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斩断穷根挪穷窝、大步走进新生活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珠江网讯(通讯员雨碌乡付文飞)近日,走进雨碌乡小米村、小石山村等集中安置点,宽敞的水泥路、成排的路灯、雪白的墙壁、敞亮的门窗,让人耳目一新。部分群众正在忙着安装太阳能、忙着贴窗花、购置家具,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雨碌乡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扶贫困境,不断砥砺奋进,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的扶贫新路子,经过近三年的日夜奋战,现在的雨碌乡不仅要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而且还要养好一方人。让群众斩穷根、挪穷窝、摘穷帽,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住惯的山坡也嫌陡

今年45岁的小石山村马尾巴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国才,在此之前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闲时外出到昆明等地做几天临时工,因为没啥技术干的也常常是一些重体力活且收入微薄的工作。俗话说:“天道勤酬,只要努力干黄土也能变成金”。话是这么说,但任凭他怎么辛苦,贫困的帽子还是摘不掉,回家建房的理想似乎也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自己家住的马尾巴村由于交通路后出行非常困难,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常年具有地质隐患,和王国才类似情况的人在雨碌乡还有很多,他们大都很贫困,不是他们不勤奋,而是这方水土真的养不好这方人,较高的海波导致气温较低,传统农作物品种单一且产量不高,经济收入十分有限。

像小石山村这样情况的村委会在雨碌乡还有阳山、小米等村委会,都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山高路远、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道路修建成本高且技术难度大、即使修好了日后维护成本也非常高,人畜饮水也很困难。大部分群众居住在破烂不堪、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要想在原来居住的地方建房,就变得难上加难,运输砂石、水泥、砖块的价格往往超过了材料本身的价格。

群众收入十分微薄,有的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加之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不愿回来,很多村里就剩下一些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就更加难以维持了,很多群众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部分还要供孩子上学,脱贫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件难事,建新房、过好日子就更不敢想了。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只有实干才能实现群众的住房梦,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雨碌乡真抓实干,精心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过硬的举措、快速的行动,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等难以生存的地方,拿硬措、出实招,认真落实搬迁政策,对这部分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挪出穷窝,改变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斩断穷根。像王国才这样久居在大山深处、自然条件差的群众听到此消息后脸上挂满了喜悦。自此,祖祖辈辈住着土坯房、小瓦房的他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梦。

说干就干,乡、村干部昼夜不停、加班加点的投入到政策宣传、入户摸底、征地协商、用地审批、对象锁定等工作中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2016年5月,雨碌乡小米村克头集中安置点92套安置住房顺利开工,12月份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同时紧抓建设工期,建设效果初步显现,乡镇领导带领村委会干部,每天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有的时候常常采取“两班倒”的工作模式,施工队伍分为白班和夜班,乡、村干部也分为白班和夜班同广大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整个工地,夜晚都是灯火通明的。过往的群众看到这样的工作作风都翘起了大拇指。

同年8月份,阳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阳山村是雨碌乡距乡镇所在地最远的一个村委会,交通条件也是最恶劣的地方,群众大多生活在半山坡上,到了雨季,生活就变得“惊心动魄”了,住在家里随时担心山体滑坡,遇到下大雨的夜晚往往不敢入睡,半睡半醒中警惕着山体滑坡,担心滚石压塌房屋。据建档立卡贫困户代忠花回忆,就在2015年的时候就有一个近10吨的巨石滚下来,把房子压塌了一半,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真抓实干群众有笑脸

雨碌乡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一是行动迅速投入快,在政策宣传、土地征用、手续办理、地质勘探、群众动员等方面,各职能部门、村委会都非常配合,迅速做好前期工作。二是意志坚定、干群积极性高,这项工作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干部到建房群众都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推进都十分顺利。三是上级配套资金到位快,中央、省、市、县配套资金迅速到位,乡扶贫办和财政所开通“绿色通道”,群众到信用社办理6万元的住房贷款非常方便,整个过程规范、快捷。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效的推进了全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作”。

雨碌乡先后在雨碌村、小石山村、小米村、阳山村建起了4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群众359户、13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8户、1200余人。除雨碌村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外,其余3个安置点均已完工并搬迁入住。小石山村党总支书记赵聪花说:“小石山村以前条件最差、经济最困难的马尾巴小组现在整组17户人家都搬迁到了安置点居住,他们彻底告别了曾经的危房,从此住上了漂亮的新房,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要说易地搬迁建设工作有难度,那么群众的致富事业就更加感到头痛了。为了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雨碌乡党委政府提早谋划,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建立特色产业,铺设致富路子。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雨碌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进产业大户、成功企业带动群众致力于产业发展,先后在阳山、小石山等村委会发展辣椒种植800余亩、大树花椒500余亩,发展白芨、当归等中药材种植500余亩,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3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

依托雨碌大地缝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小米村安置点贫困户,发挥临近景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并不断加大劳动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联系人社部门、农业部分不断强化技能培训,先后通过|“钢筋工”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为300余人带来了实用性技术,为他们的创业及务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依托“牛汇肉牛养殖场”“洋泰牧业养羊场”“城碌雨生猪养殖合作社”等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引领雨碌乡养殖业走上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树立“万里黄羊、牛魔王”等特色品牌。依托温氏集团,投资2.4亿元,流转385亩土地建立养殖扩繁场1个,通过政府筹资建设温氏家庭农场4个,带动雨碌乡生猪养殖发展,建成后将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573户。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有效实施,让雨碌乡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实现自己的新房梦、致富梦中越走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