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楼自杀,“高考决定命运”这种说法需要被推翻吗?

劉國東

大实话:考生自杀是他自己的问题,跟高考无关,并且高考确实很大程度上决定命运。

其实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跳楼自杀的现象发生,这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跳楼的原因归结于大众对高考决定命运的认识,而更多是自杀者个人原因多一些。

高考确实决定命运

其实我们这一生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并没有几个,首先来说,我们出生的时候,其实命运已经决定一大半了,虽然这句话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是这就是事实。

举个例子来说,我和王思聪都是八零后,但是,王思聪那种程度是我一辈子都达不到的,这就是本命,我们甚至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其实还有几次能够决定命运的机会:求学、就职、结婚。(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有的明星一般都会结婚很多次了吧。)

但是,就现在的社会环境而言,如果我们没有进入一个好的学府,那基本不会有好的工作,当然,就更少有机会找到一个高质量的配偶。所以说,高考确实决定普通人的命运。

自杀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

然后,我们再来谈这个学生自杀的问题。从“丛林法则”来说,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优胜劣汰的,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竞争机制。而这些学生,现在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而选择走极端,那只能说明是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种学生也不值得可怜。

因为他们选择走极端的原因不是因为高考,本质上是因为压力大。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就是没有高考,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更多比高考压力更大的事情,并且他们以后还得面对。

而高考这个事全国也有几百万和他们一样的学生在面对,为什么人家没事,就他矫情?说难听一点,就是他们现在没有因为高考而选择自杀,以后还是会因为其他事而走极端。

但是,他们只是想到了自己一走了之全身轻松,却没有考虑到辛苦养育他们二十多年父母。从现实角度来说,20多年的金钱付出完全丧失,说难听一点,早知道是这样,真不如存银行了。而从感情角度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无疑是对父母最大的精神摧残,是父母一辈子抹不去的伤痛。

如果没有高考这个上升渠道,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逆袭的机会,所以说,高考就是决定命运。当然,如果真的是没考上,那再说其他途径;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只是丐帮帮主与七品芝麻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不要把命运维系在一纸文凭上\r

\r

这样的消息令人悲痛,是过高的高考期待,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不要认为高考考上好大学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认为高考失利(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前途灰暗,于是下定目标,非考上某个学校不可,这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直到最终崩溃。\r

\r

近年来的考生自杀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复读生身上。通常,复读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复读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学,如果复习不见效果,就可能心生绝望。对于那些反复复读的学生来说,年龄在增长,家庭经济压力大,复读无果会感觉前途灰暗。\r

\r

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给他们带上的枷锁,有人说,高考考上大学已改变不了命运,但考不上大学一定改变命运。这其实夸大了落榜、失利对人生发展的影响。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职高专,就一定比重点大学差吗?并不一定,不能非重点不读。即便没有考上任何学校,也可以参加技能培训,学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创业。\r

\r

我国社会还存在一定的学历歧视和劳动歧视(把职业、劳动分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说,社会已经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只有一张文凭的更吃香,已是现实。问题在于,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运观,有学历和劳动的自我歧视,即自己瞧不起所谓的“低学历”,以及”低人一等”的职业和劳动,这不愿意学,那不愿意干,这就把路堵死了,这是升学教育对成才价值观的扭曲。这些人就是考上大学,也可能变为啃老族,因为不愿意从事某些职业,宁愿被父母养着。\r

\r

我一再说,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社会必定进入能力社会,必须以能力提升作为主线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维系在一纸文凭上。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上大学其实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说说自己看法。

2018年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就发生高考生跳楼,这个年轻的生命逝去,实在让人痛心。

事实上,为高考而轻生的悲剧,这不是第一例,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高考决定命运”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深入国人的骨髓,不是说推翻就能推翻的。

高考实际是社会激烈竞争的一面镜子,也是18岁的孩子第一次面临的惨烈挑战。

成王败寇,自然有人笑,也有人哭。

高考是社会体制的重要一环,承载着鉴别人才,筛选人才的功能。

从历史的角度看,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流传几千年。范进中举发疯,孔乙己秀才都捞不到,只能在嘲笑声中孤独死去,这是科举制的典型案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已经变成血液,在国人的身体里流淌。而高考,只是科举制的变相延续。

只不过,科举制是官员的选拔,一举高中,即升官发财,鸡犬升天。

而现代的高考,正有意识的淡化功利色彩。大学由精英化教育,通过扩招,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本科的招生比例,上升至40%左右。然而,依然有60%的孩子与高校无缘。

这就意味着,这些孩子要接受淘汰的命运。

在现实中,“高考改变命运”这话并不假。很多底层的孩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而大部分没有考上985,211的孩子,在社会就业中,因为没有文凭的敲门砖,而被受到歧视,被拒之门外。

很多没有文凭的人,一生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

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每个人为高考拼搏,想改变命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今年975万的考生中,出现承受不了压力而崩溃自杀,这是个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也必须遵循丛林法则,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及个人,都在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规律法则。

高考生自杀,固然和高考的重要性有关,但也和考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身体抑郁疾病有关。

至于预防高考生自杀,建议学校完善心理教师的配备,强化心理疏导,强化抗挫折的教育。有的学校比如衡水中学,所有楼房按照防护网,学校搞得像个铁笼子,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可笑措施。

如果因为个别考生的轻生,而否定高考的重要,是有失偏颇的。

试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没有高考,“读书无用”“零分大学生”的社会,这对广大的考生也是极不公平的。

过去的惨痛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开倒车。

时代在发展,高考只能在与时俱进的改革,让高考更顺民意,更得民心。

改变高考“一试定终生”的体制,淡化高考的选拔功能,让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

总之,“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无需推翻,也无法推翻。


小李滔滔

高考不决定命运,科举才真的决定命运。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概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让我们先问一下,为何范进会疯?

举人的特权。

1、免除赋税和徭役

2、见到县级官员可以不跪

3、可以领少量俸禄

4、刑不上举人。如果不能革除举人功名,那么不会被严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赋税和徭役。在古代,赋税和徭役这两条是普通百姓头上的大山,这两条义务会让你想靠勤劳致富改变命运,那纯属做梦。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无偿劳动,还得自带干粮,连饭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员求免差傜,乾隆驳斥说:“我朝百年以来,薄海编氓,从无公旬徭役,所有守夜、开沟、栽树、修堰等事,乃民间自为保护、相友相助之谊,如江西、湖广等省沿江堤堰,民间自为修防甚多,何得谓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这些事儿,并不是公家摊派的差傜,都是民间的互助行为。流氓逻辑,无此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带干粮干活,而举人就不用去了。总之,举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责任和义务


而举人免除赋税,就衍生出田产投献行为。

什么是田产投献?

即,我将自己的田产投献给举人,这样我就能不给朝廷交纳田赋,只需将部分田赋交给举人就行。即举人因为拥有免除赋税的特权,就能用这个特权寻租,所以一个人中举之后,不到三五年就能成为地主,就源于这种投献行为。简单说,举人获得了

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赋的特权。


如何正确面对高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们是中国社会的精英,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因为你们是2%,是当年高考学生中的前2%。但请你们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于就可以马放南山,万万不要应了这句话,我的智商巅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还远着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层永远比上层庞大。985学校只招2%的学生,这意味着98%的学生无论如何是上不了985的。这里不再详述大学等级、专业和所在城市,对个人的影响。让我们跳出狭小的个人层次,上升到社会的宏观层面。

一个社会必然会有阶层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过得不错,那是否愿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则取决于个人的雄心壮志了。



只有当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该呆的位置,同时统治阶级又开了一道小门,让少数人能通过这个门,成为新统治阶级。通不过这道门的人,的确就是失败者。通过了这道门的底层士子,就是胜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会怎么办?


当年,黄巢科举失败,他写了一首诗。


而今时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时代。

有能力愿意承担责任者去985,他们因为对社会贡献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资源,也不是什么想不通的事,只要他们能把整个社会的福祉不断提高就行。。

当然,如果你愿意承担更多责任,那就算没上985,也拦阻不了你报国之心,不是么?


三思逍遥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马斯洛的人生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安全感而努力,婴儿出生时候为了吃上一口奶,儿童时期为了一件玩具,少年时期为了追求时尚刺激,青年时期为了甜蜜的爱情,这些需求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生存空间的价值。

为了实现安全感,我们会有各种幻想,成功的时候妄想辉煌,失败的时候痴迷一切重来,得到的时候想到付出应有的回报,失去的时候想到了付出代价。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让覆水难收,这些自我的安全感让我们幸福,这些成长的经历形成了记忆的印痕,等待着在一个相似的场景里我们的欲望粉墨登场。

高考很多年以后,我们有时候还在梦中惊醒,自己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考试铃声响起,我们的试卷还是一片空白,接着我们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厂去出卖劳力,接着娶了一个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们的人生一片迷茫,这个时候我们全身冰冷无力,仿佛坠入了地狱一般,谁能摆渡我们的灵魂呢?

我们为什么感觉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客观反映,我们周围的人就是这样的人生,我们没有显赫家世可以让我们拥有特权,所以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被归类了,归到了大多数人的一类,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求平平安安,静静守候百年孤独终老一生。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后,变成难以翻身的咸鱼了吗?

央视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了商界领袖和精英阶层人士,后天能力与学历的关系,事实证明学历学位认证的只是一个人技能,而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功需要后天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取自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强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贵州龙阳洞悟道,他发现了人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内心,当周围光怪陆离人和事让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需要听听内心的声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专家比尔有一次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探险,那里地形复杂,毒虫猛兽出没,现代化通讯设备统统失灵,他需要一个印第安土著做向导,印第安土著向导总是在走一段路后停下来跪下来,双手交叉胸前,闭上眼睛,开始祈祷,比尔觉得他是在装神弄鬼问他能不能不要浪费他的时间,可是接下来印第安人仍然重复祈祷举动。比尔的热带雨林冒险游戏进展很顺利,他请印第安向导吃饭,饭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向导的仪式,印第安人说出了实情:他是在呼唤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祖先告诫他们,走再远的路都不要弄丢自己的灵魂,灵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祖先告诉我们修身,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为了传承自己的基因,传递自己的基因让父母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尽,强大的基因成就了辉煌家族,伟大的家族复兴了强大国家,强大的国家维护了四海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国几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着创新与努力让这些985和211趋之若鹜的过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们带着骄傲而来却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早已经抢滩登陆了,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的第一任校长曾经说过自己的经历,他是一个落榜的高考生,靠着自学考试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资落后于人,后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过他始终坚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乔布斯的故事,我们可以说那是发生在世界上最发达的超级大国,那里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是这样吗?你确定你不在相信童话里故事了吗?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统计报告美国拥有500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标准评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会里两级分化,乔布斯与扎克伯格们都属于5000万中一员,还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辈,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成功了!我们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马云,京东商城的刘强东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梁武帝为了吸引人才的广告词,我更愿意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那么,如何让我们勇敢的心可以有处安放呢?我们没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们需要科学研讨人才评价标准,我想我们需要复合性的人才体系,我想还是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发!











唐俊龙55398571

难道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讲,真的生无可恋吗?你有勇气自杀,就没有勇气生活下去吗?

自杀是一个人最不成熟的表现,最极端自私的表现,这种极端自私可能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更有来自于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几种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种是动不动就想自杀。一种是整天抱怨社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还有一种是人生最重要关头还能忘事。

这种动不动就想自杀的人,性格有严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杀,没准哪天也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所以这种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这种最关键的时候还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错考场而耽误高考,说你是马大哈吧可能你觉得不服气。说你是思想上极端不重视,还真是那么回事儿,高考有可能是一个人改变一生命运的非常关键的时刻,在这个重要的关节点上,你居然还能走错考场?可见你对自己人生大事也并不很重视,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高考改变命运说,有时候有点道理。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社会背景,高考不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吗?

当然,也不乏没有参加高考而获得成功的人士,但这毕竟是少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没有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几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并不一定就能改变你的命运,但是你的命运从此会跟以前有不一样的精彩。

对家长来讲,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小学的时候逼一逼还是有好处的,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不仅要有着良好的体魄,还有健康的身心,能够抵抗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抗压的人生才是一个坚强的人生,我们一起努力。



章医办小秘书

当然 ,这些悲剧,多发生在家庭并不幸福的基层,谁见过土豪的孩子跳楼?一个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孩子,家长别把一切都压在孩子身上,孩子饿不死的。你不能给予孩子的,孩子没有强求,也别强求孩子啦,很多原因,是家长把孩子推下去的。

高考决定命运,这种势利观点,不知道来自那些人的学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每个学校培养孩子,需要均衡发展,鼓励有特长的孩子。社会不是把孩子逼成死读书,读死书。拿一纸文凭代表孩子,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让孩子思想健康,才是学校最根本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年轻的生命走了,是谁害了他?一个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要看一个孩子读完高中,对家庭的影响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首先家长有压力,而家长又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孩子。真是把孩子逼上梁山。家长也许因为自己是好心,就没考虑过后果。悲剧来自人为,孩子在无奈中,背负着爸妈的愿望,永远踏上不归路。

应该清醒点,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他们实在无法完成爸妈的任务,家长还有怨言嘛?孩子无力担当的重负,爸妈接过来吧,你的孩子很优秀,要给孩子最开心的笑,让孩子得到尊重。爸妈的苦,孩子理解,给孩子一个空间,他们会胜任的,孩子能把自己的一生过得多彩,何必要指导孩子一个方向,让他们迷失自己呢?

孩子们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可,你们应该牵紧孩子的手,而不是把他们推下高楼。看到消息,总有一种,你虽没害孩子,孩子却因你而死的感觉。是压力还是缺少理解?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别打碎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飞翔,才是成功的教育,称职的家长。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开,不是找原因的问题,是学校家长真正引以为戒,把自己善良的愿望,合理分配给孩子,而不是把孩子逼上绝路。


白这个颜色

笔者不赞同这个观点,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分水岭!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样的学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那么即使到了社会,他也承受不了人生赋予他的其他责任,所以这不是高考的过错,而是他的心理太脆弱了!

我们不能因为飞机出现意外事件而不坐飞机,不能因为开车会发生交通事故而不开车,不会因为做手术会有意外风险而不看病就医,也不会因为北大才子卖猪肉而不去北大就学?如果真的有人那么做,那就真是因噎废食,脑袋有问题了!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除了自己的努力而外,拿什么与其他“那些”同学竞争?“那些同学”,即使考不上大学,凭借祖荫,一样可以一生衣食无忧,过得悠游自在;也可以凭借各种资源,读个在职文凭,一样可以混得风生水起!而寒门学子,如果考不上大学,意味要重复父辈的一生,曾经的一则公益广告里的放羊娃的人生就是真实写照,“放羊--卖钱--娶妻--生娃--放羊”!

因为高考,至少我们有了与他人竞争的平台,至少有了实现人生逆袭的机会,即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如果没有读大学,那么他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孟子说的好,“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到现在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千万不要受他人忽悠,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放弃了孩子的学业!君不见,大城市的学区房动辄以千万计,口袋满满的那些人都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普通人有什么理由不重视教育呢?


打虎拍蝇

现在的高考早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了,据统计,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80%,再加上出国留学的,以及其他不参加高考的情况,实际的录取率可能要超过90%,也就是说,现在的高考不是考上考不上问题,而是考的好坏问题,能不能去上好学校问题。

现在因为高考跳楼的学生,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寻短见,比如参加三次高考的这位学生,之前的两次是没有考上还是没有考上好学校?从结果看,他可能是没考上,咱们说一句冷酷的话,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因为如果连三本甚至大专都考不上,也就是说,他在9000多万考生中,排名在8000多位了,如果这都考不上,那么再复读就不会有大的起色,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读书了,360行,行行出状元。

有的时候很大的悲剧就在于父母,是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基因以及自己的孩子几斤几两,他们看见别的孩子金榜题名,自己眼热羡慕,所以也逼迫孩子高考出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孩子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得不学习,但是学不好,所以选择了自杀,这就是这类悲剧一再发生的原因。

成功之路不止一条,我们做家长的不应该逼迫孩子只走这条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代自有一代的活法,父母不应更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尤其是父母利用孩子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强加孩子身上。

高考在过去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比如我高考的时候,录取率20%左右,考上中专也可改变命运,至少高考录取,可以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一个农村孩子只有高考才能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这是优才教育,是精英教育。

现在的问题是,高考因为扩招,早已经是普及教育了,超过80%的录取率,就相当于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有机会上大学的,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考不上大学的,就不要再走这条路了。



韩东言

在我国,每年的高考都将决定一个考生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对大家来说,这场考试的成绩不仅事关考生在录取大学的时候要和多少人,和谁在一个水平线上厮杀,也意味着考生即将和三年的同窗彻底告别,去追寻自己与众不同的未来。 这已经不是一场纯粹的考试,在考生12年苦读的背后,这场考试还承载着太多太多的责任、梦想与憧憬。然而另一方面,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执行的都是强度高、难度大的应试教育模式。考生“一卷定终身”,“辛苦刷题很多年,没考好就回解放前”的打击,简直非同小可,部分考生或家长一时想不开,就采取了一些极端厌世的手段,企图逃避现实。这折射出当前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并非心理素质差即可一言蔽之,而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应该是生命教育。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成绩本身作为唯一评判学生的方式。在这种导向下,学生们认为应该以高分和升学率为目的,学习要为了分数服务,为了考试服务。这也造成了学校以考定教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高压管理。学校取消各种艺术体育课程,延长早晚自习时间,周末补习等手段,直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学生从学校回到家中,还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分数进行强迫式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赶场辅导,这样的综合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每当考生的自杀事件被报道,在社会大众短暂的关注和同情过后,自杀行为本身的关注度又会被更多新鲜刺激的新闻夺去。而且,大多数人眼中的自杀是他人的个人选择,和自己不发生任何相关性,有的人甚至还认同自杀行为,认为这是一种自由的个人选择,这样的社会现象在直接或间接地侵蚀青少年对于自杀问题的观念和价值判断,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面对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刻通过自杀来解决问题。——这一切都在警告我们:生命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应当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把生活本身作为活下去的目标。

生命教育强调生命的价值,有助于青少年在面对社会繁杂的思潮之中,运用价值理性来审视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个人经历中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念,筛选出正确的价值观。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们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并拥有理解、选择和反思的能力。当年轻的孩子们面对一些人生不幸的时刻,就能够接受现实,平静对待,并在冷静后自主沉淀下来,重新振作,重构价值合理性,找到人生的意义感。 在梦想受挫,心灰意冷的时候,考生和家长无法接受现实所造成的心理打击,不亚于遭遇灭顶之灾,全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关爱。那么,面对自杀倾向明显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给他们何种援助呢?

首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校方应当加强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关注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拥有调节失意,寻找幸福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创新能力。其次,从家长的角度,除了学习成绩,家长应当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细心呵护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不要让成绩成为孩子唯一的“紧箍咒”。而高考考试相关部门应当在考点附近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机构,让发挥失常的考生能够及时舒缓情绪,提振精神,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行为过激的倾向,能够做出及时的心理干预,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