赖冯小刚”的情况?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资料显示,华谊兄弟与冯小刚的渊源得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没完没了》的开拍也开始了冯小刚就开始了与华谊的“捆绑”。十几年间,冯小刚既是签约导演,也是公司股东,从《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夜宴》、到《唐山大地震》《老炮儿》以及去年大热的《芳华》,这些冯小刚耳熟能详的作品,均出自于华谊兄弟。

当年的合约到期后,冯小刚曾经短暂的离开过华谊兄弟。一年后,双方便签订了第二份合约,华谊兄弟表现出了“诚意”,合约中不仅包含现金,还包含着股权。随着后来公司的上市,冯小刚的股份早已水涨船高。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发布公告,拟以10.5亿元投资冯小刚控股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70%的股权,而东阳美拉当年的资产甚至为负。作为收购的业绩对赌协议,冯小刚承诺每年盈利超一亿以上,而业绩来源是每年的电影票房。

是否依赖冯小刚?相信大家心里自有判断。

◆疑问三:被人质疑的两次收购

上述提到的收购,也是华谊兄弟被使投资者诟病的开始。

而东阳美拉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根据公开信息,东阳美拉当时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仅为1.36 万元,负债总额却达1.91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0.55 万元。收购前,冯小刚和陆国强分别持有东阳美拉99%和1%的股权,收购后,陆国强退出,冯小刚持股下降至30%。

10.5亿元购买了70%的股份,据计算,华谊兄弟当年给了这家资产为负的公司15亿元的估值。在此之前,华谊兄弟还有一份令人咋舌的收购。

2015年10月,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6位明星持有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浩瀚”)70%的股权。事实上,东阳浩瀚成立于2015年10月21日,至华谊兄弟将其收购之时,公司才成立了一天。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虽然王忠军提出,影视行业有轻资产和重人才的特点,“评判一家影视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和价值,是对核心创作人才的把控。”但这两笔交易的确开始了影视圈的资本化,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严重不满。

◆疑问四:是电影公司还是投资公司?

事实上,华谊兄弟早已不是观众心目中单纯的“电影公司”了。在2014年,华谊兄弟便提出了“去电影单一化”的思路,谋求多元化。

在2017的年报里,华谊兄弟已经将其业务布局分成了四个板块:

第一,影视娱乐板块;

第三,以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粉丝经济、VR技术及其娱乐应用等互联网相关产品为主的互联网娱乐板块;

第四,产业投资及产业相关的股权投资。

从“粉丝经济”来看,华谊兄弟旗下艺人戚砚笛已经进入了《创造101》的前22强,成为了颇具流量的“小花”,这也被外界视为华谊开始偶像运作的动作之一。

在“产业投资及产业相关的股权投资”这一部分,华谊兄弟解释,是“投资培育优秀企业,完善华谊兄弟主营业务矩阵,不断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平滑主营业务业绩波动风险”。

◆疑问五:公司盈利能力究竟如何?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同为“鹅选之司”与“马选之司”,在国内影视行业,华谊兄弟是第一家。华谊兄弟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呢?

从净利润来看,华谊兄弟从2009年8455万元的净利润一路飙升至2015年的9.76亿元,在2016年稍有回落,净利8.08亿元,2017年净利8.28亿元,相对稳定。但在2017年报中,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负4018万元。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也就是说,2016年与2017年财务数据上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股票和固定资产的变卖。至此,华谊兄弟步上了卖了股票又买房的路。

另外,截止至2018年第一季报数据,公司账面仍有长期借款26.20亿元,加之约定但尚未支付重大对外投资支出、将于1年内到期的经营租赁额等账目,华谊兄弟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了。

策划 |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

编排 | 小财迷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出品

解析华谊兄弟:近两年利润大多来自出售股票、房产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