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6月2日,在田庄乡武楼村,灭茬、拌种、播种……收麦结束,该村村民们就抓紧晴好天气种上了300亩高油酸花生。

“今年,我们响应政府号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花生,不仅能获得奖补资金,预计每亩花生的纯收益最少要比种玉米多出1000元。”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苏亚奇介绍。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5年,县工商局办公室主任苏亚奇受组织委派,到田庄乡武楼村任第一书记。三年来,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以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职责;他勇于担当、勤勉苦干,以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换来了群众的一致赞誉,也让曾经偏僻落后的武楼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作作风变起来 基层基础强起来

田庄乡武楼村属革命老区村和省级贫困村,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该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民风淳朴,辖9个村民组,538户,2285口人,耕地面积2868亩,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未脱贫户27户61人。

武定一、李怀堂、郭大有……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武楼村人较早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投身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一件件、一桩桩鲜活的英雄事迹不仅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勤劳无畏,也增加了苏亚奇开展工作的精神动力。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刚入村时,村‘两委’凝聚力不强,作风涣散,如今大家都铆足了劲,带着群众干得热火朝天。”苏亚奇介绍。

随着农村的各项事业改革,过去的收公粮、计划生育等工作或消失或弱化。村干部在工作中缺少实实在在的抓手,工作中“慵懒散”现象有所抬头。苏亚奇入村后便发现了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替会。很多东西自己会议精神没有吃透,怎么向群众传达呢?”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以前,村干部没事儿干,闲了就找酒喝。现在每天都安排的有值日,大家分工明确,每天干了什么事儿都在值日本上记录得清清楚楚。”该村党支部书记郭现付说。

带着感情干 村容村貌变

走进武楼村,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以前俺武楼可没有这么美,垃圾乱倒,污水横流。苏书记来了以后带着我们搞环境整治,可是大变样。”郭现付笑言,村里有个出嫁的闺女,由于长时间没回来,前段时间回娘家竟没认出自己村。

武楼村内主干道路四横三纵。前些年虽然修了水泥路,但由于缺乏后期维护,道路泥泞不堪,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严重影响村民生产创业的积极性。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亚奇入村后,通过多方申请实施道路建设项目。2015年至今,共投资232万元修建主干道、农田生产道路等近14000米长,大大解决了武楼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同时,依托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号召大家开展“环境整治齐上阵,造福乡邻美家园”活动,并安排19名贫困群众走上公益岗位,参与全村的村容村貌整治、防汛抗旱、夏秋禁烧、保安巡逻等公益性工作。村民热情高涨,自觉行动,打扫街道、清理垃圾,村里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同时,积极申请农田水利项目,新打机井30眼、维修4眼,安装配套变压器2台,大大缓解了抗旱压力。实施农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大家的用电问题。

“养猪和猪睡,养牛和牛睡”——以前在农村流传的这句话虽然听着很可笑,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以往的治安状况,武楼村也不例外。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亚奇入户调查时就有养殖户反映,想搞养殖,但是怕治安环境不行,不敢养。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苏亚奇积极协调县、乡相关部门为武楼村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10个高清摄像头、98盏路灯,召集公益岗位人员、村“两委”成员、部分党员代表成立了夜间巡逻队,大大提高了群众安全感。近年来,武楼村没有发生一起盗抢案件。

另外,为改善群众精神面貌,苏亚奇向县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申请,建成村综合文化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有线电视线路、宽带的线路都已布设入村,一天四车次的公交线路已经在武楼村通过,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也已投用……扶贫项目一项项地抓实,政策一条条地落地,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调整种植结构 集体奔向小康

“建庄叔,花生种上你就放心吧,赔不了。”今年麦收结束,苏亚奇动员全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种植高油酸花生。

今年70多岁的李建庄家中四口人。老伴儿患有残疾,孙子上小学四年级,儿子外出务工支撑全家,家庭十分贫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建庄家中有5亩地,但种植普通农作物收益较低。苏亚奇便带着李建庄到周边的保安镇和南阳、漯河等地考察学习花生种植技术。“俺都算过了,麦茬花生一亩地最少能产800斤,按市场价每斤3.5元算,最少能收入2800元,比种玉米肯定是好多了。”李建庄说。

结合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好形势,苏亚奇鼓励村民投资200万元成立了武楼村振洋农机专业合作社,除发展农机服务外,种植高产花生,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贫困户李振生、张现伟、郭怀中计划利用扶贫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武玉合等8户已和合作社达成定向劳务协议。

去年9月,投资300万元建设的一座5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初步估算年利润约52万元,每年村级可分配20万元,可以很大程度缓解村级集体经济紧张、服务群众能力弱的现状。

苏亚奇总说,帮助群众脱贫,就要帮到他们心坎上,要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帮助贫困户郭忠信的妻子上户口,帮刑满释放人员郭红阳垫资搞养殖……苏亚奇把群众当亲人,帮出一件件掏心事儿,群众也把这位“苏书记”牢牢记在了心里。

“苏书记这可解了俺家的大难题啊,比给俺几千块钱心里都美。”郭忠信拿到妻子的身份证时感激地说。

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苏亚奇鼓励他们通过种植、养殖、加工、务工等多种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实现发家致富,武楼村群众经济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武楼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2017年,苏亚奇连续两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乔培珠)

你可能会喜欢……

叶县今年计划完成5个乡镇的气化工程建设

通读此文,您有何看法?欢迎与我们互动!

「寻找“最美扶贫人”」第一书记苏亚奇不得不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