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恆電源“快馬加鞭”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波瀾起伏的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萬馬戰猶酣”。

上市之後,寧德時代出徵海外,開始迎接來自國際客戶和對手的新挑戰;順勢而動的比亞迪,則是以全面開放的姿態擁抱市場變化,希冀將動力電池業務拆分後開啟更廣闊的空間。

緊隨其後,包括孚能、比克、星恆電源等一大批極具成長性的企業正通過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模式等環節的差異化優勢積極卡位拼搶。(戳此查看《獨角獸與黑天鵝並存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覆盤》)

必須正視的是,財政補貼政策的溫床正在冷卻,資本的狂熱也正在褪去,日韓動力電池企業正打算“捲土重來”,接下來的戰鬥將會愈加激烈。

星恒电源“快马加鞭”

星恆電源副總裁王正偉

“動力電池企業的整體壓力會越來越大,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今年不是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能否活下來的問題。不僅要考慮今年怎麼活,還要想補貼完全退出之後,未來幾年如何活?這對於企業管理層的戰略制定是很大的考驗。”剛剛結束的CIBF展上,星恆電源副總裁王正偉向高工鋰電錶達了他對於產業的研判和思考。

事實上,王正偉的判斷絕非危言聳聽,高工鋰電與多數企業負責人交流後得出的共同結論是,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已經開始“脫虛向實”,從前兩年的資本、商業模式“務虛術”轉向硬碰硬的產品“實力戰”,只有充分做好市場需求分析和產品鍛造的企業,才會有機會參與到新一輪市場的角逐。

星恆電源屬於後者。

這家動力電池的老兵已在產品開發、產線設計、產能擴張、供應鏈保障等各個維度做了一系列的佈局和儲備。

擴產卡位

進入2018年以來,星恆電源的擴產步伐明顯加快。

3月初,星恆電源的VDA標準26148產線正式投產,該產線規劃產能1.3GWh,主要針對於電動汽車市場。

在此基礎上,位於蘇州的基地還在緊密籌備建設兩條新產線,一條是專門針對電動物流車市場的48174產品線,另一條則是針對電動輕型車市場的20Ah~25Ah產品線。

星恒电源“快马加鞭”

王正偉向高工鋰電介紹,48174產品是基於26148產品的進一步升級,產品主要定位為電動物流車配套,與行業現有產品對比具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力,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基於安全性保證的同時,實現循環壽命高達2500次,遠超市場同類產品;

二是成組效率高,單體能量密度達180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140Wh/kg,可輕鬆應對未來幾年的市場需求;

三是延續了星恆一直以來的性價比優勢,通過材料、工藝、設備等的結合實現成本最優,支持1元/Wh的市場趨勢。

星恒电源“快马加鞭”

星恆電源一次化成車間

這其中,最讓王正偉引以為豪的,是該產品在循環性能上的表現,在他的主導下,基於錳酸鋰體系二次壽命的特點,星恆通過特有的工藝技術將此前的2000次循環提升至2500次以上,在此基礎上,其未來可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五年二十萬公里和八年三十萬公里兩種不同的質保方案,提升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

蘇州基地另外一條規劃的產線則是在傳統12Ah的基礎上推出20~25Ah的產品,應對來自輕型車的市場需求。建成後,星恆蘇州工廠的年產能可達到5GWh。

事實上,蘇州基地的擴建只是星恆戰略的一部分,圍繞與未來幾年雙輪驅動戰略之下的潛在市場需求,星恆開始尋求設立新的生產基地。

3月底,星恆電源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安徽滁州市舉行。該項目分四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投資30億元,將於2019年二季度建成投產,屆時產能為6GWh;二期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建成,建成後將擁有12條生產線,具備13GWh的動力鋰電池生產能力;整體項目建設將於2022年全部完成,建成產能達到25GWh。

在以電動物流車為代表的商用車領域,儘管補貼退坡明顯,但與燃油車的綜合對比來看,電動物流車的性價比優勢已經明顯顯現,加上政策上路權等的支持,運營商、快遞企業、金融資本都在加速推進。

而從星恆電源目前的配套客戶來看,配套企業包括重慶瑞馳、東風汽車、重慶長安、陝西通家,過去的2017年,幾乎包攬了國內錳系多元複合鋰電池在專用車領域的市場。

而在電動乘用車領域,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共享汽車及網約車運營商正在加速推其電動化進程,將會成為先於消費端啟動的市場,而這將會為動力電池的應用開闢出一塊相當廣闊的應用空間。

在電動輕型車(包括自行車、三輪車、低速四輪車)市場,星恆電源憑藉多年的持續耕耘已經站穩絕對的市場龍頭地位,出口配套多年位居第一,在國內市場,佔據了愛瑪、新日、雅迪、綠源四大車企絕大比例的市場份額。

性價比為王

無論是對於市場的需求分析,還是對於產品的定位選型,星恆電源始終堅持的首要原則是性價比。能否讓消費者用的划算,是星恆管理層思考的核心命題。

“星恆絕不會過渡地追求產品的單一性能,而是會在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去最大可能的實現性價比最優。”

按照這樣的思路,王正偉主導的星恆技術團隊從材料選擇、產品設計、工藝路線、產線規劃、生產製造,都遵循以更高效的方式來實現性價比最大化的思路。

為了實現最大化地優化成本,王正偉主導的技術團隊提出了“拉清單、定目標、找方法,看結果”的十二字方針,以近乎偏執的態度進行360度無死角的成本控制。

在材料體系選擇上,星恆堅持以錳酸鋰為核心的錳系多元複合鋰體系,一方面通過材料複合不斷對性能進行持續的改進提升,在循環性能、能量密度、安全性、溫度特性等方面效果顯著。另一方面,則不斷嘗試新材料的導入和應用。

王正偉介紹,在輕型車電池上,星恆正在嘗試多種新型材料,包括鎳酸鋰以及低鈷低鎳高錳三元等材料的應用驗證,在提升電池性能的同時將具備與鉛酸電池PK的資本。

在電池產品的設計上,星恆的思路是,產品設計對內服務生產,對外服從市場,以性能參數和成本的最優組合來進行產品結構設計。

星恒电源“快马加鞭”

星恆電源汽車動力電池

在工藝路線和產線設計上,星恆同樣堅持性價比為王的原則,以其26148產線為例,其設計成本為行業整體水平的85%左右。

這個理念體現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例如具有發明專利的閉口化成工藝,採用星恆獨立設計的電池烘烤預加熱與高真空相結合工藝,相比目前行業流行的接觸式烘烤工藝,節約設備投入70%,節約佔地面積50%。

“鋰電池的工藝不會是某一種路線的一統天下,而是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戰略佈局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同時貴在堅持,不斷對於各個環節進行打磨和迭代升級,將每個工藝做到極致。”

王正偉的思路是,星恆在高能量密度上不冒進,但要跟得上整車廠的要求,同時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性價比,把成本做到行業最優。以此來參與整個輕型車和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愛迪生當年說:“我要把電燈變得如此便宜,以至於只有富人才會去點蠟燭。”這句話背後反映出的是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工業精神——大眾,更大眾。

曾在愛迪生電燈公司工作過的福特將這精神實際落地。通過採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福特以最低的成本造出最高質量的汽車,讓汽車成為人人都買得起的大眾商品。

如今,電動車的普及與應用同樣需要這種大眾化的產品精神,補貼褪去之後,真正的市場一旦真正啟動,具備性價比的產品將成為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變量。

而依託於雙輪驅動戰略下在圍繞於性價比而建立的一系列競爭優勢,星恆電源將在動力電池的市場拼搶卡位中“以正合,以奇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