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哎呦,老爸老媽又發朋友圈了,不點開看一下嗎?”

(凡誠 作品)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一切還得從多年前的那個下午說起,

陽光正暖、和風輕拂,老爸老媽反覆摸索,終於學會怎樣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從那以後,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看報老漢”化身文藝青年,

日常自拍+明悟,

偶爾詩興大發誰也攔不住。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那個從小不准我打遊戲的漢子,

化身“網癮少年”,

如今已是消消樂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雞湯、養生、大新聞,

走進爸爸的朋友圈,

幾乎擁有半個世界,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爹媽隔著朋友圈鬥嘴秀恩愛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求老爸看到後的心理陰影面積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也因為代溝鬧過不少尷尬: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一言難盡,接著往下看吧……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媽,你這麼較真我們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爸,我知道錯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寶寶就是我啊,我的母后大人……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沒過多久,

爸媽的聊天技能越來越嫻熟,各種表情包、汙段子滿天飛: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哈哈,該配合你表演的我演視而不見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嘿嘿嘿,親爹!問題是,我回來後該不該告訴媽媽?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滿滿都是套路,還沒開口就拆穿真的好嗎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還對您放了個屁”……雙擊666,膩害了我的爹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然而更多時候在爸媽朋友圈刷屏的,卻是它們:

“真相!再不看就被刪了!”“不轉不是中國人!”“專家揭秘:朝鮮不存在”“每天吃一點這個,多活20年!”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肝健不健康和混著喝沒一毛錢關係,關鍵要少喝少熬夜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真有這技術,早就拿諾貝爾生物學獎了,還用得著在這P圖?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麥苗汁除了能補充營養,對幫助治癌並沒任何卵用

通常這類標題浮誇的文章十有八九都是騙局和謠言!

但爸媽為什麼總愛轉這些?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子女……他們看到後可能會想:“得告訴孩子這些消息”“他們可千萬別上當了”“這些東西孩子吃了可不好”,孩子不在身邊,也不知道過得咋樣,不管這些是不是真的,發給孩子提個醒也好。

新聞是假,關愛卻是真的!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每天不遺餘力製造謠言和假科普的公號、大V到底圖個啥?

當然是圖錢!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廣告費、贊助費、營銷、增粉,每一篇瘋狂轉發的“爆炸新聞”背後,都有看不見的黑手在數錢。

從2011年7月以來,“秦火火”編髮、轉發各類信息3000餘條,有造謠,也有傳謠,“秦火火”被稱為“謠翻中國”。而其在微博上造謠炒作的方式通常有三種:一是一人發佈,圈內人轉發、互相推薦,形成一定影響力;二是大V轉發;三是花錢購買一定粉絲數目的賬號轉發。

大V轉發謠言的產業鏈和商業模式往往是“先賺名,再賺錢”,造謠本身未必產生收益,但通過造謠,吸引粉絲眼球,這些粉絲則成為日後商業炒作的基礎。

最早靠這個賺錢的是知名大V“立二拆四”,真名楊秀宇。這位大兄弟腦洞驚人,早在2006年9月就成立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憑藉製造“天仙妹妹”、“封殺王老吉”、“別針換別墅”等一系列網絡事件,大發橫財。

據他自己描述,公司經營最好的時候,年收入將近千萬元,純利潤有數百萬之多。

在一個個網絡謠言的背後,其所在的營銷公司也由此實現了“影響力變現”:先利用謠言引起網民關注,積累起一定影響力,再利用這些影響力,幫助企業營銷,把虛無縹緲的粉絲變成真金白銀。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比如這條小龍蝦吃屍體的新聞,背後製作方很有可能就是一家汙水處理公司。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通常遇到假新聞,一般爸媽前腳發完,後腳就會有“孝順子女”舉報,過段時間再點進去就變成這樣了,搞的爸媽經常吐槽文章“一轉沒”。

當然這招也不能老用,比如這位網友:

@帶刀老捕快她轉發我就給她闢謠,然後我被屏蔽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打開爸媽朋友圈後,我哭了

很多時候,子女離家在外,父母總免不了牽掛。

我們總覺得父母的朋友圈泛著“無知”甚至有點傻,

但其實這都是父母為了能夠跟上我們腳步的努力。

他們那麼“好騙”,並不是因為他們老了,年輕時經歷那麼多風風雨雨,又怎可能如此天真。

每一條轉發裡,包含的其實是不善表達、沒有太多交流機會的父母,用來表達愛的小小“心機”。

別再厭煩,別再指責父母,別再搞屏蔽、拉黑的把戲,仔細想想,朋友圈也許是父母用來了解你的最後窗口。

如有時間,多一點交流,別再讓他們愛你卻只能像個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