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雨碌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会泽县雨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斬斷窮根挪窮窩、大步走進新生活

——會澤縣雨碌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珠江網訊(通訊員雨碌鄉付文飛)近日,走進雨碌鄉小米村、小石山村等集中安置點,寬敞的水泥路、成排的路燈、雪白的牆壁、敞亮的門窗,讓人耳目一新。部分群眾正在忙著安裝太陽能、忙著貼窗花、購置傢俱,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雨碌鄉為切實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扶貧困境,不斷砥礪奮進,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以易地扶貧搬遷為突破口、產業發展為著力點的扶貧新路子,經過近三年的日夜奮戰,現在的雨碌鄉不僅要讓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而且還要養好一方人。讓群眾斬窮根、挪窮窩、摘窮帽,真正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住慣的山坡也嫌陡

今年45歲的小石山村馬尾巴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國才,在此之前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農閒時外出到昆明等地做幾天臨時工,因為沒啥技術乾的也常常是一些重體力活且收入微薄的工作。俗話說:“天道勤酬,只要努力幹黃土也能變成金”。話是這麼說,但任憑他怎麼辛苦,貧困的帽子還是摘不掉,回家建房的理想似乎也就成了遙不可及的夢。自己家住的馬尾巴村由於交通路後出行非常困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常年具有地質隱患,和王國才類似情況的人在雨碌鄉還有很多,他們大都很貧困,不是他們不勤奮,而是這方水土真的養不好這方人,較高的海波導致氣溫較低,傳統農作物品種單一且產量不高,經濟收入十分有限。

像小石山村這樣情況的村委會在雨碌鄉還有陽山、小米等村委會,都是典型的山區農村,山高路遠、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道路修建成本高且技術難度大、即使修好了日後維護成本也非常高,人畜飲水也很困難。大部分群眾居住在破爛不堪、年久失修的土坯房裡,要想在原來居住的地方建房,就變得難上加難,運輸砂石、水泥、磚塊的價格往往超過了材料本身的價格。

群眾收入十分微薄,有的還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加之村裡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不願回來,很多村裡就剩下一些老人、小孩和殘疾人,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就更加難以維持了,很多群眾只能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部分還要供孩子上學,脫貧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一件難事,建新房、過好日子就更不敢想了。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只有實幹才能實現群眾的住房夢,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雨碌鄉真抓實幹,精心組織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過硬的舉措、快速的行動,針對地質災害頻發、基礎設施落後等難以生存的地方,拿硬措、出實招,認真落實搬遷政策,對這部分群眾實行易地扶貧搬遷,讓他們挪出窮窩,改變居住環境,從根本上斬斷窮根。像王國才這樣久居在大山深處、自然條件差的群眾聽到此消息後臉上掛滿了喜悅。自此,祖祖輩輩住著土坯房、小瓦房的他們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新房夢。

說幹就幹,鄉、村幹部晝夜不停、加班加點的投入到政策宣傳、入戶摸底、徵地協商、用地審批、對象鎖定等工作中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就緒。2016年5月,雨碌鄉小米村克頭集中安置點92套安置住房順利開工,12月份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在保障建築質量的同時緊抓建設工期,建設效果初步顯現,鄉鎮領導帶領村委會幹部,每天奮戰在工程建設一線,有的時候常常採取“兩班倒”的工作模式,施工隊伍分為白班和夜班,鄉、村幹部也分為白班和夜班同廣大工人奮戰在建設一線,整個工地,夜晚都是燈火通明的。過往的群眾看到這樣的工作作風都翹起了大拇指。

同年8月份,陽山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開工建設,陽山村是雨碌鄉距鄉鎮所在地最遠的一個村委會,交通條件也是最惡劣的地方,群眾大多生活在半山坡上,到了雨季,生活就變得“驚心動魄”了,住在家裡隨時擔心山體滑坡,遇到下大雨的夜晚往往不敢入睡,半睡半醒中警惕著山體滑坡,擔心滾石壓塌房屋。據建檔立卡貧困戶代忠花回憶,就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一個近10噸的巨石滾下來,把房子壓塌了一半,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真抓實幹群眾有笑臉

雨碌鄉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在整個工程的建設中,一是行動迅速投入快,在政策宣傳、土地徵用、手續辦理、地質勘探、群眾動員等方面,各職能部門、村委會都非常配合,迅速做好前期工作。二是意志堅定、幹群積極性高,這項工作受到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從幹部到建房群眾都有非常高的積極性,各項工作推進都十分順利。三是上級配套資金到位快,中央、省、市、縣配套資金迅速到位,鄉扶貧辦和財政所開通“綠色通道”,群眾到信用社辦理6萬元的住房貸款非常方便,整個過程規範、快捷。正是由於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效的推進了全鄉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工作”。

雨碌鄉先後在雨碌村、小石山村、小米村、陽山村建起了4個集中安置點,安置群眾359戶、13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28戶、1200餘人。除雨碌村集中安置點正在建設外,其餘3個安置點均已完工並搬遷入住。小石山村黨總支書記趙聰花說:“小石山村以前條件最差、經濟最困難的馬尾巴小組現在整組17戶人家都搬遷到了安置點居住,他們徹底告別了曾經的危房,從此住上了漂亮的新房,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也為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既要搬得出、也要穩得住、更要能致富

既要搬得出、也要穩得住、更要能致富,要說易地搬遷建設工作有難度,那麼群眾的致富事業就更加感到頭痛了。為了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雨碌鄉黨委政府提早謀劃,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村一品”,建立特色產業,鋪設致富路子。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雨碌鄉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積極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引進產業大戶、成功企業帶動群眾致力於產業發展,先後在陽山、小石山等村委會發展辣椒種植800餘畝、大樹花椒500餘畝,發展白芨、當歸等中藥材種植500餘畝,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530餘戶,實現戶均增收5000餘元。

依託雨碌大地縫風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鼓勵小米村安置點貧困戶,發揮臨近景區的優勢,大力發展休閒、餐飲、住宿等旅遊服務業。並不斷加大勞動就業技能培訓,通過聯繫人社部門、農業部分不斷強化技能培訓,先後通過|“鋼筋工”培訓、“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為300餘人帶來了實用性技術,為他們的創業及務工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依託“牛匯肉牛養殖場”“洋泰牧業養羊場”“城碌雨生豬養殖合作社”等帶動群眾發展養殖業,引領雨碌鄉養殖業走上規模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樹立“萬里黃羊、牛魔王”等特色品牌。依託溫氏集團,投資2.4億元,流轉385畝土地建立養殖擴繁場1個,通過政府籌資建設溫氏家庭農場4個,帶動雨碌鄉生豬養殖發展,建成後將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573戶。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有效實施,讓雨碌鄉3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實現自己的新房夢、致富夢中越走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