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①酸豆的花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②酸豆的果實

酸豆(Tamarindus indica)又名酸角、羅望子,為豆科酸豆屬喬木,高10~25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縱裂。小葉小,長圓形,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而偏斜。花小,黃色或雜以紫紅色條紋,花量較少,小苞片2枚,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邊緣波狀,皺摺。莢果圓柱狀長圓形,腫脹,棕褐色,直或彎拱,常不規則地縊縮。花期5~8月,果期12月至翌年5月。

本屬1種,原產非洲,現熱帶地區均有栽培。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常見,栽培或逸為野生。

本種樹體高大,枝葉婆娑,冠形美觀,可用於觀賞,最宜植於公園、植物園、校園、辦公場所等處,列植孤植均宜。本種樹幹粗壯,抗風力強,也適於海濱地區種植觀賞。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③酸豆的葉片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④酸豆的樹幹

可賞可食的酸豆樹

⑤酸豆孤植於園路邊

酸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雲南楚雄元謀熱壩的雷丁村,這裡以酸豆林聞名遐邇,也由此成為旅遊的一個熱門景點。在雷丁村,300年以上的酸豆樹就有400多棵,最惹眼的就是一棵10多米高、周長9米的酸角古樹。據林業專家測算,這棵古樹已經有1600年的歷史了,是真正的酸角樹王。“立地千載堪稱王,枝繁葉茂子孫旺,經歷風雨不覺苦,只為後人一絲涼。”這也許正是它一生的寫照。

在孫中山的故居翠亨村,有一棵百年的酸豆樹,是1883年孫中山留美回國時從檀香山帶回的酸豆樹,並由他親手植於庭院內。1931年時,這棵樹曾被颱風颳倒,但其主根深厚,酸豆頑強再生,重煥生機,而原來筆直的酸豆樹,則長成了名符其實的“臥龍”。郭沫若先生1961年3月參觀故居時曾賦詩一首:“酸豆一株起臥龍,當年榕樹已成空。階前古井苔猶綠,村外木棉花正紅。早識汪胡懷貳志,何期陳蔣叛三宗。百年史冊春秋筆,數罷洪楊應數公。”

在雲南,酸豆是當地人們兒時常見的零食,其果肉味酸甜,即可生食,也可熟食,或用於製作蜜餞,也可加工成清涼飲料;種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果實入藥,為清涼緩下劑,有驅風和抗壞血病之功效。此外,酸豆的葉、花、果實均含有一種酸性物質,與其他含有染料的花混合,可作染料;材質重而堅硬,紋理細緻,用於建築,製造農具、車輛和高級傢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